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栋强  王华  何书喜  陈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90-2292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散光行Epi-LASI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LASIK治疗的患者63例126眼,将患者根据柱镜度数分为2组:Ⅰ组(柱镜-0.25~-2.75D,Epi-LASIK 20例、LASIK 48例)、Ⅱ组(柱镜-3.00~-5.00D,Epi-LASIK 12例、LASIK 15例)。随访6mo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残余散光度、角膜愈合情况、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结果:术后6mo,Ⅱ组中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EpiLASIK为21眼(87.5%),LASIK为19眼(63.3%),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5,P<0.05);残余散光度Epi-LASIK为-0.41±0.30D,LASIK为-0.74±0.3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72,P<0.05);角膜散光Epi-LASIK为0.63±0.34D,LASIK为0.81±0.52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34,P<0.05)。结论:Epi-LASIK治疗≥-3.00D散光与LASIK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对中高度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连续病例27例(41眼),其中LASIK14例(23眼)、LASEK13例(18眼)。使用Zeiss-WASCA客观像差仪在术前和术后6月测量患眼暗室自然瞳孔下的波前像差。结果 术后6月两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以及3~5阶高阶像差均方根(RMS3~5)均明显高于术前,以RMS4最明显。LASIK组术后RMSh的增幅高于LASEIK组(P=0.042)。LASIK组术后Y轴彗差(Z8)与球差(Z12)明显增高(均P〈0.01)。LASEK组术后Z12明显增高(P〈0.01)。LASIK组术后Z8大于LASEK组(P=0.021)。结论 对于中高度近视矫正,LASEK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比LASIK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虹膜定位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SBK)和虹膜定位引导的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超高度近视患者行虹膜定位引导的SB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行虹膜定位引导的超薄瓣LASIK治疗的患者42例84眼,年龄22~35岁,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9.00~-11.00D,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 UCVA)、屈光状态、裂隙灯检查、残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瓣厚度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6mo,UCVA≥1.0者SBK组为93.8%,超薄瓣LASIK组为92.9%,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残余屈光度在±0.50 D以内者SBK组为89.1%,超薄瓣LASIK组为84.5%,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K组角膜后表面 Diff 值为0.046±0.012μm,超薄瓣LASIK组为0.056±0.015μm,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SBK 组角膜中央残余基质厚度为328.6±14.7μm,超薄瓣LASIK组为301.2±21.6μm,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3.127, P=0.001);SBK 组、超薄瓣LASIK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 BUT )分别为11.38±4.02 s和17.81±4.89s,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虹膜定位引导的SBK和超薄瓣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与LASIK相比SBK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更好,可以降低医源性圆锥角膜发生的概率;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更快,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来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珍  魏锐利  蔡季平  朱煌  马晓晔 《眼科》2006,15(3):191-194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LASIK、LASEK)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行LASIK及LASEK患者各22例(各43眼)。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波前像差检查。主要指标视力、屈光、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与等效球镜度相近。6mm瞳孔直径下,术后1个月时,总波前像差的RMS值比术前减少61%,高阶像差增加110%。术后高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大部分增加;其中,球差增加最大,1个月时比术前增加285%。术后1、3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低于LASEK术式组;术后6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高于LASEK术式组(P>0.05)。其中,两组的三阶彗差、三叶草、球差RMS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与LASEK患者术后视力与屈光结果相近。术后总波前像差和低阶像差降低,高阶像差增加。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无显著性影响。(眼科,2006,15:191-194)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变化值。方法: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其中接受LASIK手术50例100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50例100眼。LASIK手术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25~-9.25(平均-5.75±1.74)D,ASA手术组术前SE为-2~-9.25(平均-5.42±1.81)D。术前及术后1,3,6mo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等。结果:C7,C12,RMS3,RMS4,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和球镜度变化值、SE变化值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术后1mo,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和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C7和C14显著小于LASIK组,LASIK组C12显著小于ASA组;术后6mo时,ASA组仅C14显著优于LASIK组。术后1mo时,ASA组RMS3,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RMS6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ASA组RMS3,RMS6和RMSh的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结论:高阶像差增大程度与球镜度及SE的变化程度正相关。