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冠心痛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脑钠(BNP)、凋亡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Fas、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力衰竭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而且BNP、Fas和TNF—α血浆水平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心肾阳虚证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Fas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余同手术组)CAF组(13只)和参附组(11只)。参附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2mL,(kg·d)]。CHF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4周。给药4周后颈动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发sFas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浓度明显增高(P〈0.01),参附注射液能降低CHF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的水平(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改善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种制凋亡相关因子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简称丹红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泵入,剂量为1.5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复温至36℃(T2)、停CPB后30min(T3)、CPB后6h(T4)抽取颈静脉球血,于T1-4各时点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8(IL-6、8)浓度,并用ELISA法测定IL-10浓度。结果与T1。比较,T2-4两组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D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E-6、IL-8及IL-10浓度在T3,T4比T1明显升高(P〈0.01),而丹红组TNF-α、IL.6、IL-8浓度在T3,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浓度则在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有关。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体外循环;脑损伤;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4.
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Ⅸ(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18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II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TNF—α、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II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调节TNF—α、IL-6、IL-1和IL-10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拟施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体重12—47kg,年龄2-18岁,ASA II—III级,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后静脉恒速注射乌司他丁8000U/kg,CPB开始前输完,然后以4000u/(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CPB结束,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于CPB前5min(T1)、CPB开始后10min(T2)、CPB结束后30min(T3)、60min(T4)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u组CPB期间和CPB结束后血浆IL-6、IL8和TNF-a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2.3时两组血浆IL-6、IL-8、IL-10、TNF—a的浓度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CPB期间促炎.抗炎反应失衡,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1(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2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CRP、TNF-α、IL-6含量。结果:2组心功能Ⅱ级、Ⅳ级、Ⅲ级患者BNP、TNF-α、IL-6、CRP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RP、TNF-α、IL-6水平,心功能越差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抗感舍剂治疗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予常规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抗感合剂。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疗程结束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控显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感合剂治疗小儿脓毒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抗感合剂能够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的释放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改变,旨在研究炎调方有效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减方对照组(炎调方去大黄、芒硝),分别于造模后12、24、36h处死动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VI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d、IL-6、VIP水平相当(P〉0.05);模型组12h的血清TNF—α、IL-6、VIP水平和24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叭),模型组24h血清VIP水平则与正常组相当(P〉0.05);与模型组相比,炎调方组造模后12h血清TNF—d、IL-6、VIP水平即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在24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方对照组(炎调方去大黄、芒硝)和模型组比较12、24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减方对照组相比,炎调方组血清TNF—α、IL-6、VIP水平在12h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在24h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模型组、炎调方组和减方对照组的IL-10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炎调方组和模型组、减方对照组相比,IL-10在12h明显升高(P〈0.05),但在24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调方能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VIP水平,对IL—10有-定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均使用下肢止血带,压力80kPa,持续时间不超过9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参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输注,在手术开始前输注完毕。分别在松止血带前(TO)、松止血带后30min(T1)、松止血带后120min(T2)等时点,测定尿α1-MG。结果:与T0相比较,两组T1及他时点的尿α1—MG显著性增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参附组T2时点的尿α1—MG增高的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尿α1-MG升高的幅度,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黄芪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40 mL(10 mL相当于生药2 g)。分别于不同时点抽血5 mL,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 和IL-10。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中TNF-α、IL-6、IL-8、IL-10水平于切皮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结束时开始升高(P< 0.05), CPB 后3 h 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CPB 后24 h TNF-α恢复到术前水平,IL-6、IL-8、IL-10已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手术前;两组间各时点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在CPB后各时点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PB后3 h、6 h和12 h, 黄芪组TNF-α和IL-8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黄芪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 从而可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试验组于术前1周开始用葛根素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滴注平衡盐,其他处理两组无差别。