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经游离空肠通道胆道取石术治疗胆道残余或复发结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们自1988年设计并实施了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造口成形术〔1〕,至今已在130例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现共有28例因胆道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并急性重症胆管炎再入院,经切开游离空肠通道胆道取石治疗肝胆管残余或复发性结石,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523岁。再次入院前已行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造口术16例,造口成形术12例。其中一次切开空肠通道取石19例,二次者6例,三次或以上者3例。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及腹部原切口上端(空肠通道处)痛性包块。入院后即…  相似文献   

2.
通过皮下空肠袢提供一个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进入胆道的永久性诊治通道.对有粘连的病人可避免再手术的危险。我们运用此手术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运用此法治疗5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无一例住院死亡,术后7%发生并发症.术后经盲端进行了纤维胆道镜扩张狭窄和取石.结果说明胆肠吻合+皮下盲袢手术是处理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1994年12月-20000年12月间胆道再手术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行胆管切开取石,其中12例同时行肝叶切除,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合改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再做其他术式,12例胆道恶性肿瘤分别行根治术,内外引流和PTCD,4例行胆管整形和胆肠吻合术,4例行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2例行残余胆囊和胆囊残株炎切除,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结石复发(52.0%),残石(21.6%),恶性肿瘤(11.8%),术式选择或操作不当(8.8%),及胆管狭窄(3.9%),续集: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强调应明确术前诊断,采用正确的术式,术中胆道镜,胆道造和B超检查,审真操作,积极进行根治性手术,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和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  相似文献   

4.
胆道再手术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共行了胆道手术2881例,其中因各种原因行胆道再手术260例;并对其首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和再次手术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109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其中33例同时行肝叶切除;32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94例行胆道镜取石术;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余胆囊再切除1例;22例分别行引流、止血或修补术。再手术原因早期主要以胆漏(7.3%)、腹腔内出血(1.2%)为主。晚期主要以结石残留或复发(76.9%),胆管良性狭窄(11.5%)为主。结论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处理胆道手术并发症。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应强调术前全面分析诊断、术中审慎操作,并结合胆道镜、B超及胆道造影等检查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加强抗感染预防炎性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操作技巧,提高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愈率。方法 总结分析180例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纤维胆道镜下观察,使用取石篮取石、钳咬、抓取、冲洗,行术中、术后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结果 本组180例中158例行术中取石,结石取净率为94.3%(149/158);余22例系术后再次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净率为86.4%(19/22)。术中、术后取净结石共168例,结石取净率93.3%(168/180)。结论 纤维胆道镜能有效治疗肝胆管结石,降低术中、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多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68例。其中,肝部分切除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57例(83.82%).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应用治疗11例(16.18%).肝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肠吻合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7例(10.29%),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治疗4例(5.88%)。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66例(97.06%),术后胆道镜取石2例,1例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98.53%(67/68);手术并发症9例(13.24%),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2年,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结论以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应用为主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2003年3月~2005年4月近2年来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经“T”管窦道取石中的应用。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一期结石取净率94.5%,全组无胆汁渗漏、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者,可减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有效地避免放置“T”管存在的弊端。结论纤维胆道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疗效,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进行取石治疗,避免了患者因结石残余所致的复发、再手术,并且可以经窦道反复取石,减少了结石残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肝胆道复发结石58例,其中肝内胆管复发石12例,肝外胆管复发石24例,肝内、肝外胆管复发石22例,手术行胆道探查、取石加T管引流28例,肝叶(或段)切除25例,胆肠内引流5例。术中应用纤胆镜18例,术后纤胆镜应用30例。结果 治愈57例,死亡1例。结石取净率达94.7%。结论 为减少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首选方法;纤胆镜在肝胆道复发结石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524例胆道结石病人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情况,术中镜检322例,使残石率由57.4%降至8.7%,术后镜检247例,一次取尽结石率80.9%,无一例再手术,结果表明,纤维胆道镜对降低肝内外胆管的残石率和避免残石病人再手术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46例,其中开腹术中取石13例,联合腹腔镜术中取石25例,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8例。结果:本组46例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效果满意,术后造影正常,无残余结石。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再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造口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8~1999年采用本术式治疗的126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共有22例(22/126,17.5%)残余(或复发)结石,均采用切开胆道造口取石,结石取净率(治愈率)为96%(21/22)。30例(30/126,23.8%)肝胆管结石并狭窄行胆道造口成形术治疗,随访10年无再狭窄发生。1  相似文献   

