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剂量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缺锰时,施锰有良好效果;但土壤中含锰量过高,小麦就引起锰中毒。潮土施加Mn大于250mg/kg,小麦籽实产量下降13.7%,差异达显水平;加Mn大于1000mg/kg,小麦拔节期生长高度明显下降,植株分蘖少且下部叶片尖端枯萎;加Mn2500mg/kg,植株瘦小,不分蘖,旗叶叶尖估萎,穗小,顶部小穗不孕呈白色,成熟推迟;加Mn5000mg/kg,植株死亡。土壤施加锰的安全浓度应小于250mg/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崇州市灰潮土上进行氮用量田间小区试验和拔节期氮追肥小区试验,研究用反射仪快速诊断小麦氮营养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高产平衡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河南省主要土壤进行化学分析、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校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作物高产的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N、P、K、S、Zn、B、Cu、Mn、Fe和Mg,在某些土壤上也限制作物生长。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对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在一年两作高产平衡施肥时,应综合考虑N、P、K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前茬施肥后效,以取得高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北平原24个石灰性土壤(褐土、褐潮土、潮土)的研究表明,ICP光谱仪可准确地分析NaHCO3-DTPA(即SB/D)联合浸提剂所浸提的P、K、Ca,Mg,S,Fe,Zn,Mn,Cu,B10种养分元素和Pb,Cd,As,Se4种有毒元素的含量,用SB/D联合浸提剂-IPC光谱仪联用技术测定上述元素在各供试土壤中的有效含量,与分栽试验中空白处理的植物地上部化学元素吸收量,常规化学分析方法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砂质潮土区冬小麦成穗规律及增穗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粗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砂质潮土区冬小麦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可达到高产水平所需的群体头数,但其分蘖下降死亡快,成穗率低。在小麦生长前期施用较高水平氮肥也不能满足小麦后期生长需求,而加强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是该区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旱育秧苗在四川盆地三种土壤(灰潮土、红棕紫泥、老冲积黄泥)上的生长适应性和营养状况。表明旱秧因受水分胁迫作用,较水秧植株矮小、分蘖弱、生长慢、根系少,但根细而分枝多、根毛多;从生长状况比较,旱秧在老冲积黄泥上适应性最好,灰潮土次之,红棕紫泥最差;施敌克松、硫磺、铁肥和锰肥对旱秧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土而异。旱秧较水秧锰吸收显著减少,铁吸收也有减少但不如锰显著,严重缺  相似文献   

7.
周宗汉  秦长举 《土壤》1994,26(1):51-52,57
江汉平原土壤以灰潮土为主。80年代以来,该区在水稻上曾大力推广施用锌肥,其增产效果在早稻上尤为显著[1,2]。但对小麦有无增产效果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甘肃省主要农业土壤中Cu、Zn、Mn、Fe的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全Cu含量范围为22-24mg/kg,全Mn为542-772mg/kg,全Fe为35685-38355mg/kg。四种元素均以灌漠土的含量最低,褐土最高。土壤中Cu、Zn、Mn、Fe的大部分以残留矿物态和氧化铁结合态存在。生物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Cu、Zn、Mn、Fe的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对植物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莉英  邢光熹 《土壤》1995,27(5):245-246,280
测定了正常土壤和污染土壤溶液中Mn,Cu,Zn,Co,Ni,Cr和Pb的浓度,分别计算了土壤溶液中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占该元素全量浓度的比率,并讨论了土壤PH与土壤溶液离子浓度与土壤全量Cu,Zu,Co,Ni,Mn,Cr和Pb的比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褐土施用钾肥对谷子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具有代表性两种母质发育的褐土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红土母质褐土施钾在拔节期谷子对N、P、K、Ca、Mg、Fe、Mn、Cu和Zn的吸收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黄土母质褐土上谷子对Ca、Mg和Mn的吸收都随施钾量增加而下降。施钾对谷子苗期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谷子穗分化,增加千粒重,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15N示踪技术,选用水稻土和灰潮土在宜兴进行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草、猪粪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和灰潮土上,不同有机物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分别比单施化肥增产4.46%~24.82%和1.01%~20.53%,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高于稻草和猪粪直接与化肥配施处理。稻草和猪粪堆肥后更利于作物吸收氮素,增加植物体内15N累积。两种土壤上15N回收率表现为相同配比的堆肥处理未堆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矿质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稻草和猪粪处理的微生量氮含量始终高于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在小麦生育前期低于单施化肥,成熟期则高于单施化肥。整个生育期中,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分别高于稻草和猪粪处理。因此,有机物堆肥后与化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双氰胺在四川3种主要土壤上的硝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处理条件下,对四川3种主要土壤(紫色土,黄壤,灰潮土的N2O释放量,NH4^ -N及NO3^--N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D对3种土壤N2O释放及土壤NO3^--N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随DCD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越显著,DCD同时能推迟NO3^--N含量达到高峰,使土壤NH4^ -N含量在较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DCD在3种土壤上硝化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紫色土>灰潮土>黄壤,同时提出DCD在3种土壤上的适宜添加量,紫色土上为普通碳铵施入量的0.5%,黄壤和灰潮土上为0.3%。  相似文献   

