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挥广播优势越来越受到新闻领导机关和广播战线从业人员的重视。而集中体现广播宣传优势的话筒意识十分重要。要树立宏观话筒意识,提供长期训练话筒意识的阵地,建立和健全有形控制制度,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和调动广大编采人员重视和树立话筒意识,全面提高广播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2.
发挥广播优势,提高宣传质量,是深化广播宣传改革的关键所在。如何树立能集中体现广播宣传优势的话筒意识,直接关系到广播宣传优势能否得到真正发挥,广播宣传质量能否真正得到提高。因此,正确认识、培养、把握和增强话筒意识十分重要。一、话筒意识的提出及表述1、话简意识的提出和形成话筒意识这一提法仅是近两年出现的未被重视的一种新提法。其实,这一提法已孕育了萌生多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务院新闻总署就向广播工作者指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发展广播自身的特点。因此,从50年代起,广播新闻逐步采用了一些具有广播…  相似文献   

3.
王传伟 《魅力中国》2014,(12):292-292
随着专业广播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广播听众的领域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如何能有针对性地为对象性听众服务,办出听众喜欢和满意的广播节目,是摆在采编播人员面前很现实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老龄化社会和空巢老人现状出发,对老年广播的时代背景,开办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姜文涛 《魅力中国》2010,(11):28-28
随着卫星及数字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所致,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广播处于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广播的“快”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理应比电视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人意。仕现今的网络时代,如果“快”的优势仍然发挥不出来。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咄咄紧逼下,广播将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5.
王朝安 《魅力中国》2010,(27):282-283
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广播信号的音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调频接收机的普及,人们把从最初对调幅广播的喜爱也转移到了调频广播上,与调幅广播相比,调频广播是高品质广播,具有杭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立体声广播等优点.就我台而言,目前调频广播已覆盖全省85口以上,对我台广播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信号反相问题也一直困扰我台.  相似文献   

6.
官庆庆 《魅力中国》2009,(22):164-164
广播是人们日常接触的媒体,公交车上、火车上、商店里、校园里都可以随时听到传出来的广播声。听广播的听众的比例虽然与广播鼎盛时期的少了些,但是数量仍然十分庞大。多数人对于广播还是十分热爱和忠诚的,但是对广播广告就不那么有好感了。本文从广播广告的现状出发,对广播广告进行思考,期待广播广告市场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我国广播深度报道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广播深度报道借助广播媒介,区别于电视等其他媒介的优势以及区别于其他类广播节目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并对我国广播深度报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播事业曾是新闻宣传的主要阵地,但近年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电视逐渐取代了广播的主导地位,广播事业呈萎缩、滑坡趋势。为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发挥广播自身优势,拓展生存空间;强化精品意识,提高文化品位;扩大广播阵地,增强后劲;提高经济实力,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姚必鲜 《魅力中国》2010,(8X):243-243
广播媒体有着天然的声音优势,受众能够在解放眼睛的同时获得音律的美感和享受。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语言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媒体恰恰因为其语言的比较优势,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以广播媒体的新闻消息类节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钟岩 《中国经贸》2012,(4):130-131
市级广播事业是最基层的新闻事业之一,在目前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向哪里?如今的广播是以公众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在社会有广泛的信誉度,在听众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广播“三贴近”的优势,对节目表现形式和播出形式一如既往地进行创新,对广播传媒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创新机制与市场接轨,以经营的思路办事业,广播依然能够得到强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新潮 《魅力中国》2009,(4):26-26,29
广播从诞生到巅峰再到式微,经历了一条类似于抛物线状的轨迹,特别是电视的出现对广播造成巨大的冲击,今天的广播似乎成了一种“弱势媒体”,那么,广播还有没有潜力可挖,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通过对广播与电视两种媒体的比较,认为广播作为一种非视觉媒体,应该充分重视自身独有的声音优势,只有做足声音的文章,在与电视等媒体的竞争中,广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山 《理论观察》2010,(5):171-172
地市党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主流传媒的强势地位,具有传播优势,其区域影响力是垄断性的。然而,近几年地市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伟玲 《理论观察》2010,(2):169-170
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传媒业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横空出世,攻城掠地,抢占空间,大有咄咄逼人之势。在新媒体的强劲攻势面前。时常听到一些广播人自惭形秽的叹息声,他们认为广播媒体“已经落伍了,过时了,发展困难了”.甚至认为广播“已无存在的必要”。其实这种悲观论调是片面的,没依据的。  相似文献   

14.
祁峰  周斌 《魅力中国》2013,(6):71-71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PAD等个人数字化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逐步融合,传统广播传播迅速、移动收听的优势也逐步消失。三网融合在未来几年内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广播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业务运营上都要积极融入。而网络广播是广播业务融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在网络实现方面.受限于客户机朋艮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较高,而通过P2阱£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服务器带硬件性能压力和网络带宽使用压力。  相似文献   

15.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赖丽容 《魅力中国》2013,(28):320-320
20世纪90年代,广播以直播的形式开始普及,广播情感类节目凭借贴近受众心理需书的独特性和多元化的优势,很快赢得大众的广泛关注与肯定。本文以赵忠祥的播音主持为例,从其播音风格出发,剖析其面对不同环境的主持风格,探讨如何打造广播情感类节目个人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17.
郭玥 《中国经贸》2011,(18):21-21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通过创办“高考向前冲”等服务性节目,发挥广播自身优势,为听众搭建服务平台,扩大广播影响力,从而提高收听率。  相似文献   

18.
陈雪瑜 《魅力中国》2014,(11):266-266
一、广播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广播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不断创新与发展。广播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宣传、技术和管理上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玫  尹伟明 《理论观察》2006,(2):173-173
一般来说,省以上机关办的报纸,由于它所处的地缘优势,报纸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和各方面条件限制,报纸的质量很难像大报那样高。但地市报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地方特色,这就是平时说的,大报有大报的优势,地方报有地方报的优势。地市报的  相似文献   

20.
郭洋 《理论观察》2011,(1):163-164
未来社会将进入一个电子数字时代.网络将会有很多的发展空间,而网络广播也将有长足的发展。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对于广播人来说,要做好网络广播这篇大文章。但是,目前处于初期的网络广播还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