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陈敬军 《声学技术》2014,33(1):79-84
鱼雷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多国海军正在努力研制经济高效的鱼雷防御系统来对抗鱼雷攻击。成功防御现代鱼雷的攻击需要一个全自动、集成化、多层次的防御系统。在鱼雷种类繁多的情况下,一个有效的鱼雷防御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成功对抗各种类型的鱼雷攻击。文章对鱼雷防御系统的作战需求、基本组成,鱼雷报警、对抗手段选择、系统集成等与系统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陈敬军 《声学技术》2013,32(5):439-444
鱼雷防御可以采用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种对抗手段。现在大多数鱼雷防御系统还是软杀伤型的系统--使用诱饵或干扰器干扰潜艇的目标指示,去误导或打断鱼雷的制导机制。但软杀伤并不能对抗某些类型的鱼雷,加上大部分先进的现代鱼雷都具有反对抗措施,导致软杀伤防御的有效性在降低,需要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够消除威胁的硬杀伤系统。现代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中正在不断增强对来袭鱼雷的硬杀伤能力。反鱼雷鱼雷、火箭深弹、拦截网、爆炸式声诱饵等都是用于鱼雷防御的硬杀伤手段,对相关硬杀伤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3.
陈敬军 《声学技术》2013,32(6):528-533
装备有先进鱼雷的现代潜艇的增加已经使全世界的海军更加努力寻求保护水面舰艇免遭鱼雷攻击的方法。文章对国外在鱼雷防御方面的努力做了回顾。当前大部分反鱼雷防御系统多是软杀伤系统,但软杀伤只能对抗一些类型的鱼雷,因此,人们在对软杀伤器材持续改进的同时,正更多地关注能够消除所有威胁的硬杀伤系统。  相似文献   

4.
反鱼雷水声对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蓝  刘平香 《声学技术》2001,20(4):183-187
对于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来说,鱼雷威胁是致命的,因此近10几年来,反鱼雷水声对抗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章在简要介绍威胁不同类型舰艇的各类鱼雷以后,讨论了反鱼雷水声对抗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也讨论了新一代水声对抗技术对鱼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宝华 《声学技术》2015,34(2):180-183
鱼雷是水面舰面临的主要水下威胁,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御一直是各国海军非常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影响水面舰鱼雷防御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鱼雷防御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新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鱼雷防御技术的进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陈敬军 《声学技术》2013,32(4):342-348
当水面舰艇遭受鱼雷攻击时,只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要执行: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利用所有可用的措施和设备去避免此致命打击。在对抗鱼雷攻击的软硬杀伤两种手段中,软杀伤器材最早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目前仍然是大多数鱼雷防御系统的主要对抗手段。随着鱼雷技术的快速发展,软杀伤器材防御鱼雷攻击的有效性在相对降低,需要研制更加有效的硬杀伤手段。由于研制一种新型有效的硬杀伤器材非常困难,各国海军依然会对软杀伤对抗器材持续改进来提高其有效对抗鱼雷攻击的能力。文章讨论了软杀伤器材的分类、实现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软杀伤器材。  相似文献   

7.
国外水面舰艇反鱼雷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运发 《声学技术》1999,18(1):43-45
在发展水面舰艇攻击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来自空间和水下两方面的威胁。60年代~80年代期间,各国海军都研制和发展了水面舰艇的空间反导弹系统,解决并形成了数百公里至几公里范围的多层次反导弹防御系统。然而,近十几年来的数次海战证明,单纯发展水面舰艇的空中反...  相似文献   

8.
陈敬军 《声学技术》2013,32(3):257-262
鱼雷防御是从对来袭鱼雷的识别报警开始的,所有鱼雷防御系统的基础是其对鱼雷的检测、分类和定位能力。为了有效地对抗鱼雷攻击,各国海军正在努力提升其声纳的鱼雷目标检测、定位和识别性能。文章对国外鱼雷报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鱼雷报警功能可以利用专门的鱼雷报警声纳来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被动拖线阵里。但通常由一个主被动联合拖曳阵声纳和舰壳声纳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完成鱼雷辐射噪声的被动检测、分类和主动回波信号的分析,每个声纳都为鱼雷这个高速小目标的检测定位进行了优化。这样的系统由于可以采用基元数众多长线阵、更好地利用声场条件等,可以实现对鱼雷目标的远距离识别、定位和全方位覆盖。系统部分组成通常也是反潜战能力的组成部分,而将鱼雷检测和水声对抗结合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一些拖曳阵可以作为软杀伤对抗措施欺骗其检测到的鱼雷目标。  相似文献   

