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的 通过观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及血清胃泌素分泌影响 ,来探讨Hp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 对Hp阳性的 6 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洛赛克 2 0mg/d)、甲硝唑(0 8g/d ,分 2次服 )和阿莫西林 (1 0 g/d ,分 2次服 )联合抗Hp治疗 2周 ,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胃泌素及胃泌素基因。结果 在GU患者中 ,Hp根除组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从治疗前的 (0 36± 0 11) μg/gpro变为治疗后的(0 2 7± 0 0 9) μg/ gpro (P <0 0 1)。在DU患者中 ,Hp根除组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和胃泌素水平分别从治疗前的(0 4 2± 0 16 ) μg/gpro和 (38 2± 11 3) pmol/L变为治疗后的 (0 2 7± 0 17) μg/ gpro和 (30 3± 10 6 )pmol/L ,治疗前后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结论 Hp感染导致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及胃泌素分泌增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根除Hp可使胃泌素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胃溃疡患者中 ,胃泌素分泌的调节除与胃泌素基因表达相关外 ,还受胃酸的负反馈等其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液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影响胃酸的分泌.方法选择近端胃溃疡患者40例,远端胃溃疡80例,球部溃疡104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并经快速酶法和病理组织学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对近端和远端胃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0.02每日1次口服共6周,球部溃疡共4周,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第1周加阿莫西林1.0和甲硝唑0.4每日2次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并测定胃液pH、氨浓度、血清胃泌素和胃炎积分,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的4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胃液pH和血清胃泌素在胃溃疡(特别是近端胃溃疡)者较球部溃疡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后,胃溃疡和球部溃疡患者在根除者胃液pH和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对照组,未根治者这些因素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引起高胃泌素血症,而根治幽门螺杆菌使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RIA法检测128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同时以CLO、ELISA法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生长抑素水平则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胃镜下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 5 4例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浓度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结论:幽门螺杆菌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 ,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 ,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6.
谢伟东 《吉林医学》2013,(31):6532-6533
目的:探讨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对血清胃泌素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其中A组为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共52例,B组为胃溃疡(GU)患者共46例;治疗上采用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用药2周后,与用药前胃泌素和其基因状况做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胃泌素和胃泌素基因水平均有下降,分别为降至(0.21±0.18)和(26.25±7.89)pmol/L,(0.14±0.06)pmol/L和(26.25±7.89)pmol/L,两组样本在治疗前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其基因表达水平除了受到自身的神经体液调节外,还受到多发面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ylori)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胃泌素、胃粘膜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其意义,从而为治疗H.pylori相关性疾病寻求新的措施.方法:本文观察了59例H.pylori阳性活动期DU患者,采用三联疗法(奥美啦唑20mg bid,克拉霉素0.25tid,甲硝唑0.2tid,疗程2周)根除H.pylori,在抗H.pylori治疗前后对胃粘膜NOS和空腹血清胃泌素进行检测,并与年龄相比拟的39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H.pylori阳性活动期DU患者胃粘膜NOS及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在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愈合期DU患者(P<0.001和P<0.005),而愈合期DU患者的胃粘膜NOS和空腹胃泌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在H.pylori根除后明显下降.结论:H.pylori感染可引起胃粘膜NOS生成增加、活性增强,由此调节着胃泌素的分泌,导致溃疡等胃肠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可通过寻找特异性抑制NOS试剂,为临床治疗DU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免分析对25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24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并对1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DU患儿作根治治疗后,复查HP及胃泌素,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P阳必珠DU和慢性胃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者(均P〈0.01),也高于正常组(均P〈0.05)。HP根治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HP感染与患儿的高胃泌素血症有关,是引起上消化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IA方法检测186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同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的释放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对268例HP阳性、183例HP阴性及150例HP清除后良性胃病患者血中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DU>GU>CSG(P<0.01)。HP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较HP阴性患者高(P<0.05或0.01),而胃动素水平恰好相反(P<0.01)。HP清除后病人血清胃动素水平升高、胃泌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肖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52-153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60例,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的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0.0%,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8.00%(P〈0.05)。结论以PPI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钱韶红  韦晓静  王丽  赵军红  方素伶 《西部医学》2012,24(5):869-870,873
目的观察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改良序贯疗法,对照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45%和8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91%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序贯疗法具有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率高的特点,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根除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的泮托拉唑、可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7日、10日、14日治疗三组.均采用泮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标准三联方案,每天服药两次.治疗后满4周,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114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在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方面,按意图治疗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HP根除率:10日组和14日组显著高于7日组(89.7%,94.6%,71.1%,P<0.05),而10日组和14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日组和10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4日组(5.3%,5.1%,24.3%,P<0.05);7日组和10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日疗法可作为本地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较为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方法:将84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用荆花胃康胶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抗生素均服用7d,其余药物服用30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8.57%,有显著性差异(P〈O.0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6%和76.1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骆国才  张天辉  张庆 《海南医学》2014,25(6):813-8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法将确诊的8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d疗法;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d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Hp根除率、溃疡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平均愈合和Hp根治时间分别为(4.35±1.25)周和(8.86±2.24)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溃疡愈合率和Hp根治率分别为92.85%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四种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9.24±7.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0±7.71)分(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23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61例,奥美拉唑0.8mg/(kg·d)顿服,疗程2周;对照组62例,雷尼替丁5mg/(kg·d),每日分2次口服,疗程4周。两组都同时加服阿莫西林50mg/(kg·d)和甲硝唑15mg/(kg·d),均分3次口服。结果:①溃疡治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66%;Hp根除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为53%。②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为100%,未根除者溃疡愈合率为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Hp未根除者复发率为61%,根除者为5%。结论:根除Hp可以提高小儿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致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1例长期服用NSAID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Hp阳性奥美拉唑组26例,Hp阳性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组24例,Hp阴性奥美拉唑组21例,3组的用药时间均为6周。追踪溃疡愈合者43例,并分为Hp根除组13例,Hp持续阳性组16例,Hp持续阴性组14例。均停用抗溃疡药物,继服用NSAID6个月后复查.结果:3组溃疡愈合率依次为A组65.4%,B组75.0%,C组71.4%,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组、Hp持续阳性组、Hp持续阴性组累计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0.8%,43.8%,28.6%,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除Hp不能提高NSAID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亦不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Hp相关性PU患者80例,设为PU组,并给予根除Hp三联疗法,维持治疗2 w.另选健康体检合格者30例,设为对照组.PU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w结束后,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分别检测血清Gas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T、CD8+ T)的百分率.结果 PU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as水平高于对照组(t=6.15,P<0.01),CD3+、CD4+、CD4+、CD+/C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27-6.50,P<0.01或P<0.05).PU组治疗2 w后阴转率为91.25%.转阴患者血清Gas水平低于治疗前(t=4.87,P<0.05),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3.13-4.79,P<0.05);血清Ga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4.15,P<0.05),CD3+、CD4+、CD4+/CD8+水平仍低于对照组(t=3.37-4.61,P<0.05);但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PU组患者血清Gas与CD3+、CD4+/CD8+呈负相关(rGas-CD3+ =-0.43,rGas CD4+/CD8+=-0.57,P<0.01).结论Hp相关性PU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可能包括胃窦G细胞在内的胃黏膜细胞损伤及免疫防御系统破坏等,且可能是同步发生且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四联、三联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120例,并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含铋剂四联和不含铋剂三联杀Hp治疗2周,分析两组Hp治愈率和根除率。结果四联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好于三联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对比三联疗法具有疗效高的优点,值得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