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赵昀  张丽琴 《山东医药》2009,49(15):90-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和病程、SBP、DBP、FBG、HbA1c、TG、TC、LDL-C明显相关。结论要防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并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重度病变组的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P〈0.01,P〈0.05),MAGE、DMMG、SD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160例,其中76例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84例未合并糖尿病(非糖尿病组),对2组冠状动脉病变及颈动脉超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检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记录糖尿病病程,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体质指数、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冠脉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性病变比例高,颈动脉内斑块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严重,颈动脉斑块增加,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低HDL-C、收缩压、舒张压、高TG、糖尿病病程、年龄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甘油三脂(TG)、脂蛋白(a)[LP(a)]、微量白蛋白尿(MAU)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TG、LP(a)、MAU相关;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非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其中合并周围血管病变156例(合并组),无周围血管病变1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体质量、SBP、DBP、空腹血糖(FPG)、TG、TC、HDL-C、LDL-C、ALT、AST,并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HDL-C、LDL-C/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合并组SBP、HOMA-IR、TC、TG、LDL-C、TC/HDL-C、LDL-C/HDL-C、non-HDL-C和AIP水平均升高(P均≤0.01).结论 非肥胖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应及早进行全面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变化,并检测HbAlc,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202例患者中有8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41.6%.在DR组中,尿白蛋白总量>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病例有42例,占DR组总数的67.86%;非DR组中,尿白蛋白总量>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病例有20例,占非DR组总数的16.95%.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DR组和非DR组中,收缩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两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将上述可疑危险因素纳入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中收缩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24小时尿白蛋白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有关,其中病程长短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影响最大,是决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24小时尿白蛋白总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踝肱指数(ABI)检查的91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BI≤0.9作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D组以及无PAD组进行比较,分析P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17例患者中,40例(4.4%)患者合并PAD,与无PAD组比较PA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更长(P=0.000),收缩压更高(P=0.002),胰岛素抵抗明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有更多的患者同时服用降压药.结论 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中PAD的患病率为4.4%,糖尿病病程≥5年、吸烟史、收缩压(SBP)≥140mmHg、LDL-C≥2.6mmol/L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行256排冠脉CTA检查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冠脉病变组100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106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比较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胰岛素等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脉病变组较非冠脉病变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及其分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与性别、病程、DBP、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诊断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足部溃疡患者(DF组)及84例不合并足部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NDF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基本资料、代谢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F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收缩压均高于NDF组,DF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24 h尿微量清蛋白均高于NDF组,BMI、血尿酸、血空腹胰岛素及HDL-C水平均低于NDF组(P<0.05)。DF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均高于ND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纤维蛋白原、高收缩压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糖尿病足的重点在于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及神经病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对于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截肢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2DM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48例,采集临床资料,测定FPG、HbA1c及LDL-C等生化指标;进行定量感觉神经检查(以色列TSA-II定量感觉神经测定仪),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8%,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0%;无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6%,存在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1%;与对照组相比,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组和心自主神经病变组的病程较长,FPG、HbA1c及L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无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病程、FPG、HbA1c及LDL-C可能为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外周血管病变及感觉阈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肌酐浓度率分为2个观察组:≤30 mg/g者为A组,>30 mg/g者为B组,比较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外周血管的踝肱比(ABI)及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变化,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病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间颈动脉IMT及外周血管病变与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是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危险因素.2组间VP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IMT及外周血管病变与微量白蛋白排泄相关,颈动脉IMT增厚早于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2003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4.98%(193/297)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24h尿白蛋白(UAE)、血尿酸(UA)、血肌酐(Cr)、收缩压增高比例、周围神经病变(DPN)比例、冠心病(CHD)比例在有下肢血管病变者中均显著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总胆固醇(Tch)、DPN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1.353,2.2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与年龄、血脂、血压、血糖以及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病程、吸烟率、血压、血糖、HbA1c、BMI、TG、LP(a)及MAU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史、高TG、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9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66例,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对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P0.01或P0.05);心律失常组的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疾病种类为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82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压、血脂、全天7点血糖、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排泄率、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和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根据微血管病变数量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1种微血管病变组、2种微血管病变组和3种微血管病变组。依据微血管病变数量、不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微血管病变数目增多,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呈升高趋势(P〈0.05)。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和早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是影响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早餐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变,70例)和对照组(73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在年龄、病程、收缩压(SBP)以及吸烟史方面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小时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与血尿酸(UA)的水平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病程、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特点和心功能变化。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19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DM组),非糖尿病患者258例(非DM组),采用积分法评估两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和范围,利用心脏超声法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射血分数。结果DM组Gensini积分和范围积分明显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DM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而DM组三支病变明显增多。DM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非DM组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和空腹血糖和LDL-C/HDL比值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和严重,且伴有心功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LDL-C/HDL比值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2至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2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部分病例做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T2DM患者中有82%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D-二聚体及脂蛋白α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及凝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益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