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含油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些建议与展望。并强调在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要加强含油废水处理的基础性研究,明确含油废水中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同时要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重视含油废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2.
吴涛  颉慧娣  高敏 《河南化工》2013,30(5):28-31
概述了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特点和分类,阐述了含油废水常用处理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含油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见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分离原理,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李思凡  陈雅萍  李萍 《当代化工》2014,(7):1313-1315
含油废水是一类成分极为复杂、含盐量较高、处理较难的有机废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越来越多。总结了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的机理,介绍了单种菌剂和多种菌剂混合两种微生物法对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微生物法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红  张天胜 《天津化工》2005,19(1):18-21
本文阐述了各种含油废水处理的方法,其中对最常用的如气浮法、电化学法、絮凝法、生化法等的原理、应用及改进作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含油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含油污泥是来源于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含油固体废物.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可分为2类,即生物法和非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地耕法、生物强化法和生物浮选法.非生物法主要包括高温蒸气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心分离法等.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处理特点及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发展现状 ,着重综述了我国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油泥砂处理技术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生  徐辉 《上海化工》2008,33(6):23-25
含油污泥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将国内外主要含油污泥清洁化处理技术按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三大类作了对比介绍,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油泥砂处理技术研究(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继生  徐辉 《上海化工》2008,33(5):23-25
含油污泥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将国内外主要含油污泥清洁化处理技术按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三大类作了对比介绍,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的含油污泥。本文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了这种含油污泥的特性,介绍了几种利用热化学分离剂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并且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Hygienic impeccable surfaces are, e.g., in food 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facilities conditionally essential. Does a presence of fine particular contamination occur, adhesion forces between particles and surfaces are relevant. In this paper the cleaning‐process of materials, which are often used in cleanrooms are focuse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which influence the dislodgement of particles are observed.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material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hygienic relevant place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染料工业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染料工业发展的新动向,指出了国外染料市场趋势和发展新特点:染料企业重组已趋平稳和进一步确立我国作为世界染料生产和供应中心的地位,在国际上设置"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新染料的开发放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不断适应纺织工业新的着色要求;还指出了我国染料工业的发展新特点:市场活跃新品不断,出口增长,连创新高,新兴基地,发展壮大。注重染料质的提高,采用新技术和清洁工艺生产是我国染料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有7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3.
用TEM法和SEM法研究了ABS、AES、AAS和AABS中橡胶颗粒粒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AABS中橡胶颗粒基本是球形,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呈双峰分布,在大橡胶颗粒内有次包裹物,是典型的细胞结构。AAS的橡胶颗粒是不规则形状,粒子没有明显的双峰分布,一部分颗粒以聚集体形式分散于AS基体中,粒径分布较宽;AES的橡胶粒径较小且分布窄,大多数橡胶粒子以聚集体形式分散于AS基体中;在ABS中橡胶颗粒基本上是球形,大粒子内部含有次包裹物,是典型的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宝钢转炉钢包用耐火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邱文冬  牟济宁  汪宁 《耐火材料》2002,36(4):231-234
综述了宝钢转炉钢包用耐火材料的变化过程及使用现状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宝钢在钢包耐火材料使用上的一些技术进步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展望了今后宝钢转炉钢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按照GB/T 20126-2006测定非合金钢中超低碳含量时,由于分析所使用的纯铁助熔剂没有准确定值,所以无法计算出真正的空白值加以扣除,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实验,采用二次坩埚预处理技术,有效地扣除了空白值;采用蔗糖基准建立了工作曲线,准确地测定了纯铁中质量分数在0.000 6%~0.002 4%的超低碳,标准偏差为0.000 028%~0.000 078%。  相似文献   

16.
高平  杨云祥  姜红艳 《辽宁化工》2012,41(10):1037-1038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油层组取芯井段的砂岩薄片的观察结果显示,微裂缝类型为构造缝和层理缝两种,且以构造缝为主.微裂缝的开度主要集中在0.10~0.15 mm,微裂缝的长度差异较大,微裂缝的间距以间距较小的微裂缝数量居多.微裂缝大部分为全充填缝,少量为半充填缝和开启缝,充填物主要为泥质,约占50%,少数为方解石和铁质及其它充填物.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纸尿裤用氨纶的弹性、胶黏性和退绕性,指出国内该类产品的缺陷与问题,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开发纸尿裤用氨纶的技术方法,并对纸尿裤用氨纶未来的开发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以液中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表观形貌、粒度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微胶囊形成过程中,乙基纤维素分散成球,继而在各微球表面析出,微球越来越细密,表面空洞减小,最终形成完整的微胶囊.微胶囊表面致密、光滑,有少量细小的孔洞,多数呈球形,但粒度不均匀,有不规则杂片存在.粒度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 445 nm.随着制备微胶囊过程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加入量的增加,微胶囊成品的实际载药量增加,但其包覆率却随之减小.在体外释放初始阶段,微胶囊中阿司匹林的释放较快,继而释放速率减慢呈缓慢上升趋势.加入少量药品制备的微胶囊中阿司匹林释放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Y型分子筛在催化裂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对其的介孔改性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Y型分子筛介孔改性的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评述了高温水蒸气脱铝过程以及使用孔导向剂脱硅过程中介孔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通过脱铝和脱硅向Y型分子筛引入介孔时对其酸性和水热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对介孔改性后的Y型分子筛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认为介孔改性的Y型分子筛将广泛应用于煤、生物质及其他含碳原料催化转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张华海  王悦琳  李邦昊  王铁峰 《化工学报》2021,72(12):5936-5954
综述了充分发展湍流中气泡破碎的机理和模型,将其机理归纳为湍流涡碰撞、黏性剪切、尾涡剪切脱落过程和界面不稳定性四类。对文献中气泡破碎速率和子气泡大小分布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现有气泡破碎模型的发展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综述了湍流中单气泡破碎的实验研究,依据产生湍流的方法归纳为四种情况:增大液体流速产生湍流,采用内构件产生湍流,搅拌产生湍流,以及圆锥反应器结合搅拌产生湍流。总结了现有气泡破碎实验的进展和局限,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最后,通过将文献中气泡破碎速率模型预测值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文献中多个破碎模型已经有了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