12.
从1981年6月到1992年1月用CHF-B3型纤维胆道镜检查胆石症术后病人120例,发现残余结石44例,胆道蛔虫15例。44例取石97例次,取出残余结石217块,因胆管狭窄结石嵌顿取石失败3例,镜下取41例,取率93.1%。15例胆道蛔虫取出18例次,取出蛔虫18条,取净率100%。镜检后低烧3例, 症发生率4.16%。本组通过近端套石、末端捅石、泥沙结石冲洗的方法,取残石及蛔虫效果较为满意。并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胆肠内引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比较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胆肠Roux-en-Y内引流及单纯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中收治的18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内引流手术存在排石不净,引流局限,返流及吻台口狭窄等问题,再手术率相对较高.而单纯外引流不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且维护了胆汁的正常生理排泄通道。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及冲洗,结石取尽率可达98%。结论 应严格掌握内引流适应证,在无肝内大肝管狭窄的情况下,采用胆管切开取石厦单纯外引流。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较内引流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腹膜下空肠盲袢固定标记法在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及其伴随的胆管狭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腹膜下空肠盲袢固定标记术的113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经肠袢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13例病人全部完成胆肠吻合及盲袢固定标记术并在术后行胆道镜检查,其中79例行胆道镜取石治疗;49例行胆道镜下球囊扩张肝内胆管狭窄,7例发现有术后近期吻合口狭窄而行球囊扩张,71例证实结石取净或狭窄缓解后结束治疗。16例在治疗结束后因肝内胆管结石复发而在局麻下打开空肠盲袢,其中15例顺利完成再次治疗。结论 空肠盲袢固定标记法便于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后进一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并使多数复发病例避免了再次开放手术,对于易复发的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10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108例。结果 取石成功率96.9%,结石取净率80.5%。结论 纤维胆道镜对解决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有其重要作用,并可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发胆管结石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90例因复发胆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病人中8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其中4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3.0±34.6)min,术中胆道取石时间为(64.0±12.4)min,术中出血量为(31.4±1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8±2.5)d。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是胆漏。所有病人随访期内无结石复发,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发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复发胆管结石再手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价值探讨(附216例报告)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6例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102例同时使用术中和术后胆道镜,结果:9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46.7%(42/90)降为23.3%(21/90),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5.2%(20/21),结论:强调胆道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肝胆管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残余和复发结石的原因和再干预策略.方法 对1996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49例胆道术后残余和复发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道术后残余和复发结石首次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为主,共78例(52.3%);其次为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共37例( 24.8%);再次为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胆肠Roux -Y吻合术,共20例(13.4%).末次干预方式最多的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共44例(29.5%);其次为肝叶段切除合并胆管空肠Roux-Y吻合或吻合口扩大重建或T管引流,共32例(21.5%).再干预后发生并发症14例(9.4%).结论 胆道术后残余和复发结石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原因,也有医源性因素.术前全面的检查,术中仔细的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措施是减少术后残余和复发结石的重要因素.把握好再干预策略是再干预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手术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术中经胆总管切口入路、经胆囊管口入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570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不置T管者695例,经胆囊管口途径取石后直接结扎胆囊管者120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者71例. 结果 术中结石取净率达96%,术后残石率为3.6%,结石复发率为1.4%.胆总管直接缝合病例中5例术后引流管内引出胆汁样液体,最多者每日达100 ml,经持续负压引流5~12 d后自愈,考虑为针眼漏胆. 结论 应用纤维胆道镜明显提高了小切口胆道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肝段切除联合手术加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近 12年来对 2 3 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根据结石的部位和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 ,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1)行肝段 (叶 )切除 胆管空肠Y型吻合 10 3例 ,优良 91.8% ;(2 )行肝胆管切开取石、解除狭窄后与空肠Y型吻合 45例 ,优良 81.2 % ;(3 )行单纯胆道探查取石 T管引流72例 ,优良 69.3 % ;(4 )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4例及右肝段切除 T管引流 6例。结论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应采用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Y型吻合手术 ,并配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 ,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