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栓调节蛋白(TM)的相关性。 方法 68 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白蛋白尿(CAU)组。30 例健康人作对照(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浆TM 水平、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 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患者血浆TM含量均高于NC组(P<0.01)。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r=0.798,P<0.05)。T2DM患者PC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在MAU组和CAU组显著高于NC组(P<0.01)。 结论 T2DM患者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T2DM患者的PC、MPV和PDW高于NC组,且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著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血反应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患者血标本每例分成2份,每例标本各取l份施行模拟溶血,将溶血及非溶血样本离心后,分别取血浆,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RA、Ang Ⅰ、AngⅡ、ALD及ARR水平,并对溶血组及非溶血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溶血样本PRA、Ang Ⅰ、AngⅡ、ALD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溶血样本(P<0.01),ARR假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 溶血对血浆PRA、Ang Ⅰ、AngⅡ、ALD及ARR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严重干扰临床诊断,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Ghrelin在T2DM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UAER,将105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36例及临床白蛋白尿组(CP)3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35名为对照(NC)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浆Ghrelin、血糖、血脂、UAER、血BUN及Scr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NA组血浆Ghrelin较NC组下降(P0.05),MA组及CP组血浆Ghrelin均高于NA组(P0.05或P0.01),CP组血浆Ghrelin高于MA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hrelin与BMI、HbA1c及FPG呈负相关(r=-0.420、-0.458、-0.433,P0.05);与UAER、Scr及ISI呈正相关(r=0.322、0.601、0.47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UAER及HbA1c是T2DM患者Ghrel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Ghrelin随尿白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能与CK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AA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15例,根据Mogensen等分级标准正常白蛋白尿(NAU)组42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40例、大量白蛋白尿(MaAU)组33例,选择健康体检者(NC组)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激组)各40例,分别检测其尿AAG、血清AAG。结果 T2DM患者尿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且随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有上升趋势,NAU、MAU和MaAU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NAU组尿AAG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激组血清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但两组尿A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AAG水平对于早期DN诊断及DN严重程度分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据MAU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50例)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水平、MAU等临床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APN、MAU水平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餐后2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水平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N与MAU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焕乐  张戈  井源  成淑英 《山东医药》2012,52(25):63-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踝肱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将158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73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85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水平;多因素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评价UAER对baPWV的影响。结果与NA组相比,MA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SBP、FPG、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多因素线性相关及回归显示,UAE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5)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UAER与baPWV关系密切,UAER水平升高是T2DM早期动脉硬化及弹性功能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2-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数据、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RR等指标。给予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3 d后,再次测定PRA、PAC水平并计算ARR。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PRA、PAC和ARR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例(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51.9±10.7)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RA明显升高[1.78(0.74~8.05)比1.22(0.81~2.24)μg/(L·h),Z=-3.514,P<0.001],PAC[11.99(9.67~19.18)比15.92(10.26~20.36)ng/dL,Z=-1.971,P<0.049]、ARR明显下降[7.28(2.29~13.89)比11.57(5.84~22.79),Z=-3.650,P<0.001]。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ARR。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探讨其与糖、脂代谢、白蛋白尿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及110例T2DM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及血糖、血脂、血压、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等。结果 T2DM患者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血压正常组、血脂正常组、体质量偏低组及体质量正常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分别降低29%、28%、30%及35%(P<0.01);T2DM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及超重组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42%、40%及38%(P<0.01)。T2DM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及超重组患者较T2DM血压正常组、血脂正常及体质量偏低和正常组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T2DM正常MAU组、MAU组及明显白蛋白尿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分别降低30%、33%、35%(P<0.01);T2DM白蛋白尿且血清肌酐>1.5 mg/dl未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升高19%(P<0.05),且较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1)。T2DM正常MAU组与MAU组及白蛋白尿组患者,随白蛋白尿的增多,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空腹血浆Ghrelin与体重指数(BMI,r=-0.309,P<0.01)、Hb A1c(r=-0.264,P<0.01)、收缩压(r=-0.535,P<0.01)、舒张压(r=-0.604,P<0.01)呈负相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330,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清肌酐(β=0.326,P=0.000 9)、BMI(β=-0.265,P<0.000 1)及Hb A1c(β=-0.231,P<0.000 1)共同决定空腹血浆Ghrelin。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DM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白蛋白尿时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更低;肾功能异常的T2DM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酐、BMI及Hb A1c共同决定空腹血浆Ghrel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常白蛋白尿(n=113,NAU)、微量白蛋白尿(n=107,MAU)和临床白蛋白尿(n=88,CAU)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CAU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高于NAU和MAU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筛查试验——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能及其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住院、经过规范化PA筛查及诊断流程的高血压患者883例,其中219例诊断为PA、664例诊断为非PA;年龄20~79岁,按照我国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老年(≥60岁,n=76)及中青年(20~59岁,n=807)。