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代码搜索引擎(code search engines,CSE)的产生和互联网上日益增加的开源代码工程,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大量的重用已有的源代码。然而大部分开发人员使用CSEs只是简单完成相关代码搜索。该文给出了一种通用的范型挖掘过程模型,能够充分利用CSEs,通过挖掘源代码范型保证重用代码的质量,并详细的说明了该范型挖掘过程模型在三个方面辅助软件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阅读理解源代码的困难,根据现有的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的特点,对源代码导读和管理工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业界大量使用的Java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旨在以Java源代码导读为主、并具代码抽取等分析管理功能的交互式软件开发辅助工具Javigator.作为Eclipse的插件,能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地阅读理解Java源程序,并支撑对关注代码的快速测试及代码重用.Javigator使用灵活方便,可明显降低开发中理解及管理源代码的难度,提高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描述了程序设计范型的特性之后,详细地介绍了代码组件的组合重用方法,提出并论述了代码组件的组合重用是一种新程序设计范型的观点.本文还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新程序设计范型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应当解决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描述了程序设计范型的特性之后,详细地介绍了代码组件的组合重用方法,提出并论述了代码组件的组合重用是一种新程序设计范型的观点。本文还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新程序设计范型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应当解决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5.
杨博  张能  李善平  夏鑫 《软件学报》2020,31(5):1435-1453
代码补全(code completion)是自动化软件开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大多数现代集成开发环境和源代码编辑器的重要组件.代码补全提供即时类名、方法名和关键字等预测,辅助开发人员编写程序,直观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近年来,开源软件社区中源代码和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卓越进展,这对自动化软件开发技术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智能代码补全(intelligent code completion)根据源代码建立语言模型,从语料库学习已有代码特征,根据待补全位置的上下文代码特征在语料库中检索最相似的匹配项进行推荐和预测.相对于传统代码补全,智能代码补全凭借其高准确率、多补全形式、可学习迭代的特性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研究者们在智能代码补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这些方法如何表征和利用源代码信息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基于编程语言表征和基于统计语言表征两个研究方向,其中,基于编程语言表征又分为标识符序列、抽象语法树、控制/数据流图3个类别,基于统计语言表征又分为N-gram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两个类别.从代码表征的角度入手,对近年来代码补全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代码表征方式阐述并归类了现有的智能代码补全方法;(2)总结了代码补全的一般过程和模型评估中的模型验证方法与性能评估指标;(3)归纳了智能代码补全的主要挑战;(4)展望了智能代码补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重用是软件工程师经常会使用的方法。将项目中频繁出现的一些功能相同的代码进行重用,可以使程序更加简练、清晰并易于维护。同时还能把这些实用的代码运用到其他相关项目中,这种重用的代码可以节约开发成本,并能减少重复编码的工作,提高软件编程的生产效率。本文简单总结了几个程序设计开发过程中代码重用的几个常用方法,同时也对代码重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人员通过复制粘贴式的开发方式或者模块化的开发方式来完成需求是十分常见的,这两种开发方式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但同时会导致软件系统中出现大量的相同代码或者相似代码,大量的相似代码会给软件维护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也是最常见的重构对象。源代码相似性度量是指利用一定的检测方法分析程序源代码间的相似程度。该技术被应用于代码抄袭检测、代码克隆检测、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代码复用等多个领域。为了提高代码相似性度量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值的源代码相似性检测技术。构建了源代码注释、型构、代码文本语句与结构中特征提取的方法,并给出了源代码相似度检测的度量模型。通过与权威的代码相似检测系统Moss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相似代码。  相似文献   

8.
