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精细胞及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及其负链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精液和精细胞中的正链和负链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进行检测,以了解HCV在肝外细胞中是否存在,有否复制。结果血浆中正链HCVRNA均阳性,而负链HCVRNA全部阴性;PBMC中正链HCVRNA阳性者5例,其中2例检出负链HCVRNA。在3例留取精液的患者中1例精液和精细胞中检出正链HCVRNA。精细胞未次洗液HCVRAN阴性,精细胞负链HCVRNA阴性。上述结果提示:(1)血浆中可能仅有正链HCVRNA存在;(2)HCV可在PBMC中存在,并可能在其中复制;(3)精液中有HCV存在,因此通过性交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HCV可能不在精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s,PBMC)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存在及存在形式。方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PBMC中的HCV。结果:在70例抗HCV及血浆HCVRNA阳性的患者中有21例(30%)的患者其PBMC内存在HCVRNA正链,仅1例存在HCVRNA负链。在54例抗HCV阳性、血浆HCVRNA阴性的患者中,仅有2例(3.7%)检出HCVRNA正链,未检出HCVRNA负链,这2例患者均为干扰素治疗3~6个月的病人。结论:PBMC可作为肝外病毒复制场所。对慢性HCV感染者来说,3~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够的,HCV在PBMC内的存在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7例肝炎病人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肝脏中GBV-C/HGV正链及负链RNA(复制中间体)的存在状况。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GBV-C/HGV正、负链RNA。结果:27例病人中21例病人血清、7例PBMC、10例肝组织中检测到GBV-C/HGV正链RNA,其中2例单一GBV-C/HGV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负链RNA,在27例病人血清及PBMC中均未检测到负  相似文献   

4.
杨晓静  邹雄等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99-1500
乙型肝炎病毒 (HBV)属嗜肝DNA病毒 ,主要侵犯肝脏 ,但目前在肝外组织和细胞中也发现HBV的存在 ,特别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中阳性率更高。PBMC为免疫活性细胞群体 ,HBV感染PBMC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阐明。我们就PBMC中HBV感染与其表面HLA I类抗原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探讨PBMC中HBV感染在乙型肝炎慢性化及向肝癌恶性转化中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自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及存在形式。方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浆及PBMC中的HCV。结果:在70例抗-HCV及血浆HCV RNA阳性的患中有21例(30%)的患其PBMC内存在HCV RNA正链,仅1例存在HCV RNA负链,在54例抗-HCV阳性,血浆HCV RNA阴性的患中,仅有2例(3.7%)检出HCV  相似文献   

6.
抗-HCV阴性献血员丙肝病毒感染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HCV阴性献血员隐匿性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1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结果:血清中HCV-RNA阳性2例,PBMC中HCV-RNA阳性6例;有1例血清及PBMC中HCV-RNA均阳性。结论:抗-HCV阴性的献血员中仍有少数存在HCV输血传播的可能,对献血员仅筛查抗-HCV是不够的,应对血清和PBMC中HCV-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NISH)和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RNA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8例(40.0%)HCV患者的PBMC中的HCV-RNA呈阳性结果。HCV-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主要位于胞浆中。HCV-RNA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38例急性丙肝炎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RNA《结果:74例丙型肝炎血清HCVRNA阳性68例,PBMC阳性44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15例(39.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29例(80.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多聚酶连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4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PNA,并与放免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更能客观地反应HBV在体内存在的状态,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HBV感染;104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8.8%,而血清中HBV-DNA阴性的20例患者有7例PBMC中检测出HBV-DNA,占35%。因此,在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同时检测PBMC中的HBV-DNA可进一步防止HBV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和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乙肝患者甚至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此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  相似文献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乙肝病毒(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并可隐藏HBV,造成复发,因此PBMC内HBV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血清学方法不能直接判断PBMC感染HBV,我们...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与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生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于乙肝患者甚I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而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播HBV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的热点变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ou J  Cheng J  Wang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07-110
目的HBV/X基因存在调控HBV复制的调节序列,X基因变异将影响这些调节序列功能,研究中国HBV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BCP)区的变异情况。方法设计BCP下游反义链错配引物,将点突变附近的一个碱基(nt1767)由A→T,则正好可在BCP变异株中引进一个BclI(T↓GATCA)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检143例中国人感染的HBV毒株BCP区变异,并与前C区变异比较。结果114例血清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者49例(43%),BCP变异者37例(32%)。BCP变异无论在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BCP可与前C终码变异共存或单独出现。结论在中国HBV毒株BCP区存在热点变异。HBV毒株BCP变异可能影响HBV前C基因组mRNA转录,是HBV感染持续和肝病变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及血清中HBVDNA检测。③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中HBV DNA的感染率为64.2%,和血清HBV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X^2-0.63,P〉0.05),慢性肝病病  相似文献   

17.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观来了α-干扰素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清除情况。血清HBVDNA在治疗5周后(3-10周)6例转阴,其中2例在结束治疗时复转阳性,PBMC中HBVDNA在治疗15周(12-20周)时5例转阴,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ALT复升高。结果显示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DNA,但滞后于血清病毒的清除,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可能使治疗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单个核细胞感染在HCV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HCV高度变异区(HVR)基因的体外扩增后产物的直接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肝脏相关的单个核细胞(LAMC)和肝脏中HCV准种(quasispecies)的分布。结果(1)3例肝移植和5例慢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主要HCV准种不同于肝脏中的HCV;(2)3例患者的PBMC和LAMC中HVR有不同的基因替代;(3)HVR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主要位于E2基因的前50个氨基酸内。结论(1)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是由于HCV的感染所致;(2)HCV准种在肝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的分隔性分布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HBV侵入PBMC后对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BV侵入PBMC后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应用PCR技术和生物素—链霉亲合素(BSA)系统分别检测97例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和CO+3、CO+4、CO+8、CO+4/CO+8及经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m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PBMC内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CO+3、CO+4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O+4/CO+8比值下降及mIL—2R表达水平低下,二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HBV感染PBMC后可引起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检测甲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甲肝病毒抗原(HAV-AG)的APAAP方法,并对52例甲肝患PBMC中HAV-Ag进行动态。方法 应用抗HAV-McAb,着抗鼠IgG及APAAP建立了三层重叠的APAAP法,对52例甲肝患急性期及恢复期PBMC进行动态检测,对HAV-Ag阳性率及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与甲肝病程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替代试验及阴断试验证明本方法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