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是一种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科学素养,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一种行业性广告。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作为科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消除社会上对于地震工作的误解,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树立地震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使公众消除对地震工作的陌生感,拉近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面临困境与挑战。本土化是各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云南省地震局制作的科普公益广告"农居抗震·关爱生命"为实践案例,从受众定位、内容生产及传播技巧等方面介绍其本土化策略。提出新环境下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受众定位;二是强调内容为王;三是提高受众黏性。  相似文献   

3.
新环境下,电视公益广告仍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概述目前防震减灾主题电视公益广告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以云南省地震局制作的公益广告"防震减灾,从你我做起"为实践案例,介绍其定位、叙事及传播策略。提出新环境下做好防震减灾主题电视公益广告的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防震减灾行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依据电视公益广告"短小精悍""艺术化""大众化"的定位,在防震减灾主题方面聚焦"防"的主题思想,要立足受众,凝练防震减灾主流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成为一种趋势。新媒体在为公众带来全新生活模式和理念的同时,也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遇。结合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展开调研与分析,并借鉴"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决赛"开展科普宣传的成功经验,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公众日益迫切需要防震减灾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研究其传播模式,审视其传播境况和效应,应用价值大。近几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研究是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认真思考与总结,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传播模式做系统的、实证的传播学研究,重点关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微时代"其传播模式的衍变,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进行一次探索研究,深入开展调研、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对于推进城市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市防震减灾日城市社区宣传活动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上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社区防震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和相应的一些工作方法,可以看出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地震部门更好的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通过移动App、门户网站等来获取信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防震减灾宣传平台也需要转变宣传工作形式,更加注重碎片化、即时性、形象化的传播。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讯的实际特点,在分析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基础上,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技术为主要发展特点,提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泛在化宣传新模式,并根据泛在化宣传模式的特征,设计开发基于iOS系统的泛在化宣传资源,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资源支持。该研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地震科普宣传作了新的探讨与尝试,对于当前及未来全民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方向和主要工作任务,同时把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总结山西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实践,结合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就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资讯,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生活模式和理念的同时,也为防震减灾科普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遇。本文主要通过认知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传播特点:瞬时性、碎片化传播方式、双向性传播渠道及形象化传播特性,分析新媒体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影响,对地震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思考。本文对如何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新形式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青岛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实践为例,总结了近几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既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市政府非常重视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于1996年10月成立的由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政府双重管理的北京市地震局负责北京市防震减灾的管理工作。1年来,北京市已健全了各级防震减灾机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文综合介绍了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包括: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法规建设;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北京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及筹建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等。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临汾市近10a来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为例,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总体概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主要形式和内容,出售及散发宣传品的情况,管理机制的建设,经验及实效。《防震减灾法》宣传贯彻情况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得出防震减灾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江苏省10个县(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组织管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队伍建设和社会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各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状况,提出了今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乌兰浩特市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程度,乌兰浩特地震台走进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组织开展社会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内容和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受众不同,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为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和成效,科普宣传形式应多样化,宣传内容应标准化、大众化。此项工作的开展,可为后续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城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城市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以往的地震科普工作,探讨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对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9.
从立法、法制宣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公正严格执法、执法监督和法制工作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论述了做好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贵州省发生了几次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强地震事件,贵州民众对地震的关注,对地震知识的需求空前高涨。为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结合目前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对贵州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