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除了2001 年 1 月是裸藻类的密盘裸藻(Euglena wangi)外,其余季节优势种均为硅藻类,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常出现的优势种,还有一些甲藻和绿藻偶尔出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2属7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4种(包括变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裸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14×104~1.16×106 个/L,平均为 3.21×105 个/L,季节变化为单峰型.福鼎红树林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以河口性种类为主,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硅藻在浮游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潮汐和风浪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3.
文中分析了厦门港杉木挂板(月、季板)上附着硅藻的周年(1986-12~1987-11)样品,同时进行了附着初期演替试验。共鉴定出附着硅藻80种和变种,隶属31属,优势种为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和狭窄双眉藻(Amphora angusta),附着量年高峰出现在秋季9月,为2×10~6个/cm~2;演替过程试验表明:水中附着的种类(舟形藻属(Navicula),双眉藻属(Amphora)先于竖直附着的种类(菱形藻属(Nitzschia)、针杆藻属(Synedra))附着,附着量在7~14 d之间递增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浮游硅藻的多样性,丰富南极硅藻研究的数据,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该半岛设置了10个采样点,进行了定量(600 m L)采样,并利用硅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硅藻75种,未鉴定出11种。硅藻总细胞密度为1.64×10~5~2.06×10~5ind/L,平均细胞密度为1.85×10~5ind/L。优势种为极细舟形藻(Navicula perminuta)、冰川舟形藻(Navicula glaciei)、南极楔形藻(Licmophora antarctica)、南极海链藻(Thalassiosira antarctica)、Pseudogomphonema kamtschaticum、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Thalassiosira cf.maculata共7种,平均优势度为0.06。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33~2.13,平均值为1.60。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48~0.76之间,平均值为0.58。因此,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浮游硅藻的生物多样性较好,该地区水体质量总体为β-中污,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和睦湿地浮游植物进行季度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1种,隶属于8门20目36科6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65%),硅藻门其次(22.77%),裸藻门(21.78%)也占较大比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周年内变化范围为17.47×106~41.55×106个/L ,全年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7.99×106个/L .全年 M argalef 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aver 指数和 Simpson指数分别为0.60~1.68、0.59~0.81、1.21~2.51和0.62~0.86.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TN、COD、pH和温度是驱动和睦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2001年8月20~2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湾口其次,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A5站周围的水域,低值区出现D断面和E断面。此外,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在D2和B1站出现2个低值区;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均匀度则在Bl和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8月,在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进行硅藻标本采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硅藻样品进行观察,共鉴定到81种(含变种),隶属于3纲19科31属,其中中国新记录2属2种:扁圆卵形藻斜缝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klinorahis Geitler、达奥内沙生藻Psammothidium daonense (Lange-Bertalot) Lange-Bertalot,对两个新记录种类的形态特征、生境和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大理洱海藻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4月和10月,我们在洱海采集了藻类植物标本96号。经观察鉴定,计有藻类植物7个门,9个纲,20个目,35个科,74个属,139个种及变种。其中,蓝藻门15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3种,硅藻门35种,绿藻门83种,裸藻和轮藻门各有1种。显然,种类最多的是绿藻,洱海浮游藻类的个体数量干季每升为355500个,湿季每升为341000个。洱海属于富营养型湖泊,对洱海的水质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广西海岸带海域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3年10月、1984年4月、7月和1985年1月四个季度代表月的调查资料,对广西海岸带海域浮游硅藻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该海域浮游硅藻98种,分别隶属于16科、35属,在种类组成上以细长翼根管藻,复瓦根管藻,拟弯角刺藻等占主要优势。浮游硅藻的平面分布趋势是密集区均在近岸水域。  相似文献   

11.