徐少峰  潘文韬  熊赟  朱扬勇 《计算机工程》2020,46(2):304-308,314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良好的代码注释工具能够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部分研究者将代码注释自动生成看作将源代码翻译成自然语言注释的翻译任务,但仅考虑源代码的序列信息而忽略了代码内部的结构特性。为此,在常见端到端翻译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代码抽象语法树将源代码的结构信息嵌入到编码器解码器翻译模型中,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感知的双编码器解码器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源代码的序列信息与代码内部的结构特性。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PBMT、Seq2seq模型,该模型的BLEU得分较高,且生成的注释更准确和易读。  相似文献   

9.
在编写程序代码的过程中,软件工程师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搜索和重用代码,为了快速和准确搜索源代码,提高源代码重用效率,开展了程序源代码切片摘要获取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源代码的结构特征,给出了变量切片的定义。选取与函数代码段核心功能密切相关的变量,联合其变量切片形成切片摘要,以反映源代码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然后分别设计了变量切片算法和切片摘要提取算法,并且将切片摘要应用于开源代码搜索引擎中。应用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且较传统搜索方法在搜索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代码生成技术能大幅度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生产率,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文中讲解了基于C#的NHibernate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分析了常见的代码生成.技术;同时结合实例说明核心源代码.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an ongoing trend toward collabora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using open and shared source code published in large software repositories on the Internet. While traditional source code analysis techniques perform well in single project contexts, new types of source code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ermerging, which focus on global source code analysis challenge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the Semantic Web, can become an enabl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standardized, formal, and semantic rich representations for modeling and analyzing large global source code corpora. Furthermore, inference services and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support a variety of core source code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semantic code search, call graph construction, and clon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SeCold, the first publicly available online linked data source code dataset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long with its dataset, SeCold also provides some Semantic Web enabled core services to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Internet-scale source code repositories. We illustrated through several examples how this linked data combined with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can be harvested for different source code analysis tasks to support software trustworthiness. For the case studies, we combine both our linked-data set and Semantic Web enabled source code analysis services with knowledge extracted from StackOverflow, a crowdsourcing website. These case studies, we demonstrate that our approach is not only capable of crawling, processing, and scaling to traditional types of structured data (e.g., source code), but also supports emerging non-structured data sources, such as crowdsourced information (e.g., StackOverflow.com) to support a global source code analysis context.  相似文献   

12.
胡渊喆  王俊杰  李守斌  胡军  王青 《软件学报》2021,32(11):3372-3387
同行代码评审,即对提交代码进行人工评审,是减少软件缺陷和提高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已被Github等开源社区以及很多软件开发组织广泛采用.在GitHub社区,代码评审是其pull-based软件开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源项目往往存在成百上千个候选评审人员,为评审工作推荐合适的评审人员是一项很有价值且挑战性的工作.基于真实开源项目的数据分析发现,评审响应时间过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会延长评审周期、降低参与人员积极性,而已有的代码评审人推荐工作均没有考虑响应时间这个因素.因此,提出了响应时间约束的代码评审人推荐问题,即推荐的评审人能否在约定时间内进行评审;进而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代码评审人推荐方法(MOC2R),该方法通过最大化代码评审人经验、最大化在约定时间内的响应概率、最大化人员最近时间内的活跃性这3个目标,使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来推荐代码评审人员.基于6个开源项目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窗约束下(2h、4h、8h),Top-1准确率为41.7%~61.5%,Top-5准确率为66.5%~77.7%,显著优于两条常用且业内领先的基线方法,且3个目标均对人员推荐有贡献,其中,约定时间内的响应概率目标对于人员推荐的贡献最大.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代码评审效率,提高开源社区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13.
