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鼓室球体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防范误漏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鼓室球体瘤误漏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耳发病,听力下降10例,搏动性耳鸣7例,耳道新生物5例,耳道分泌物4例,耳道间断出血1例。术前11例误漏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5例(41.7%),外耳道胆脂瘤2例(16.7%),外耳道肉芽肿、血管瘤各1例(8.3%),漏诊2例(16.7%),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仅1例术前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鼓室球体瘤与中耳炎性疾病鉴别困难,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并配合病理检查对减少本病误漏诊十分重要;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0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样体肥大且术前进行鼻咽部CT扫描(同时具有鼻窦炎或/和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两组:中度肥大和重度肥大.分析两组间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的差异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中度肥大组CT表现为:上颌窦炎24例,筛窦炎17例,额窦炎3例,蝶窦炎例7例,鼻甲肥大30例,外耳道炎7例,鼓室炎23例,乳突窦炎23例;重度肥大组CT表现为:上颌窦炎46例,筛窦炎43例,额窦炎11例,蝶窦炎14例,鼻甲肥大44例,外耳道炎21例,鼓室炎44例,乳突窦炎44例.71%同时合并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呈正相关.重度肥大组分泌性中耳炎及鼻窦炎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度肥大组,双侧发病率高于单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上常见几种类型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5例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A组,32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B组,3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C组.结果 A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痛及听力下降;B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痛及外耳道或鼓室内有脓性液体;C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行鼓室成形术.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临床常见类型,易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应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炎性假瘤误诊肺癌18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126-3126
目的:探索肺炎性似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为肺癌的原因。方法:搜集18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X线、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肺炎性假瘤误诊的原因:(1)对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肺内感染病史重视不足;(2)影像学认识上的误区;(3)以肺炎性假瘤肿块的增长速度为依据作出诊断。结论: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密切结合,才能提高炎性假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耿纪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61-7161
目的 探讨隐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8例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表现为前中纵膈肿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结论 通过对侵袭性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CT、PET-CT特征的观察结合病理学检查,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 ,根据典型病史和鼓膜象 ,以及纯音听力图、声阻抗检测结果等诊断并不困难。但分析 1997~ 2 0 0 0年所见资料完整的分泌性中耳炎 12 0耳 ,发现被误诊、漏诊 13耳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分泌性中耳炎 12 0耳中年龄 1岁 6月龄~ 5 9岁 ,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病程 6 d~ 2 a,其中误诊者 13耳。误诊为药物中毒性聋所致的聋哑症 3例 ,占误诊病例的 2 3.1%。误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5例 ,占 38.5 %。误诊为突发性聋 5例 ,占 38.5 %。2 讨论2 .1 症状不典型、病史询问不详细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生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典型脑脓肿的特点并探讨降低误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误诊的脑脓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避免的方法。结果:误诊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均接受手术及术后严格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CT证实脓肿已清除,并治愈出院。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囊变坏死胶质瘤及转移瘤切除前的穿刺是预防误诊而致感染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鼓室内陷袋的临床分型.方法:分析193例224耳上鼓室内陷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耳内镜检查及Tos分级、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伴随病变、治疗方法.结果:提出以下新的临床分型,Ⅰ型,单纯上鼓室室内陷袋,不伴其他中耳病变,占16.9%;Ⅱ型,上鼓室内陷袋伴随以中耳积液为特征的中耳炎及中耳炎后遗症,包括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膨胀不全、粘连性中耳炎,占64.3%.Ⅲ型,上鼓室内陷袋伴胆脂瘤形成,占18.8%.结论:我们提出的Ⅲ型临床分型能较充分反映病变的程度及相关伴随疾病,为指导诊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诊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首诊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出现听力下降伴耳闷胀感40例,听力下降伴耳后淋巴结增大20例,听力下降伴鼻塞5例,耳闷胀感伴头痛4例,耳闷胀感伴鼻出血及单纯耳闷胀感各2例。62例在外院首诊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11例于我院首诊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时间1~8个月,平均3个月。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医技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诊鼻咽癌53例,脑脊液耳漏及腺样体肥大各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咽旁间隙囊肿3例,外淋巴漏2例,颈内动脉瘤1例。