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和可吸收挤压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4SHG)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间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24例患者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钉进行固定,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Tegner、IKDC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患膝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后逐步提高,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期内患者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与可吸收挤压钉固定重建ACL术后24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赵伟锋  朱兴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67-387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4股与5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伊川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以单束自体腘绳肌腱行ACL重建的患者,其中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患者以4束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患者以5束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采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采用IKDC、Lysholm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共71例纳入本研究,其中4股组41例,5股组30例,平均随访12~51(23.3±6.1)个月。末次随访时5股组患者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优于4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5股组患者IKDC、Lysholm评分高于4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5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优于4股组。5股组膝关节稳定性方面优于4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有关,后期仍需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3例患者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作为ACL的替代物,两端分别以纽扣钢板与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20个月,Lachman试验1例阳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44.83±6.15)分提高至术后(92.36±11.54)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迅 《安徽医学》2009,30(5):552-55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纽扣钢板固定双束四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以双束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ACL替代物,应用缝线纽扣钢板进行移植物固定,对9例ACL断裂的患者行ACL双束重建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achman试验:8例≤1+,1例2+,轴移试验9例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5.8±6.8,术后1年时为98.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双骨道双束腘绳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ACL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康复训练效果. 方法对1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进行单束双隧道重建, 4孔指骨钢板对移植物行悬吊式固定术后,进行科学严格的康复训练.术后1 a随访,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 12例患者(92.31% ) 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 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 1例患者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进行科学严密的康复训练,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ACL断裂并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法重建ACL患者60例,重建ACL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用Intrafix界面螺钉固定胫骨端.术后按照Lysholm及IKDC评分标准及临床体格检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随访结果有57例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58例患膝前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2±6.4)分提高至(94.1±2.5)分,IKDC膝关节评分从术前(41.4±6.3)分提高至(95.7±3.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4SHG)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25例,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Intrafix系统进行固定,在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并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经3~1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4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例患者屈伸受限,2例膝关节有疼痛症状;前抽屉试验随访时均阴性,Lachman试验23例阴性,2例弱阳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38.27±7.03)分提高至术后的(89.06±5.09)分,IKDC 评分22例正常,3例接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与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肌腱重建ACL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15例患者,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3~12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6~76分,术后86~100分。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6 例16膝,膝前内侧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5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胫骨端用挤压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ADT(+)、Lachman征(+),术后ADT(-)、Lachman征(-) 术前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56.3 ±3.5 分和3.6± 1.7 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91.8 ±3.7 分和7.6 ±1.5 .术前、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L重建中,5股腘绳肌腱比4股腘绳肌腱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节镜下应用股骨端横穿钉固定(Transfix),胫骨端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行ACL单束重建,通过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单腿跳跃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57.71±7.4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34±3.84)分(P〈0.001);IKDC 2000评分由术前(69.86±8.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23±5.14)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由术前的(6.38±2.31)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72±1.12)mm(P〈0.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半腱肌一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与半腱肌4股单独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损伤关节专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3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前15例患者采用半腱肌一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ST/G),为ST/G组;后15例患者采用4股半腱肌单独重建(ST),为ST组。术后1年评价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屈膝力量(Biodex肌力训练评测系统)和稳定性(移植物直径、KT-1000、拉克曼征及轴移试验)。结果5例ST组患者因肌腱长度不足剔除,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ST/G组移植物的直径显著小于ST组[(7.5±1.0)mm比(8.7±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KDC评分、拉克曼征、轴移试验及KT-1000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s和18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和各个膝关节屈曲度下的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薄肌移植并不会明显影响术后屈膝力量及膝关节功能。基于手术技术要求及患者条件所限,更倾向于半腱肌-股薄肌4股联合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49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8股胭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取半腱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取股薄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柬,做胫骨、股骨双隧道,股骨端采用缝合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缝合纽扣固定肌腱;或者取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另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束,股骨端用微创钢板(Endbutton)固定,胫骨端用界面螺钉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取腱处感染外,其余48例功能康复满意。49例患者中轴移试验I度阳性3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3例,屈膝90。前抽屉试验I度阳性2例,证实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0±7)分提高到术后(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腘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ACL损伤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5.4(17~50)岁,全部经膝关节镜最后确诊。并在关节镜下分别于ACL股骨胫骨附着处建立两骨隧道,重建ACL的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股骨侧以带袢钢板(Endo-buttons)悬吊固定,胫骨侧以生物型阻滞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8(13~23)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阳性。术后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Lachman试验19例阴性,1例弱阳性,1例阳性。Lysholm评分术前36~58分,术后71~95分,术后总优良率95.2%。结论:双隧道多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动态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断裂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不稳定型ACL部分断裂患者先行诊断性关节镜检查,保留健存纤维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断裂的纤维束。采用Tegner、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以KT-2000值评估关节稳定性。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前抽屉试验(ADT)、Lachman试验均为(-),1例Lachman试验(-)/ADT(+),1例ADT(-)/Lachman试验(+)。21例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从术前的(2.27±0.79)分提高到(7.36±1.68)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73.6±3.4)分提高到(94.6±2.5)分,屈膝30°位KT-2000双侧差值从术前的(4.2±0.8)mm减少到(2.2±1.1)mm(t=9.836、7.356和10.482,P<0.001)。结论:保留健存纤维束,解剖重建不稳定型ACL部分断裂,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黄永禄  王庆锋  温鹏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117-119,19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4SHG)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25例,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Intrafix系统进行固定,在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经3~1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4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例患者屈伸受限,2例膝关节有疼痛症状;前抽屉试验随访时均阴性,Lachman试验23例阴性,2例弱阳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38.27±7.03)分提高至术后的(89.06±5.09)分,IKDC评分22例正常,3例接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与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肌腱重建ACL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 30例,其中单纯ACL损伤1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骨块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对其术前和随访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无细菌或病毒感染、关节粘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8~38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自诉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消失,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2.62±4.35分,术后89.15±3.65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手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CL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腘绳肌腱移植股骨侧不同固定方法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侧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32具,采用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随机分为四组,在股骨侧分别采用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和界面螺钉固定,测量循环载荷后位移、100N位移、400N位移、失效载荷、最大载荷,计算抗拉刚度。结果失效载荷和最大载荷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Endobutton和Rigidfi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igidfix和界面螺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gidfix和肌腱结、肌腱结和界面螺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环载荷后位移肌腱结〉Rigidfix〉Endobutton〉界面螺钉固定、各组间在100N位移、400N位移和抗拉刚度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腘绳肌腱重建ACL股骨侧四种固定方法均可满足ACL重建后的力学需求,Rigidfix固定在循环载荷后的位移、抗拉刚度及固定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联合可吸收挤压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胫骨侧移植物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的76例患者,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带线锚钉组(37例)及门形钉组(39例)。门形钉组股骨侧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门形钉固定。带线锚钉组股骨侧同样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对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 IKDC)2000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是否发生术后跪地痛、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结果,以及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4个月随访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除VAS评分外,术前、术后2组患者的Lysho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门形钉组有8例出现跪地痛,其中5例进行了二次手术取出,而带线锚钉组仅有1例出现跪地痛,未再次手术。在跪地痛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联合可吸收挤压螺钉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胫骨侧固定方面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特别是在术后跪地痛的发生率方面,可吸收挤压螺钉联合带线锚钉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跪地痛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