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变异现象,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体。在此主要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语义变异等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中的变异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网络语体的风格、网民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网络语言变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变异(Varianon)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浯言的变异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联系社会、时代、环境、背景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所以它是从外部功能上对语言的变异现象进行的研究,我们这里所谈的变异,与社会语言学中的变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主要从语言结构入手,用修辞学的观点对语言变异(确切地说应该是“言语变异”)现象进行研究,所以我们曾叫它变异修辞  相似文献   

3.
刘庆伟 《理论界》2009,(3):165-166
性别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社会语言学考察的性别差异现象,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语用心理等因素引发的"社会性别"现象.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考察语言变项和语言态度应该可以使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4.
曾炜 《云梦学刊》2007,28(1):142-145
方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农村方言变异与变化的模式与规律,探讨与变异相关的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莉 《东南学术》2007,(4):134-139
本文在语言学转向背景下,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剖析语言学转向前后的语言观、创作和理论的双重觉醒、重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等,以期管窥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网络社会中特殊的语言变异,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采用符号颠覆与重构的方式形成的"网络缩略语"是其主要类型有字母缩略语、谐音缩略语、借形缩略语等,所构成的语言单位、符号系统和语音形式等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是因语体、媒介、语境和主体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要在适应和满足交际需要的原则下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各类代表性作品 ,就语言变异现象作了全面的、细致的抽样调查 ,从而通过数据揭示了文学语言各层面、各分语体的变异句与常规句的计量关系 ,提供了阐明文学语言性质及独创性特征的实证  相似文献   

8.
杨庆云 《中州学刊》2012,(5):114-117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集大成者,汲取了诸子百家的精辟论说,提出的社会语言观与两千多年后西方语言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正名篇》中探讨的"名"与"实"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语言使用中"约之以命"的社会性,强调了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言从无到有遵循的任意性原则与言语群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荀子关注到语言有阶层变体,提出"明贵贱"、"辨同异",并藉此来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突显其语言治政的目的。而且,荀子还发现语言不仅有地域变异的"楚语"、"越语",还有专属于社会集团变体的共同语——雅言,语言在"循旧名"、"作新名"中继承和发展,由此,形成了他的共时和历时的社会语言观。  相似文献   

9.
谷小娟 《江淮论坛》2013,(5):187-192
文章讨论商务社会语言学学科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学理依据,并概述商务领域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从语言语体变异研究、人类语言学、交际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等商务社会语言学研究视角,梳理各个研究路径的发展脉络和及其内容、方法和主要结论,展示商务社会语言学学科的多维度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与变化>作为<西方最新语言学理论译介>丛书的第一本,在国内已有介绍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和讨论了国际语言学界关于语言变异和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语言变异和变化研究,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示例的作用,提出了微观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的新思路.本文阐明语言变异变化研究的意义,以及该书的学术意义;介绍了该书主要章节的内容;分析和讨论了该书的特色: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成果译介和创新思考相结合.对该书存在的不足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