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期、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2 h、12 h共5个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6、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CPB后上述参数水平开始升高,升主动脉开放后2 h时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但12 h仍高于术前(P<0.05),葛根素组TNF-α、IL- 6、IL- 8水平在各时间点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各时间点IL-10水平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PB手术前使用葛根素能有效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减轻CPB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探讨葛根素(puerarin)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炎性反应机制。方法:选择先心病小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葛根素预处理观察组(观察组),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于CPB前静脉输注葛根素4mg/kg,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CPB前(基础值);T2:主动脉开放后1h;T3:主动脉开放后2h;T4:主动脉开放后4h采集患儿全血4次,4ml/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时点血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specific myocardialtroponin T,c-TNT)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时点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各时点血清c-TNT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时点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浓度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先心病小儿开心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炎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与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及术后前列腺素的变化,评价心脏不停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停搏组和不停搏组,分别于术前(T1),CPB 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结束后120 min(T4),CPB结束后24 h(T5)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并计算TXB2/6-Ket-PGF1α值。结果T2、T3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以及TXB2/6-Ket-PGF1α值均较T1时大幅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T4时上述指标有回落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T1时水平(P<0.05或0.01)。T5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含量,停搏组患者血浆中8-Iso-PGF2α含量及TXB2/6-Ket-PGF1α值进一步下降,但仍明显高于T1时水平(P均<0.05);而不停搏组患者8-Iso-PGF2α水平及TXB2/6-Ket-PGF1α值与T1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T3,T4,T5时不停搏组的TXB2/6-Ket-PGF1α值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T2,T3,T4时不停搏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可改善TXB2/6-Ket-PGF1α比例失衡,抑制氧化应激,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LH)应用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风湿性心脏病单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凝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颈内静脉开放后滴注LH(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LH(3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CBP前、CBP30 min、停机后1 h、停机后24 h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计数,检测CBP前、停机后1 h、停机后24 h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α角)、凝血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PLT、hs-CRP、IL-6及IL-10。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术后出血引流量、输血浆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CBP前比较,两组患者CBP30 min、停机后1 h EMP计数升高(P〈0.01);停机后1、24 h R、K、hs-CRP、IL-6、IL-10均升高(P〈0.01,P〈0.05),停机后1 h α角、MA、CI及PLT值降低(P〈0.01);停机后24 h α角增加, CI及PLT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CPB30 min、停机后1 h EMP计数降低(P〈0.05,P〈0.01);治疗组停机后1 h R、K值明显降低(P〈0.05),α角、MA、CI及PLT 值升高(P〈0.05,P〈0.01);治疗组停机后1、24 h hs-CRP、IL-6降低(P〈0.05),IL-10升高(P〈0.05);治疗组停机后24 h PLT值升高(P〈0.05)。结论LH对CPB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降低CPB患者凝血、炎性反应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低温体外循环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静脉麻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银杏组(30例):开胸之前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1mg/kg,静脉滴注,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滴完;对照组(30例):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度静脉滴注。分别在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30~31℃)稳定期(T2)、鼻咽温复温至36℃(T3)、CPB结束后30min(T4)、CPB结束后3h(T5)5个时点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气、乳酸浓度、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动脉及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a02,Civo,)、动一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ER0O)和动-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差(ADVL)。结果 CPB开始后银杏组Ca-jvO2、ERO2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乳酸浓度、ADVL、MDA含量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期间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能改善脑氧供需平衡,提高SOD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0例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银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4℃St Thomas'停搏液主动脉根部灌注,银杏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0.5mg/kg);两组均于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12、24、48h取中心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间CRP、CK-MB、cTnT、cTnI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CK-MB、cTnT、cTnI浓度在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于术后12h达峰值,术后48h降至术前水平,同一时点比较,银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低温体外循环(CPB)红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全身静脉麻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银杏组:开胸之前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1 mg/kg,静脉滴注,CPB开始前滴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度静脉滴注。分别在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30~31℃)稳定期(T2)、鼻咽温复温至36℃(T3)、CPB结束后30 min(T4)、CPB结束后3 h(T5)5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红细胞丙二醛(E-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钠钾ATP酶、钙镁ATP酶活性。结果与T1比较,对照组T2-5时P-MDA、E-MDA水平升高,T2时E-SOD升高,T3-5时E-SOD浓度降低(P0.01),银杏组T2-5时P-MDA、E-MDA及E-SOD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银杏组T2-5时P-MDA、E-MDA水平较低,T3-5时E-SOD活性较高(P0.05或P0.01)。与T1比较,两组T2时钠钾ATP酶、钙镁ATP酶活性升高,对照组T3-5时这两种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银杏组T2-5时这两种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结论低温CPB期间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通过减轻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红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