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风刚  刘舒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4):56+59-56,59
目的静脉尿路造影为常用的泌尿系检查方法,又称静脉肾盂造影。其原理为静脉注入造影剂,利用肾脏的排泄功能,来显示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形态与走形,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肾盂、尿路及膀胱显示不佳或不显示,如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受损时。方法为使全尿路显影,将双倍或双倍剂量以上的造影剂通过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滴注。结果单位时间内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内的造影剂浓度增加,能更好的使全尿路显影,达到常规造影剂用量所不能达到的显影效果。结论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对一些特殊的患者而言,为一种较为合理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静脉肾盂造影的操作方法以及做为X线静脉肾盂造影补充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常规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在完成造影检查后进行CT扫描。CT扫描方法及参数如下:层厚,常规7mm,无间隔,120Kv,自动mA(normal);靶区重建扫描:层厚1mm,高质量(HQ)无间隔扫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方法。结果 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岁。常规剂量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44例肾盂、输尿管、膀胱正常显影;6例不显影。50例患者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后行CT扫描,50例患者肾盂、输尿管、膀胱均显影清晰;靶区重建效果良好。结论 CT静脉肾盂造影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对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低下而导致常规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不需要再做延时造影或双倍剂量造影来解决,直接做CT扫描即可完成CT静脉肾盂造影,完成临床检查目的。避免了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增加造影剂剂量所增加的危险性;对于可疑病变区(怀疑输尿管狭窄、梗阻)进行靶区重建扫描,重建图像立体效果较好。故CT静脉肾盂造影可做为常规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SonoVue超声造影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有无痛性血尿,18例患者腰痛,14例患者腰部肿块伴血尿,分别采取常规超声、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进行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常规超声、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检查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2%、88.5%,84.6%、96.2%,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剂SonoVue能使肾盂肿块显示更清晰,有助于肾盂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院放射科连续编号的84例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类型造影剂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使用,比较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静脉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检查的重要方法,可以显示肾盏肾盂的形态,并且可以推测出肾脏分泌的功能,是泌尿系统检查的重要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常规静脉尿路造影通常采用病人仰卧、腹部加压后注射造影剂,阻断输尿管,先显示双侧肾盏肾盂,待双侧肾盂肾盏显示满意后,松腹压,让肾盏肾盂内的造影剂自然排泄显示双侧输尿管形态、走行,因此又称为排泄性尿路造影.  相似文献   

6.
郭爱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96-3297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0例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并给予精心的护理配合。结果本组104例造影成功,显影好;6例肠道胀气影响检查,显影差;9例腹部加压不当,未能显影,均做CT检查。1例注射造影剂时,出现轻微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及心理安慰,在严密观察下,顺利完成造影检查。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是此项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肾盂造影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X线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肾盂造影是将泛影葡胺快速静脉注入 ,造影剂很快从肾脏排泄 ,从而显示双肾、尿路形态及病变的检查方法 ,它对于协助临床诊断泌尿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造影过程中 ,少数病人对碘剂过敏出现药物反应 ,或由于病人自身心理、体质因素出现非药物性反应 (假性过敏反应 ) ,因此 ,在造影过程中必须熟悉这两种反应的不同机理与临床表现 ,严密观察病人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与抢救 ,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1 材料与方法1994~ 1999年在我院放射科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共 110 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接受CT增强扫捕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变化,探讨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例接受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患者,分别留取造影剂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血液标本中的肌酐(Scr)水平和尿液标本中的NGAL水平。结果:34例患者无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注射造影剂后2、8、24、48和72 h的Scr水平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造影剂后2、8 h尿NGAL水平明显升高,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剂使用后Scr水平升高不明显的患者,尿NGAL水平在早期已有明显升高,提示已出现早期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离子造影剂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的副反应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始于20年代,当今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大量应用,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就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仍大量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依靠静脉和逆行尿路造影。其中静脉肾盂造影居多。在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可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血管造影剂引起。二是因压迫不适所  相似文献   