分析比较肾素活性(PRA)、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ARR等PA筛查指标在两组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筛查效能。结果(1)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RA更低[0.44(0.23~0.96)比0.85(0.36~1.91)μg/(L·h)],ARR{25.0(10.7~49.8)比14.7(7.4~36.5)(ng/dL)/[μg/(L·h)]}、ARR阳性率(60.5%比39.0%)、假阳性率更高(28.9%比14.9%),均P0.01;两组间P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非PA组中,PRA、PAC与年龄呈负相关(分别rs=-0.31,-0.13,均P0.01),ARR与年龄呈正相关(rs=0.28,P0.00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RA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0.60(0.27~1.48)比1.25(0.58~2.34)μg/(L·h),P0.01],ARR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15.7(8.0~31.0)比10.7(6.2~17.5)(ng/dL)/[μg/(L·h)],P0.01}。而在PA组中,上述指标在老年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RR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筛查PA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中青年患者(0.878比0.952),ARR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筛查切点为25.0(ng/dL)/[μg/(L·h)],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71.2%,约登指数为0.670;而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最佳切点仍为20.0 (ng/dL)/[μg/(L·h)],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1.0%,约登指数为0.810。(4)中青年患者中,ARR筛查PA的AUC明显高于PAC(0.952比0.846,P0.001),其与PAC联合时效能更佳(AUC=0.967,P0.001);老年高血压患者中,ARR单独筛查PA的AUC与PA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PAC诊断PA的效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903,P=0.07)。结论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ARR在年龄≥6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假阳性率增高、筛查PA的效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肥胖T2DM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其体脂含量,测定其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脂、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肥胖度、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大于和小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者比较,肥胖T2DM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更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D水平大于正常对照者(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I1活性与BMI、腰围及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肥胖T2DM肾病患者尤其是向心性者血浆PAI1活性及DD水平明显增加,而tPA活性减低,并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增加,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438例T2DM患者按Mongensen分期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1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0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14例)、肾功能不全组(10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7例),比较各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Ucr)比值和24h尿Tamm-Horsrall蛋白(T-HP)水平.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组尿NAG/Ucr(分别为9.48,9.68,9.99,10.12 μ/gcr)、RBP(中位数分别为0.09,0.62,3.02,2.96 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AG 9.01 μ/gcr,RBP 0.00 mg/L,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尿β2-MG(中位数分别为0.11,0.12,1.4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0.09 mg/L,P均<0.01)及正常白蛋白尿组(0.10 mg/L,P<0.01或0.05);各组间24 h尿T-HP无显著差异.分别联合检测尿RBP+NAG、RBP+β2-MG、NAG+β2-MG以预测正常白蛋白尿组肾小管损伤,敏感性分别为14.3%,16.1%,2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尿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舒张压、收缩压、糖尿病病程[优势比(OR)分别为2.38,1.25,1.10,1.20]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于微量白蛋白尿之前,联合测定尿NAG和β2-MG可敏感反映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血糖控制差、血压升高、糖尿病病程长是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分为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及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设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FT3、T3、尿微量白蛋、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DM微量白蛋白尿组的FT3、T3显著低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HbA1c显著高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FT3与病程有关,随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升高,FT3则逐渐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结论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会出现FT3、T3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42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118例.多元逐步回归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与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独立相关(均P<0.01).西洛他唑干预后,MAU组baPWV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28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PAF和UAER水平.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UAER、血浆PA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排除代谢因素影响后,2型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血浆PA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UAER与PAF正相关,相关系数0.68,尤其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相关系数达0.74.结论血浆PAF增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检测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降压疗效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关系,及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例血压正常人与5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入选,在清晨平卧时抽取空腹血后静脉快速注射速尿40mg,注射后10min,30min,各抽血1次查血浆醛固酮(ALD)及肾素(PRA)水平,并计算出ARR。后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10mgqd2周,效果不理想加服贝那普利10mgqd2周,如效果仍不理想,再加上螺内酯20mgbid4周,观察血压下降的程度与ARR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压组的ARR为8.18,静脉注射速尿后,PRA迅速上升,P0.01,而ALD上升不明显,致ARR下降。在按治疗反应分组观察中发现,加螺内酯组的空腹ARR较不加螺内酯组为高(15.1±2.16:7.7±2.1),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应用速尿静脉注射后2组ARR的差别进一步增大,10min时为(25.2±5.23:5.5±1.13),30min时为(27.3±6.46:6.5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脉注射速尿可快速激发PRA和ALD的增加,PRA以10min时最为明显,ALD以30min为明显,ARR有所下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经一般降压治疗疗效不佳而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后血压下降明显,应考虑有原醛可能,静脉注射速尿激发试验测定ARR对原醛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15例)及心肌梗死患者(C组,20例),健康者(对照组,18例)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结果 A、B、C组血浆PRA、Ang Ⅱ、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组血浆PRA、Ang Ⅱ、Ald高于A、B组(P<0.05或P<0.01),B组血浆PRA、Ang Ⅱ、Ald高于A组(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