对乌江上游11个水库24个点进行4次采样,在样品分析中共记录到浮游硅藻77种,隶属于2纲7目9科21属;浮游动物71种,其中轮虫10属25种,占总种数的35.21%;枝角类10属23种,总种数的32.39%;桡足类11属23种,占总种数的32.39%。调查结果显示乌江上游各湖泊水库的浮游硅藻及浮游动物的群落多样性低,特别是乌江渡水库及偏岩河河段,在2008年4月份以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all)为主酱油色的水体,为轻度硅藻水华,浮游硅藻及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最低。各水库中的浮游硅藻主要优势种为小环藻属(Cy-clotollakutzing)、尖针杆藻(Syneder acuskuetzing),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all),并呈季节性的交替变化;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Gosse)密度变化最为明显,枝角类(Cladocera)、桡足类(Copepo-d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A quantita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diatoms from cores (SA08-34) obtained from the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 total of 165 diatom species belonging to 45 genera were identified. We constructed a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tom assemblages together with 14C dating and carbonate analysis. We also discus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sea are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tim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atom assemblages coincide with interglacial and glacial times, and changes in diatom abundance reflect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limat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CS, such that short-term, temperature descending events correlate with the interglacial interval. The abundance of diatoms is relevant to interglacial and glacial times, since high abundance val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glacial interval, and low abundance values with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We assume that strong upwelling developed in the interglacial interval, the development of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variations of monsoons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与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硅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陆架DG9617孔以及冲绳海槽A孔和B孔岩芯沉积硅藻进行高分辨率的采样分析,总共鉴定出166种和变种,其中有近14个主要硅藻种在3个钻孔中都连续分布,且有较高的含量,而其余种类含量较低或分布不连续或仅零星检出.根据3个钻孔岩芯中产出硅藻属种组成、含量变化及热带远洋种丰度等特征建立起各自的硅藻组合带.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硅藻植物群在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均记录了自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黄河玛曲至临河段这一重要水源地的水质,于2015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10个采样断面采集硅藻群落样品.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共鉴定出硅藻2纲9目12科13属24种.NMDS和ANOSIM分析结果显示,硅藻群落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硅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秋季.基于硅藻指示生物法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河北省雾灵山的瓶口衣科Verrucariaceae、地卷科Peltigeraceae、肺衣料Lobariaceae、胶衣科Collemataceae和网衣科Lecideaceae地衣标本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瓶口衣科皮果衣属有1种 :皮果衣Dermatocarponminiatum(L .)Mann .;地卷科地卷属有 2个种 ;绿皮地卷Peltigeraaphthosa(L .)Willd .、多指地卷Peltigerapolydactyla(Neck .)Hoffm .;肺衣科肺衣属有 1种 :网脊肺衣Lobariaretigera(Bory)Trev .;胶衣科猫耳衣属有 1种 :猫耳衣Leptogiummenziesii(Sm .)Mont.;网衣科地图衣属有 1种 :地图衣Rhizocarpongeographicum(L .)DC ..其中 ,猫耳衣属猫耳衣、地图衣属地图衣为河北新记录属、种 ;绿皮地卷是河北新记录种 .本工作为雾灵山地衣的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6个测站大面积调查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2属60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在个别站位上成为优势类群.优势物种主要为格氏圆筛藻(C.granii Gough)、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jonesianus)和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细胞丰度的站住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4号站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高等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高等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制校园高等植物名录,并鉴别外来入侵植物,确立其危害程度,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入侵途径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对校园生态平衡和治理提出防治建议.调查发现学校共有高等植物183种,隶属于73科.蕨类植物5科5种,裸子植物3科3种,被子植物35科175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2科33种,占校园高等植物的18.03%.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硅藻栖性生态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岛沿岸46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62个属的217个种及亚种;对台湾海峡44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36个属的181个种及亚种.各个取样点都有底栖种和浮游种出现,水浅的区域(厦门岛沿海)底栖种比例较高,水深的区域(台湾海峡)浮游种比例较高,硅藻对指示水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底栖种和浮游种的比例可能还受水体流动性、地貌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采自河北省雾灵山的石耳科Umbilicariaceae、黄枝衣科Teloshistaceae、蜈蚣衣科Physciaceae地衣标本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雾灵山的石耳科有石耳属(Umbilicaria)1种:绒毛石耳Umbilicaria vellea;黄枝衣科有石黄衣属(Xanthoria)2种:中国石黄衣Xanthoria mandschurica和阿佛列石黄衣Xanthoria alfredi;蜈蚣衣科黑蜈蚣衣属(Phaeophyscia)4种: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白刺毛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rtuosa;裂芽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exornatula;刺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primaria;雪花衣属(Anaptychia)1种:毛边雪花衣Anaptychia ciliaris(L.)K b..其中,裂芽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exornatula属于河北省地衣的新记录种.本工作为雾灵山地衣的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