ASA组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增大程度均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两组差异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11例(21眼),Moria M3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制瓣11例(20眼).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记录基于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获取的分析直径为6 mm的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各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计算彗差和初级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飞秒激光组和角膜刀组的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角膜刀组的彗差增加量显著高于飞秒激光组[分别为(0.788±0.592)μm及(0.403±0.572)μm,P<0.05];术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的绝对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而角膜刀组的角膜后表面像差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膜刀组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彗差增加量更显著[分别为(0.004±0.031)μm及(0.027土0.036)μm,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比角膜刀制瓣引起的角膜前表面彗差增加量较少;其角膜后表面像差亦存在轻微增加,且角膜后表面彗差增加较角膜刀显著,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视觉质量的角度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34人(68眼)进行LASIK或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其中LASEK19人38眼,LASIK组15人30眼)术前,术后1月和术后3月时评价视觉质量,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组(BCVA组),对比敏感度,眩光和波前像差。结果 LASEK组UCVA提高较LASIK组慢。LASEK和LASIK的术后IN2VA无差异。LASEK组术后的对比敏感度无下降;眩光在术后1月时下降,术后3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术后1月时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均明显下降,术后3月时对比敏感度恢复但眩光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和LASIK组术后1月和3月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大,但前者比后者小。LASEK组有一定的haze发生,但程度轻。结论 LASEK矫正高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保留上皮瓣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屈光状态及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 术后6个月,2组间球镜与柱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43眼(41.3%)和24眼(22.2%),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15.6%和38.3%.试验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89±0.30)μm,对照组为(1.12±0.41)μm,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表示满意的分别有102眼(98.1%)和98眼(90.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常规Epi-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治疗近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和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LASIK术后处理不良角膜瓣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共64只眼(33例),其中LASIK术后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19只眼作为戴镜组;另外随机选择同一时期LASIK术中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45只眼为非戴镜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散光值,及术后角膜水肿、异物感等参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非戴镜组45只眼中发生角膜瓣裙边5只眼.异物感13只眼,角膜水肿仅2只眼,而戴镜组19只眼中无角膜瓣裙边发生,异物感也仅1只眼,但角膜水肿有10只眼.戴镜组术前BCVA1.30±0.14,术后1d平均UCVA为1.08±0.39,1个月后为1.15±0.27,3个月后为1.24±0.28,术后视力逐渐增加,3个月后达到术前BCVA的水平.非戴镜组术前BCVA1.31±0.18,术后1dUCVA1.34±0.19,1个月后1.23±0.21,3个月为1.27±0.20,视力变化不大.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术后1d,戴镜组较差(P=0.002),但3个月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近术前BCVA.结论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处理LASIK术中出现薄的、蒂小等不良角膜瓣能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对术后早期的视力有影响,但均能在3个月内逐渐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或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对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对接受Epi-LASIK或L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各36眼),采用WASCA Analyer波阵面像差仪检测术前、术后1,2wk,1,3,6mo时眼的各高阶像差值,应用SPSS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i-LASIK术后不同时间眼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1,2wk时增加最多,而后随术后时间推移总高阶像差和球差逐渐减少,至术后3mo时基本稳定,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mo开始,Epi-LASIK组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明显小于LASIK组(P<0.05);两组术后眼的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但增加幅度没有球差增加的幅度大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后眼的高阶像差比术前增加,球差增加较为明显;Epi-LASIK在避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方面较LASIK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兵  廉井财 《眼科》2004,13(1):33-3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 :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 11例 (2 0只眼 )施行LASEK。结果 :术后 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趋于稳定 ,术后 3个月角膜Haze 0级者 15只眼 ,0 5级者 4只眼 ,1级者 1只眼。术后 6个月 ,裸眼视力≥ 0 6、≥ 1 0者分别为 2 0只眼 (10 0 % )、14只眼 (70 % )。屈光度≤± 1 0 0D者为 19只眼 (95 % )。结论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 ,有效。