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数值试井计算速度慢,拟合时间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先用解析试井进行粗略的试井解释,为数值试井提供初值,加快数值试井拟合速度。解析试井解释的参数不能完全带入到多相流的数值试井中,需要修改各相的PVT、修改井的生产制度,添加井的组分产量、层的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有效渗透率改为绝对渗透率。本文从单相渗流方程与多相渗流方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给出了相关改动的原因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和分布规律。在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的地下流变性实验研究基础上,获得了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分流量和相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聚合物吸附/滞留及非牛顿流效应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从而建立并改进了稳定流法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利用稳定流法实验技术,成功地测得了70℃高温油藏条件下的油/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注聚合物段塞后的油/水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确定了适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方程。讨论了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分析了水相中自由聚合物分子和岩石中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揭示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为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和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广义拟压力法确定产液气井流入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相气体产能方程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广泛使用的压力和压力平方法是对气井在不同的压力区间通过简化而得到的;尽管单相气体拟压力产能方程采用了更严格的处理方法,但也不再适用于油、气、水多相渗流。为此,提出了广义的拟压力函数,从而导出适用于气井多相渗流的产能方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流体在特低渗透-致密油藏中的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传统计算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方法并不适用.为了解决此类低速非达西渗流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得到更为准确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在考虑两相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统计得到经验关系式,可计算不同空气渗透率岩样任意含水率下的拟启动压力梯度.依据低渗透岩样两相稳定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高凝油/水相对渗透率是研究高凝油多相渗流规律和进行油田动态预测的重要依据。由于高凝油在低于其析蜡点的某一温度下,呈非牛顿流作的流动特征,故常规的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不完全适全于高凝油/水体系。文中以辽河油田沈北高凝油为样品,采用加压式细管流变仪,确定了高凝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证明沈北高凝油在低于析蜡点某一温度下,是幂律流体,推导了关于蜡沉积所产生的岩石渗透率降低系数的计算公式。依据高凝油流变性及石蜡在岩石孔道表面的沉积两个因素,修正了常规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的JBN方法。利用修正的公式计算了高凝油/水的相对渗透率,得到了准确反映高凝油渗流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和分布规律。在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的地下流变性实验研究基础上,获得了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分流量和相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聚合物吸附/滞留及非牛顿流效应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从而建立并改进了稳定流法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利用稳定流法实验技术,成功地测得了70℃高温油藏条件下的油/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注聚合物段塞后的油/水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确定了适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方程。讨论了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分析了水相中自由聚合物分子和岩石中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揭示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为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和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立  张烈辉  周明 《特种油气藏》2006,13(5):65-67,70
在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得到油藏平均含水率,从而拟合出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该方法是一种通过生产数据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不仅可以得到相对渗透率值,还可以得到相对渗透率比值。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该方法结果较为合理,具有很强的矿场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相变的凝析气井产能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出现反凝析后储层表现为油气多相渗流特征,单相气井的产能方程已不适应凝析气井。在凝析气藏稳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相态变化的凝析气井多相流产能方程,在产能方程中引入油气两相拟压力函数,并可以计算凝析气藏中压力剖面,从而计算随压力分布的合理储层参数。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的不断降低,由于凝析油的析出,降低了气相渗透率。考虑相变的凝析气井产能方程的计算结果小于单相气井的产能方程,并且差值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具有特殊的渗流运动规律。通过对不同渗透率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率岩心进行越流压力实验测试,发现岩心的导流能力基本由微裂缝提供,基质贡献极其微弱,基本没有窜流现象发生,其越流压力曲线形态接近于单一介质越流压力曲线形态。利用不同粘度的流体对不同渗透率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率岩心进行单相渗流动态测试,结果表明,渗流曲线呈下凹型非线性曲线形态,但真实启动压力梯度比较大,且在渗透率较小时,启动压力梯度剧增,弯曲段比较长,拟直线段出现时间比较晚,流体的密度和粘度、油藏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等均应考虑为压力的函数。在分析对比越流压力曲线和渗流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运动方程,该方程综合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等影响因素,是达西定律的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10.
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和电阻率指数是描述储集层物性及表征储集层中多相渗流特征的重要参数。由于现行的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存在着耗时长、仪器精度要求高和实验条件易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因此获取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数据具有一定难度。基于毛细管模型和阿尔奇公式,研究了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和电阻率指数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转换模型。通过岩电实验对转换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转换模型计算得到的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数据和实验实测数据非常接近。通过本文的方法,能够通过电阻率数据计算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可以使得毛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