10.
张悦  孟长春  姚学会 《吉林医学》2011,32(15):3119-3120
目的:通过对肾盂造影检查中所用头皮针和套管针的对比,分析套管针在肾盂造影检查中的优势。方法:肾盂造影检查中,头皮针和套管针的使用,对比两组患者皮下淤血,药物外渗和过敏再用药。使用材料为贝朗19 G头皮针,洁瑞20 G套管针。结果:在肾盂造影检查中,对比使用头皮针和套管针的两组患者,套管针在药物外渗、按压出血和造影剂过敏再用药等方面,均优于头皮针。结论:对比在肾盂造影检查中头皮针和套管针的使用,总结为肾盂造影检查中,使用套管针更优于头皮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张静脉肾盂造影改良术对肾盂输尿管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临床和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的患者肌注黄体酮20 min后,于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行低张静脉肾盂造影改良术.结果 27例肾积水患者中,轻度肾积水 5例,中度肾积水15例,重度肾积水7 例.轻、中度肾积水患者肾盂输尿管显影均良好;重度肾积水患者肾盂输尿管显影多数良好,诊断明确,少部分重度肾积水患者未见显影.结论 利用低张药物并结合体位行低张静脉肾盂造影改良术时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诊断明确.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双能量减影数字X线摄影术提高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度,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避免医源性肾损害。方法:30例正常人分为3组(双能量减影I组、双能量减影II组、对照组),各10例。双能量减影组递减造影剂用量行静脉肾盂造影。各组分别测量肾实质与肾盂肾盏的灰度值、灰度差。结果:应用双能量减影数字X线摄影术后肾实质与肾盂肾盏的灰度差明显提高,只需常规药量的一半即可达到常规造影的对比度。结论:双能量减影数字化摄影术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一种新技术,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过敏患者的急救方法与临床护理分析。方法: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1 206例患者中有36例(2.9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于患者采用适当的急救措施和严密的护理。结果:34例轻度过敏反应患者,有14例患者在减慢注射后消失,未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均正常完成检查;20例患者在减慢注射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停止注射,12例患者休息后症状消失,8例患者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在症状好转后,再次缓慢注射造影剂完成检查。2例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立即停止造影剂的注入,给予患者吸氧、强心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硫代硫酸钠注射的治疗,均脱离生命危险,症状消失,更换不含碘离子的造影剂后完成检查。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同时必须严密的注意患者的过敏反应,采取严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寿陌 《柳州医学》2005,18(2):118-118
过去在静脉肾盂造影中我们按常规给患者注射造影剂76%或60%泛影葡胺20ml,常出现不显影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是由于肾功能不好而肾盂不显影,是由于造影剂的剂量不够造成造影失败,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根据患者体形、病情的选择地加大了造影剂量。从20ml增加到40ml或者60ml,并采取一些防止加大剂量后的过敏反应措施,使造影的影像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造影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肾盂造影注射碘离子型泛影葡胺造影剂,其不可忽视。控制和减少过敏反应,尤其是中、重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未解决的问题。虽然临床上对此检查非常谨慎,且碘过敏试验为阴性者,但在造影中仍出现过敏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发生意外,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1994一1998年近300O例静脉肾盂造影中发生碘过敏反应143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造影病例300O人次,其中男性为1958例,女性IO42例,年龄gmo~81a。造影前用30%泛影葡胺1ml作静脉注射,观察15min,如无不良反应者视为阴性,才安排作此检查。造影剂按体重O.8~1.Zm…  相似文献   

16.
排泄性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 ) ,是临床诊断泌尿系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传统检查方法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 ,于中下腹 (大约相当于两侧输尿管的中下段 )处垫纱包用压腹器加压 ,压得不紧造影剂下泄浓度不足以显示肾盂及上段输尿管 ,压得过紧被检者难以承受 (易引起不良反应或有些承受能力差的患者被迫终止检查 )。为此 ,作者采用低张加轻压的方法选取 2 0 0 2年 1月至 4月间来我科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的患者 5 0 0例 ,将造影效果及被检者对各方法的接受程度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较 ,以期探讨低张轻压法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传统压腹组 2 47例 ,男 15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4年以来采用低张力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4例,今将体会报告如下:检查方法:造影前的一切准备与常规肾盂造影方法相同。在造影前肌注654—20.2mg,取仰卧位,头低15—20°,轻微肤部加压,6—8分钟后静脉注造影剂,(成人用60—76%的造影剂20毫升)于4分钟内注完后于7.15分钟摄肾区片,30分钟摄全尿路片,可持续60分钟。根据14例观察全部能达到 X 线诊断目的。不加压观察了8例,后改用轻微肤部加压(以患者无痛苦为原则)又观察4例,肾盂肾盏及上中段输尿管均充盈满意。结果评价:肌注654—2再轻微肤部加压后,不仅肾盂、肾盏、输尿管的输尿速度减慢,而且有轻度扩张作用,再加头低位,使造影剂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闭合性肾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排泄性肾盂造影,为应用造影剂经静脉注入后,由肾脏分泌排泄,当造影剂充盈肾盏、肾盂时摄取X线片。常用的造影剂为泛影葡胺(urografin)、泛影钠(hypaque)、碘吡啦啥(diodrast)等。目前已发展而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iopamiro,omipaque,ulfravist等,可以大大减低碘剂的毒性和减少碘剂的副反应。由于造影剂是从肾脏分泌后显示尿路系统,因此这种造影方法除可以明确肾脏病变外,还可以了解肾脏功能,但显影往往不够满意。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我们采用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如病人的肾功能较差,一般的静脉肾盂造影不能很好显示肾脏情况,则可加大造影剂的用量进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可能使原来显示不清的病变部位显影清晰。通常应用的方法为每公斤体重用50%的泛影葡胺造影剂2ml。加入等同量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在5—8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  相似文献   

19.
含碘造影剂如泛影葡胺、优维显、欧乃派克等,因其显影清晰,毒副作用少,易于吸收与排泄,广泛应用于放射科四肢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胆道造影等检查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造影检查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作双剂量静脉尿路造影。结果:造影剂注射后15分钟拍片肾盂肾盏内造影剂显影极淡,二肾实质造影剂显影在25分钟拍片仍很明显,但肾盂肾盏内有无造影剂难以辨认。结论:该病人造影剂排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