胡星  李戈  刘芳  金芝 《软件学报》2019,30(5):1206-1223
自动化软件开发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的发展,这些大规模的代码和数据成为自动化软件开发的机遇.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也在软件工程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如何将深度学习技术用于大规模代码的学习,并实现机器自动编写程序,是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领域的共同期望.机器自动编写程序,辅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程序员开发程序,极大地减轻了程序员的开发负担,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自动编写程序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程序生成和代码补全.对这两个方面的应用以及主要涉及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陈秋远  李善平  鄢萌  夏鑫 《软件学报》2019,30(4):962-980
代码克隆(code clone),是指存在于代码库中两个及以上相同或者相似的源代码片段.代码克隆相关问题是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代码克隆是软件开发中的常见现象,它能够提高效率,产生一定的正面效益.但是研究表明,代码克隆也会对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产生负面的影响,包括降低软件稳定性,造成代码库冗余和软件缺陷传播等.代码克隆检测技术旨在寻找检测代码克隆的自动化方法,从而用较低成本减少代码克隆的负面效应.研究者们在代码克隆检测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检测技术成果,根据这些技术利用源代码信息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基于文本、词汇、语法、语义4个层次.现有的检测技术针对文本相似的克隆取得了有效的检测结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抽象层次克隆的挑战,亟待更先进的理论、技术来解决.着重从源代码表征方式角度入手,对近年来代码克隆检测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源代码表征方式阐述并归类了现有的克隆检测方法;(2)总结了模型评估中使用的实验验证方法与性能评估指标;(3)从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难点这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代码克隆研究的关键问题,围绕数据标注、表征方法、模型构建和工程实践4个方面,阐述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源代码检索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检索和复用软件项目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随着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当前,源代码检索一方面需要提高基于自然语言API查询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定位和展示目标API及其相关代码之间的关联,以更好地辅助用户理解API的实现逻辑和使用场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嵌入的软件项目源代码检索方法.该方法能够基于软件项目源代码自动构建其代码结构图,并通过图嵌入对源代码进行信息表示.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输入自然语言问题、检索并返回相关的API及其关联信息构成的连通代码子图,从而提高API检索和复用的效率.在以开源项目Apache Lucene和POI为例的检索实验中,该方法检索结果的F1值比现有基于最短路径的方法提高了10%,同时显著缩短了平均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roponents of open source style software development claim that better software is produced using this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osed model.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se clai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pilot case study aiming: (a)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quality; and (b) to figure out the benefits of structural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code delivered by open source style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we have measure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100 applications written for Linux, using a software measurement tool,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industrial standard that is proposed by the tool. Another target of this cas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modularity in open source as this characteristic is being considered crucial by the proponents of open source for this typ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have empirically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application components and the delivered quality measured through user satisfaction.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up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verage component size of an applic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user satisfaction for thi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邓枭  叶蔚  谢睿  张世琨 《软件学报》2023,34(2):625-654
源代码缺陷检测是判别程序代码中是否存在非预期行为的过程,广泛应用于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任务,对软件的功能保障与应用安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缺陷检测研究以程序分析为基础,通常需要很强的领域知识与复杂的计算规则,面临状态爆炸问题,导致检测性能有限,在误报漏报率上都有较大提高空间.近年来,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以开源代码为核心的海量数据,在此背景下,利用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能力能够自动学习语义丰富的代码表示,从而为缺陷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搜集了该领域最新的高水平论文,从缺陷代码数据集与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模型两方面系统地对当前方法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最后对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陈浙哲  鄢萌  夏鑫  刘忠鑫  徐洲  雷晏 《软件学报》2022,33(8):3015-3034
代码自然性(code naturalness)研究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共同的研究热点之一,旨在通过构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代码自然性模型,以解决各种软件工程任务.近年来,随着开源软件社区中源代码和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注重钻研源代码中蕴藏的信息,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代码自然性研究在代码语料库构建、模型构建和任务应用等环节面临许多挑战.鉴于此,从代码自然性技术的代码语料库构建、模型构建和任务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代码自然性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了代码自然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概况;(2)归纳目前代码自然性研究的语料库,并对代码自然性模型建模方法进行分类与总结;(3)总结代码自然性模型的实验验证方法和模型评价指标;(4)总结并归类了目前代码自然性的应用现状;(5)归纳代码自然性技术的关键问题;(6)展望代码自然性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