9.
夏志军  章新华 《声学技术》2004,23(Z1):288-292
本文在分析低频噪声干扰器工作机理的基础上,计算出干扰器的有效干扰区域,并以假想舰艇携带低频噪声干扰器对抗线导鱼雷为例,仿真计算了噪声干扰器对抗线导鱼雷攻击时的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低频噪声干扰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面舰艇在水声对抗作战中的生存概率,但对抗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董阳泽  陈琨 《声学技术》2003,22(Z2):88-90
1引言 由于海战中来自鱼雷的攻击对舰艇构成了最大威胁,因此,以防、反鱼雷为主要功能的水声对抗系统在舰艇的防御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声对抗仿真系统是一个基于HLA的分布交互式仿真系统,它将水声对抗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望对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舰船声尾流自导鱼雷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宏  韩明连  陆达人 《声学技术》2007,26(2):193-198
从介绍尾流特性出发,简要分析了尾流自导的原理和方式,最后重点对声尾流自导鱼雷及其进入舰船尾流前后的防御技术进行了研讨。提出:目前任何一种防御尾流声自导鱼雷的技术或装备,均不能高效防御它对目标舰船的攻击的观点。所以应用多层次或组合设防的方法,才能达到最终的防御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线阵声诱饵对抗具有尺度识别能力鱼雷的性能,以分裂波束和方位走向法为例,分析了鱼雷对尺度目标回波的识别方法,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线阵声诱饵在对抗具有尺度识别能力鱼雷时的若干技术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线阵声诱饵对抗尺度识别能力鱼雷的有效性。本文证明了线阵式的声诱饵可以有效模拟舰船目标的尺度特征,在对抗有尺度识别能力的鱼雷时是很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本文所给出的仿真方法,除了建立线阵诱饵在诱骗有尺度识别功能鱼雷的仿真模型外,还可以作为物理模型应用在诱饵工作程序中,提供各阵元的延迟时间等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彭子龙  范军  吴锟 《声学技术》2019,38(2):147-152
阐述了基于虚源法的板块元基本原理,以及目标强度和时域回波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三维船坞登陆舰的网格模型,考虑水面反射以及船艉部分浸水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水平方位上的目标强度、由远场到近场回声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浅海水域下通过水雷正上方时回声强度的通过特性,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的分析。通过开展运动水面舰船模型声散射湖上试验,获取了舰船模型时域回波特征,并与计算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虚源法的板块元能够对船坞登陆舰的目标强度、回声强度以及时域回波结构给出比较准确的预报。研究结果将对提高船坞登陆舰声隐身特性,避开鱼雷和水雷等水中兵器的攻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长学  查理 《包装工程》2019,40(22):87-94
目的中国古代船舶在世界造船史上留下了灿烂印记,对中国船舶设计中古代造物智慧的追根溯源可为当代海上船舶设计提供文脉支撑,剖析内在联系和规律,对振兴中国船舶设计具有开示作用。方法本文以古船外形、造船思想和技术独创为视角,通过现有文献、图画以及出土文物研究中国古代造船智慧。具体实例分析,"形"之楼船、V形船底、图腾装饰,"用"之布局、停泊设备、可调控设置,"技"之水密舱壁、船尾舵、减摇龙骨。结论基于中国船舶历史的脉络,探究其横向和纵向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在"形"、"用"、"技"3个维度下,借鉴古代船舶设计的造物智慧,融合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现代船舶的造型设计、涂装及功能设计提供艺术设计学层面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模拟被鱼雷攻击目标的状态,提出了四点布阵测距和二点布阵测距的水听器配置方案,利用坐标转换、中心点法、最小距离法进行距离解算,可有效地对鱼雷过靶距离进行测试,同时,可利用深度信息对二点布阵测距的微量误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