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硬膜外镇痛组(PCEA)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各40例。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2hVAS评分较低,术后4h、6h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于术后4d达到最低值,三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低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高。三组患者均于术后ROM角度逐渐恢复,三组患者ROM角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高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低。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恢复明显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2.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有不同的影响。目前人工TKA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有口服止痛药镇痛、静脉自控泵注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股神经连续阻滞镇痛及关节腔内注药镇痛等。结合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通过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等术后镇痛效果,得出连续股神经阻滞已成为老年患者人工TKA术后镇痛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痛方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A组镇痛措施采用静脉镇痛,B组采用关节腔局部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静息、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4、12、24、36、48 h静息痛和被动活动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在术后的第2天,第3天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A组有较好恢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采用的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CFNB组(治疗组),PCIA组(对照组),其中CFNB组30例,PCIA组30例.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术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的3个月HSS评分;术后出院时间.结果 术后CFNB组的静息痛及活动痛疼痛程度平均小于PCIA组;术后1、2、3、5、7 d,CFNB组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值)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PCIA组;术后7 d内不良反应的比率,PCIA组明显大于CFNB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CFNB组大于PCIA组;术后出院时间,CFNB组明显小于PC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PCIA镇痛,术后CFNB镇痛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减轻TKA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增加关节运动活动度,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关节锻炼利于功能康复,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神经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PCFA,n=20),连续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n=20),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20).所有患者均选用相同方式全麻.PCFA患者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PCIA采用1μg/m L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3组患者镇痛均维持3 d.记录术后各时点时静息,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PCFA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主动和被动训练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和PCEA组(P<0.05).术后3 d PCFA组患者自行追加镇痛药物总共4次,PCEA组自行追加总次数为10次,PCIA组自行追加药物48次.3组患者镇静程度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大于3级.其中PCFA组无并发症发生,但PCEA组有5例患者出现硬膜外管脱落,2例患者出现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PCIA组出现5例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结论股神经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6.
Qian WW  Weng XS  Fei Q  Li Y  Zhai JL  Bian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3-2596
目的 观察关节周围注射复方镇痛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至6月间完成的TKA骨性关节炎(OA)患者36例(36膝)被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组(A组,17例)和非注射组(B组,19例).A组术中于关节及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1:1000肾上腺素0.3 ml+生理盐水)100 ml复方镇痛注射液.B组不注射,术后两组均统一配置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术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开启PCEA的时间和PCEA的麻醉药总用量、关节活动度(ROM)、切口引流量和上消化道等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PCEA开启时间为4~12 h(P50=8),B组为3~6 h(P5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和总的PCEA麻醉药用量为均少于B组(P<0.05);术后6 h和12 h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伤口引流量、ROM、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关节周围镇痛可延长PCEA开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和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TK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随机化表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连续硬膜外组(PCA)术后48 h持续硬膜外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连续股神经镇痛组(CFNB)术后48 h持续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需要追加静脉镇痛药物的情况,并随访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股神经组和硬膜外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12 h,24 h,48 h活动痛的VAS评分硬膜外组低于股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股神经组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术后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有4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硬膜外组有3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可以为TKA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静息状态下镇痛,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的发生率,使得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连续硬膜外注射吗啡加术后静点帕瑞昔布钠基础上使用口服依托考昔片对患者早期镇痛及活动度提高的效果,探索较为有效、规范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方法6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后均使用连硬外注射吗啡与术后48 h 内静点帕瑞昔布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口服依托考昔片,对照组不使用口服镇痛药物。记录并比较术后24、48、72 h 静息和活动时VAS 评分,以及术后第2、3天膝关节最大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4、48 h 静息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2 h 静息 VAS 评分及术后24、48、72 h 活动时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2、3天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硬膜外和静脉镇痛方式基础上使用口服依托考昔片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同时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凯斌  张茗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52-4153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6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观察2组患者静息、运动、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静息和运动时VAS分值、镇痛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周时A组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置管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肢的剧烈疼痛,但股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疼痛控制及早期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60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分别记录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 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VAS结果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控制效果满意,且能有效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应用于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的镇痛效果,与传统间断肌注镇痛(conventional analgesic therapy,CAT)效果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 5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Ⅰ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25)和Ⅱ组(对照组n=25).Ⅰ组患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Ⅱ组术毕拨除硬外导管,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两组患者术后第2 d开始进行CPM,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术后镇痛效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VAS)Ⅰ组少于Ⅱ组,膝关节功能评定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镇痛有助于膝部手术后CPM,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13.
付勇  韩一生 《四川医学》2012,33(3):470-473
目的探讨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CFNB,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实验组术后8、12、24、48 h的RVAS和24、48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两组间R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术后第1、2天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CIA所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且该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解小丽  陈勇  李斌飞 《吉林医学》2013,34(4):634-636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复合硬膜外镇痛泵对下腹部手术患者疼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和乌司他丁复合硬膜外镇痛组(B),各60例,A组患者仅术后给予硬膜外镇痛泵,B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乌司他丁,并在术后予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T1(术后2小时)、T2(术后第1天)和T3(术后第3天)时间点静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显著降低,在T1、T2和T3时点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降低,术后疼痛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0.01)。结论: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复合硬膜外镇痛泵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注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锻练的影响。方法:9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液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及术后1周患膝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测量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72 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72 h内)观察组活动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TKA术中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进行镇痛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年龄60~103岁,ASAⅠ~Ⅱ级的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分别用布托啡诺(B组,n=30例)和吗啡(M组,n=30例)持续输注镇痛.观察术后4、8、12、24、48h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与M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后48h内B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腹胀等)比M组少(P<0.01).结论 布托啡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老年病人的镇痛是安全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ey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CEA) with butorphanol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replacement.Methods Six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selective hip replacement were randomized into group B (n=30) to receive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 with butorphanol and group M (n=30) to receive PCEA with morphine.Their pain distribution at 5 time points,postoperative global score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in 48 h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pain distribution at the 5 time points or the global score for postoperative PCEA in 48 h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nalgesia with butorphanol caused less adverse effects (respiratory depression,nausea and vomiting,itching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than that with morphme(P<0.05).Conclusion CEA with butorphanol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causes less adverse effects than morphi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西乐葆)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术后均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仅术后使用静脉用自控镇痛泵,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48 h静息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方面显示,实验组术后2 d、14 d被动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0%和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为(181.9±5.4)mL,对照组为(177.4±6.9)mL;术后出血量研究组为(544.7±2.7)mL,对照组为(511.4±3.1)mL;术后输血量研究组为(385.5±7.3)mL,对照组为(393.3±6.7)mL,上述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乐葆对手术后镇痛具有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明显改善术后2周内的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适合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