结论临床上对以中耳积液为首发或合并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仔细观察鼓膜形态、色泽及积液情况,并综合电测听及声导抗检查结果对病情进行分析,必要时可行鼻咽镜、CT及MRI等检查,以提高首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各4例,总结各自的DSA、M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颈动脉体瘤区别于神经鞘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早,旦迅速浓染;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迅速显著强化。神经鞘瘤区别于颈动脉体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晚,在静脉期,且染色淡,或几乎不染色;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强化不明显,且呈“斑驳”样改变。本组1例来源于颈交感干的神经鞘瘤,术前DSA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误诊的原因为:仅注意瘤体的部位、颈内、外动脉移位特征,而忽视了瘤体的血供、染色、强化等主要特征。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D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不同,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耳内窥镜检查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观察耳内窥镜检查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5耳中耳疾病患者,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耳,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25耳,分泌性中耳炎15耳。分别在手术中及前、后进行耳内窥镜检查。结果:耳内窥镜检查能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等,易于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结论:耳内窥镜检查为中耳显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氨溴索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与2周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与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检测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改善也较为明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The middle ear effusion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by myringotomy and aspiration from 4 children of 4-7 years old,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s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on the basis of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and tympanogram. In cases 1 and 2, their ear fluids were macroscopically serous, while those of cases 3 and 4 were mucous. These ear fluids were digested with pronase and the digests were analyzed by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 electrophoresis with alcian blue and high-iron-diamine stainings. All samples were found to contain glycopeptides possibly derived from sulfated mucin-type glycoproteins with small amounts of glycosaminoglycans. The glycoconjugates from cases 3 and 4 were further examined after hyaluronidase and chondroitinase ABC treatments, followed by heparitinase digestion. The resultant glycopeptide fractions appeared to be electrophoretically homogeneous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suggested that they were typical mucin-type glycopeptides. Furthermore, they contained sulfates.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 secretory otitis media,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middle ear effusions is sulfated mucin-type glycoprote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13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显著,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丛  张玉萍  杨飞 《华西医学》2006,21(1):12-12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合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我科12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术后4天语言频率上升30~40dB,耳科检查:耳道干燥,鼓膜变白,置管无脱落。结论: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特征。13例均行横断面和冠状面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3例鼓室球瘤均发生于下鼓室靠近鼓岬,T1WI呈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4例,T2WI均呈高信号影,增强呈显著异常对比强化。肿瘤最小为0.4cm×0.4cm×0.5cm,最大为1.6cm×2.0cm×2.8cm。结论 MRI在显示鼓室球瘤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96例(152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可视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和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治疗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96例(152耳)患儿治愈8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无效的1例发生于拔除通气管鼓膜愈合后1个月,再次手术切除加置管而愈。所有患儿获随访6~12个月。无中耳感染、出血,纯音测听平均为21.5dBHL,听阈平均提高25dBHL。复查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创面光滑、无残留,咽鼓管咽口及圆枕无损伤。【结论】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耳特种内镜检查与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特种内镜--变焦显微内镜及针形内镜进行中耳检查、治疗和手术,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同的中耳病变应用不同的特种内镜,显微内镜外径4mm,最大放大倍数150倍,针形内镜外径1.9mm。配套使用的设备还有自行研制组装的多功能数字图像系统。结果:495例(耳)应用特种内镜检查与手术。有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鼓室穿刺抽液及鼓膜置管。70例残余性中耳炎病人在特种内镜下作鼓膜成形术,其中23例在显微内镜下进行,另47例在针形内镜下手术,效果良好。显微内镜可调节为全景观察及显微检查,从大体至微细的正常结构或病理改变均有清晰显示。而应用针形内镜则可通过狭窄的耳道进行中耳检查及手术。连接数码图像系统,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打印出彩色图文报告。结论:变焦显微内镜及针形内镜在中耳的检查、治疗及某些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