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步趋向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当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齐虹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研究》2000,18(5):405-40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角膜组织的修复。方法 24只兔分为8组,每组3只。左眼按近视-10.0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h,1,2周,1,3,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取角膜组织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角膜中央区透明,没有雾状混浊(haze)发生。角膜中央区上皮及其基底膜完整;角膜瓣与切削区基质浅层早期存在空隙,晚期贴附紧密;术后基质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直径大小一致,间隔相同,成纤维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区保持透明,未出现haze,与LASIK术保持角膜上皮层及其基底膜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的Keracor117C型准分子激光机远视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 47例 (90眼 ) ,术中用Hansatome板层角膜刀做直径 9 5mm ,厚度 13 0~ 160 μm角膜瓣。术后观察视力及屈光度改变 ,所有患者随访 1年以上。 结果 患者术前裸眼视力 0 1~ 1 0 ,平均 0 3 0± 0 19,矫正视力 0 15~ 1 2 ,平均 0 74± 0 2 4,屈光度 + 0 75~ + 8 75DS ,其中伴有散光者 46眼 ,散光度 + 0 75~ + 3 0 0DC。阅读时间均低于 2 0min。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5者 74眼 (82 2 % ) ,≥0 8者 61眼 (67 8% ) ,≥ 1 0者 47眼 (52 2 % ) ,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 14眼 (15 5% )。术后屈光度在 -1 50~ + 1 2 5D ,平均 + 0 2 3D± 0 89D ,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 ,阅读时间超过 1h ;结论 LASIK治疗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植玉婷  孙涛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55-2456
目的:观察和评价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应用德国鹰视蓝调酷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机远视治疗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18例33眼。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及阅读舒适性改变,所有患者均随访6~12mo。结果:至术后3mo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22±0.79D,91%的患者屈光度在±1.0D以内,97%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阅读时间超过1h无头痛、眼胀等不适。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68,自引:5,他引:63  
Lian J  Zhou D  Ye W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87-29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将678例(928只眼)近视眼患者(-2.00 ̄-20.00D)分为3组:I组为-2.00 ̄-6.00D、Ⅱ组为-6.10 ̄-10.00D及Ⅲ组为-10.10 ̄-20.00D,均采用LASIK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年(6 ̄18个月),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组:术后1年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24±0.50D,屈光度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2648例(5060眼)近视患者(-1.00~-21.00D),行LASIK后随访12mo,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中角膜血管翳出血416眼(8.22%),角膜瓣游离6眼(0.12%),不完全角膜瓣13眼(0.26%),角膜瓣偏位62眼(1.22%),角膜瓣层间异物106眼(2.09%),结膜下出血1274眼(25.18%),下睑皮肤划伤52眼(1.03%)。术后并发症:偏中心切削102眼(2.02%),角膜瓣皱褶和移位9眼(0.18%),弥漫性板层角膜炎43眼(0.85%),中央岛形成11眼(0.22%),屈光回退275眼(5.10%),眩光76眼(1.5%),激素性高眼压23眼(0.4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0.12%),过矫63眼(1.24%),干眼症41眼(0.8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措施。方法:对310例(620眼)行LASIK的近视患者,采取术前筛选、围手术期干预治疗和减少危险因素综合措施,观察术后1wk;1,3mo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88眼(14.2%),1mo72眼(11.6%),3mo32眼(5.2%)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且均为轻度。结论:加强术前对干眼症的筛选,掌握激光手术时机,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治疗及减少危险因素,是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泳  廉井财  叶纹  王康孙 《眼科研究》2000,18(2):149-15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近视 2年的疗效。方法  98只眼 ,近视范围 -4 0 0~-2 0 5D ,散光≤ -5 0 0D ,用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 开始绝大部分呈过矫 ,渐向近视回退 ,6个月后基本稳定。术后 2年时 ,>-15 0 0D ,-10 0 0~ -15 0 0D ,<-10 0 0D 3组的屈光度在± 0 5D之内分别为 5 0 % ,5 2 % ,72 % ;在± 1D之内分别为 6 3 % ,6 6 % ,8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不超过 2行。≥ -10 0 0D组和 <-10 0 0D组 ,术后裸眼视力≥ 0 5分别占 77% ,91% ;≥ 1 0分别占 42 % ,7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效果稳定 ,手术安全 ,可作为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双眼同时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SCMD公司的可调式气动微型角膜刀和Coherent公司的Schwind Keratom-Ⅲ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两眼等效球镜度差≥-2.5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48例,进行LASIK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的评价。LASIK后随访6个月以上,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作视力检查,采取5分记录法。结果 术前平均等球镜度较高眼-12.66D,术后减少为-0.70D;对侧眼为-8.42D,术后减少为-0.37D。术前两眼屈光参差平均为-4.24D,术后减少为-0.26D。96眼中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保持不变的52眼(54.2%),提高1行以上的23眼(24.0%),提高2行以上的14眼(14.6%);有6眼减少1行(6.3%),有1眼减少4行(1.0%);有42眼(43.8%)术后BCVA为5.0。平均裸眼视力(NCVA)提高0.92,术后NCVA≥4.7的68眼(70.8%)。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解除患者对眼镜或角膜接触不能耐受的痛苦,而且对于恢复其双眼单视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