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更强一些,表现为相图中形成的液晶区域较大。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确定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比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可形成液晶的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各向异性的层状液晶;降低温度导致层状液晶相转变成特殊的螺旋网络织构的液晶,圆二色光谱测定表明该螺旋织构的液晶具有手性。咪唑类离子液体是形成这种特殊螺旋织构液晶的主导因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网络、π-π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烷烃链间的疏溶剂作用以及带相反电荷的极性头基间强烈的静电力是液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而低温下随着分子热运动的减弱,组分间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并能稳定存在是形成螺旋网络织构液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织构,并确定样品相态.结果表明:当wP123=w(H2O)=4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混合水溶液的性质,结果显示混合水溶液性质随咪唑阳离子上烷烃链长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当离子液体取代烷基链的碳数大于或等于6时,混合体系可以自发地分为共存的两相,即双水相。共存的两相界面清晰、性能稳定且能有效萃取染料二甲酚橙,有望成为新型高效的分离体系,在生物活性物质的纯化、分离中发挥作用。混合体系中离子液体和传统表面活性剂相对含量的改变引起混合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尺寸和形态的变化,最终导致双水相上、下两相表观现象的差异。此外,离子液体、SDS头基间库仑力作用、烷烃链的疏溶剂力以及离子液体与SDS的协同效应,是形成溶致液晶的重要驱动力,导致较低浓度下十字花纹理层状液晶(LC)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与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离子型与聚氧乙烯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形成规律和环糊精对客体的包合特性,以及两者共存时对微环境的优化.探讨了它们对显色反应的协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5℃时Triton X-100(TX100),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T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及自TX100-SDS和TX100-TTAB混合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自其单组份水溶液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吸附能力以mol·g~(-1)为单位时的顺序为SDS>TTAB>TX100;在混合体系中,由于吸附质对吸附剂的竞争以及溶液体相中形成临界胶团浓度较小的混合胶团,使得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相互抑制;混合体系中相应吸附量的关系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n=23)月桂基醚(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水溶液体系,在气-液界面和胶团中的有关物化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s和βm,并对复配体系相互作用增效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 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 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从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发,经过硫酸化和磷酸化而制得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表面物性.与传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该混合型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同时介绍了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减阻效果,对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C和非离子型聚合物PAM的纯溶液和混合溶液进行湍流减阻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C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非离子型PAM,混合溶液减阻的临界温度均相同但低于相应纯CTAC溶液的临界温度,而超过临界温度后混合溶液减阻能力的下降趋势更缓;各个温度下混合溶液的减阻稳定区和纯CTAC溶液基本一致,且减阻稳定区内的摩擦系数也都相同;在超过临界雷诺数的减阻破坏区,混合溶液减阻效果更好,且PAM浓度升高,溶液减阻能力增强。提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联结在聚合物长链上形成了内部交联密集、结构稳定的混合网状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合理解释了CTAC溶液中加入非离子型PAM形成的混合溶液的湍流减阻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和胶团聚集数的预测问题,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考虑了尾基转换自由能、尾基变形自由能、胶团中心-水界面自由能和头基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单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模型。利用该模型可直接预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的临界胶团浓度、胶团聚集数和胶团尺寸分布,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聚合苯乙烯马莱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酯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其性质的影响。在高分子链中同时含有长链阴离子及非离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乳液的稳定性及增稠效果优于具有相同链长的同类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  相似文献   

13.
加过量四苯硼钠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反应(在Ba~(2 )存在下),用示波极谱滴定法以一价铊盐反滴剩余的四苯硼钠,示波极谱图上四苯硼钠切口的消失为终点,可求出单一的或某些复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本法终点直观,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浮选硫精矿滤饼薄、含水量高的问题,探讨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硫精矿滤饼含水量和过滤速率的影响并对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液气表面张力,使矿粒表面疏水化,从而降低滤饼含水量;阳离子型絮凝剂通过絮凝作用可显著提高过滤速率,对滤饼含水量影响不大;自制HG-1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DA-1适当复合使用,可有效降低滤饼含水量3.1%(质量分数),并提高了过滤速率;同时,具有较高表面活性和絮凝作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UC-309,在用量为100 g/t时,可将滤饼含水量降低3.9%,使滤饼比阻降低,过滤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5.
 离子液体具有很多物理、化学特性且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领域。评述了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等作为绿色介质在构建胶束、溶致液晶、囊泡、微乳液和乳状液等有序分子聚集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两亲分子和有序分子聚集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对各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在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及水溶液中自组装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类型、结构、影响因素、驱动力、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应用领域和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喷雾质谱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与阳离子形成加合离子[M+X]^+。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ESI—TOF—MS),以直接进样的方式,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合离子进行了研究。通常在谱图中可见钠、钾加合离子[M+-Na]^+、[M+K]^+。样品中的钠、钾离子的浓度影响对应加合离子的谱峰强度。样品中加入.MgCl2,可在谱图上观察到[M+MgCl]^+离子的谱峰。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确定[M+18]^+峰对应于[M+NH4]^+。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应用研究,考察了这种非离子-阴离子两性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界面张力,研究了与石油磺酸盐复配的性能。试验表明,这种两性活性课题卫石油磺酸复配,不仅能大大改善石油碘酸盐的耐盐性能。而且由于存在界面张力协同效应,不需添加低分子量的醇即能使复配体系与癸烷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适合于高矿化度地层驱油。  相似文献   

18.
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由间隔基团通过化学键联接两个疏水基团和两个亲水基团的离子头基构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或者水油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更强、更好的水溶性等优点。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的报道,但关于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还较少。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醇醚、酚醚型,另一类是糖类衍生物。本文分别从联接基团加入法、极性头基加入法、疏水链基加入法等合成方法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及性能进行了概述。其中,联接基团加入法是在两个现成的两亲分子之间插入一个联接基团,将这两个两亲分子联接起来。极性头基加入法则是联接基团先连接两条疏水链,再把两个极性头基加上去,一般是环氧乙烷或者是环氧丙烷加入的方法。疏水链基加入法所采用的原料化合物中含有联接基,并且已经和两个极性基团联接在一起,只是缺了两条碳氢疏水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了三元体系(UO_2~(2+),BP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元体系(UO_2~(2+),BP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组成、摩尔吸收系数和吸收波长。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参与三元络合物组成。络合物溶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可增加络合物的稳定度和灵敏度。摩尔吸收系数为45×10~4。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大泡压法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mn)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S910)在40℃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在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当GSmn的亲水基团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和最低表面张力均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疏水基相同时,GSmn的氧乙烯基数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高,最低表面张力越低.S910与GS910的界面活性相近,但后者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GSmn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随GSmn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氧乙烯基数增加而降低;GS910在高岭土上的饱和吸附量比S910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