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线粒体病的病变如侵犯骨骼肌为主 ,称为线粒体肌病。如病变除侵犯骨骼肌外 ,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主要包括 :Kearns Sayre综合征 (KSS)、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 (CPEO)、肌阵挛性癫 疒间 伴蓬毛样红纤维 (MERRF)、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ELAS)。如病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则称为线粒体脑病 ,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SNE或Leigh病 )、Alpers病及Menkes病等[1] 。另外 ,尚有大量中间类型。1 病因和发病机制线粒体病主要由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造成 ,…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李大年自Luft等于1962年首次采用改良GomoriTrichrome染色(MGT)发现肌纤维中有不整红边纤维(RRF)并诊断首例线粒体肌病以来,继而发现此类线粒体疾病也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多种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 (mitochondria)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细胞内进行生物氧化 ,从而产生能量的细胞器 ,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可以导致多系统损害 ,其中以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 ,如果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1] 。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 (MNGIE)是线粒体脑肌病的少见类型 ,曾有许多名称命名此综合征[2~ 4 ] 。 (1)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 (MNGIE) ;(2 )多发性神经病伴眼肌麻痹、白质脑病、假性肠梗阻 (POLIP) ;(3)眼部及胃肠肌营养不良(OGIMD) ;(4 )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周围神经病、眼肌…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病是一组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并由此引起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以需氧量较高的脑和肌肉受累为主[1,2]。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肌阵挛性癫疒间伴肌肉破碎红纤维(MERRF)综合征、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和以眼  相似文献   

5.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作为线粒体脑肌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已证实其临床表现与21种mtDNA点突变相关,其中A3243G最为多见。此文报道1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ME)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具独立特点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更易误诊,现报道3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改良“鸡尾酒”疗法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是由线粒体DNA和/或核DNA突变引起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的功能缺陷而导致的以脑和/或骨骼肌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临床常见ME伴高乳酸血症及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  相似文献   

8.
《癫痫杂志》2021,7(5):440-444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由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结构或功能损害,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等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目前缺乏确切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肌肉组织活检及基因检测和生化结果及肌电图等。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由于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常常被误诊为脑卒中、癫痫等疾病。本文旨在对近期线粒体脑肌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线粒体脑肌病是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 NA)或核DNA缺陷(突变或缺失)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组遗传性疾病。该病并不十分罕见,但其表现多样,以脑、骨骼肌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听神经病、视神经病、心肌病等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综合征,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预后不佳。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综合征。本文报道2例MELAS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脑肌病是指因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者,称为线粒体肌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肌病.本病为一组临床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以导致癫痫发作.肌阵挛性癫痫与线粒体tRNA Lys和tRNASer基因突变有关,其突变类型均可出现全面性癫痫发作[1].  相似文献   

11.
正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是一种母系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DNA(mt DNA)或核DNA(n DNA)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减弱而使ATP产量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线粒体脑肌病有较多类型,且分类比较复杂,症状比较重叠,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易误诊。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孤立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缺陷是线粒体病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导致几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方法本文报道2例NADH脱氢酶(ND)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2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血乳酸,血生化,血氨基酸,尿有机酸等,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线粒体全基因二代测序和线粒体相关核基因的检查。结果例1患者部分症状符合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部分症状符合伴破碎红纤维肌阵挛癫痫(MERRF)。该患者头颅MRI除MELAS常见的皮质病变外,还可见中脑和四叠体对称性异常信号,符合Leigh综合征(LS)影像学表现。线粒体基因二代测序发现MT ND3,10158TC突变。例2患者临床表现完全符合MELAS的临床特征,但头颅MRI可见中脑红核双侧对称性病变,又符合LS的影像学特征。线粒体全基因二代测序发现ND3,10191TC突变。结论对于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即使临床表现不符合某种独特的线粒体病综合征,也要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是以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脑和肌肉能量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脑炎、脑梗死、癫痢、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笔者报告l例首诊被误诊为"脑梗死",后经肌肉组织活检和基因检测等证实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发生主要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线粒体DNA缺失是最常见的突变之一,在所有已证实的缺失中,“普通缺失”是最常见的[1],这种缺失位于人类线粒体DNA的8482碱基至13459碱基间,普遍地存在于患者各组织中。本文对线粒体肌病和脑肌...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现状刘永刚(综述)熊先骥(校)线粒体是存在于每个细胞内的除了细胞核以外唯一含有独立的DNA复制系统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合成三磷酸腺苷,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能量。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进行性肌病伴有痴呆非常少见,但可见于萎缩性肌强直和所谓“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al encephalomyopathies)中。本文报告一家族中四例患“线粒体脑肌病”,以发病较迟,相对恶性过程和严重痴呆为其临床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产生能量的细胞器,当它出现结构功能紊乱时,将导致能量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如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果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1],现将已确诊的1例原发性线粒体脑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临床少见疾病,其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最初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1例经PCR基因扩增测序;1例转至上级医院经过脑立体定向活检和肌肉活检,最后均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氧分析和乳酸测定在有氧前臂运动试验中的应用,及其对于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的筛选诊断意义.方法 对42例确诊的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MM)、40名健康人(HC)和40例其他肌病患者(PC)进行有氧前臂运动试验,受试者以40%最大收缩力、1 s间隔做反复等长收缩前臂运动4 min,在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行血氧分析和乳酸测定.结果 运动中,MM组、HC组和PC组静脉PO2(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从41.2±12.6降至39.5±16.2,50.5±14.4降至30.8±13.1,50.1±7.9降至44.3±35.5,H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F=6.34,P<0.01);3组静脉SO2分别从70.5%±15.8%降至64.4%±15.2%,82.4%±10.0%降至47.2%±11.7%,84.6%±6.3%降至51.1%±9.3%,MM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2组(F=91.95,P<0.01).运动后,静脉PO2、SO2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运动中血乳酸(mmol/L)分别由2.7±3.2升至5.1±3.8,1.1±0.5升至3.1±1.9,1.3±0.8升至3.5±1.8.运动后,3组血乳酸分别为3.8±3.5、1.8±1.0、2.3±1.4,MM组高于其余2组(F=8.50,P<0.01).结论 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患者运动时氧摄取能力比健康人及其他肌病患者下降.有氧前臂运动试验运用血氧分析和乳酸测定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筛查试验,对于线粒体肌病及脑肌病的辅助诊断有意义,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遗传基因缺陷而导致的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肌病。线粒体损伤主要影响能量的供应,所以对能量供应最敏感的大脑和肌肉最容易受到损害,通常把脑和肌肉同时受损的称为线粒体脑肌病,单纯侵犯骨骼肌时称线粒体肌病[1]。自1962年Luft首次报道后,有关线粒体肌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各学者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我院2006年2012年肌萎缩科收治的10例线粒体肌病进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