13.
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潮土上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吸钾能力、钾利用效率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在吸钾量、施钾效应、钾肥利用率、利用土壤钾素的能力以及钾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 ,温麦 6号是一个耐低钾、钾营养高效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Mehlich3通用浸提剂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肃  李西开 《土壤学报》1995,32(2):132-141
Mehlich3试剂(简称M3)是适用于多类土壤,多种大量和微量养分元素测试的能浸提剂,但对石灰性土壤尚少与生物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以微钵栽培番茄和甜菜的微量元素吸收量及常用法测试值为参比项,对M3-ICP法用于京,冀石灰土壤作了较详细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3-B,Cu,Fe,K,Mn,P,Zn值分别与对应的常用法测定值都有极好相关发。M3-B,Cu,Mn,Mo,Zn,Al,Mg,Na值与两种植  相似文献   

15.
磷锌施用量对苗期玉米吸收ZnCuMn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温室条件下,以石灰性褐土和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汪同P,Zn施用量对玉米苗期吸收Zn,Cu和Mn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有平衡要求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满足作物对大量元素供给,是发挥微量营养元素作用的前提,而过量的微量元素,则有可能成为有害因子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在当地潮土土壤条件下,在小麦生产上研究ASI方法推荐施肥对小麦的产量、养分的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为当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钾素对小麦增产影响最小。N、P、K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OPT)处理减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减产22.4%、14.4%、13.4%。农民习惯施肥(FP)、60%OPT N和OPT处理间小麦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在本研究中,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N 6.3 kg/kg、P2O5 12.9 kg/kg、K2O 10 kg/kg。氮、磷、钾肥料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6.41%、17.27%、27.27%。  相似文献   

17.
大棚栽培后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庆  骆洪义  丁方军  刘加芬 《土壤》1995,27(4):203-205
本文研究了棕壤,潮土,褐土3种土壤上大棚栽培后土壤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全盐量明显较对照增加,而且随种植年限增加,盐分含量更有增加的趋势,在离子组成中Cl^-,NO3^-,Ca^2+,Mg^2+,HCO3^-与全盐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HCO3^-与全盐量呈负相关,而其它离子与全盐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7  
沈宏  曹志洪  徐志红 《土壤学报》2000,37(2):166-173
分析了施肥对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生物量碳(CMB)、矿化碳(CM)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CA、CMB、CM及CPMI的大小为:水稻土〉黄棕壤〉红壤〉潮土。施肥对CA和CPMI,CMB和CM的影响分别为:处理3〉处理〉处理1〉处理4〉CK,处理3〉处理5〉处理4〉处理1〉CK。在提高CA、CMB、CM及CPMI方面,稻草肥、绿肥优于厩肥,厩肥高量施用优于常量施用。  相似文献   

19.
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量元素:Mn,Mo,Zn,Fe在党参上施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极显著的是Mn,Mo两肥,分别增产17.4%和10.8%,为党参施用微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山东三大土类钾有效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钾是许多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如何合理施肥提高土壤供钾能力和钾有效性,对提高作物产量十分必要。利用山东省三大土类25年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山东省棕壤、潮土和褐土三大土类土壤钾有效性和钾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用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大土壤的速效钾亏缺顺序为棕壤〉潮土〉褐土。施钾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不施钾处理,且NK处理的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NPK处理。各土壤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棕壤在施氮和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提高小麦产量;潮土和褐土在施用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麦产量,在施氮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小麦产量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