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力  余红 《环保科技》2002,8(1):26-30
通过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指出了喀斯特小流域是大范围生态恶化的根本源头 ,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 ,提出了小流域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设想 ,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素媛 《环境科技》1996,16(2):26-28
本文通过对辽西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小流域的现状分析认为;以防护为主的综合治理小流域难以与当前地区经济的协调,提出,必须转换机制,变防护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经济开发型,从转换的原理、转换的必要性辽西开发型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战略设想:(一)调整种植业;(二)牧业保护业;(三)发展工副业;(四)建立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模型。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由于我国地区贫富差距明显,要实现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刻不容缓。然而,中国西南地区被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所占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据此,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人-资源-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喀斯特区域改进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可持续发展与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念出发讨论了贵州的几个实施中的综合治理模式。指出了因各个地区的环境背景不同,在模式的使用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模式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效果,这些模式的总合构成了一个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强调了一个较完整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两个主要部分,要重视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近10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山区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战略思想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小流域治理活动的准则.综述主要对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小流域治理必须充分考虑流域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根据辽东山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以市场规律为指导,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将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流域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经验,进而探讨了小流域治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在世界喀斯特地区中极具代表性。文章依据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功能,借助申报自然遗产机遇,为实现该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保护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黔生 《环保科技》2004,10(4):35-39
从可持续发展与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念出发讨论了贵州的几个实施中的综合治理模式。指出了因各个地区的环境背景不同,在模式的使用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模式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效果,这些模式的总合构成了一个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强调了一个较完整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两个主要部分,要重视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分析,全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 187 km2占到7.4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 920 km2,占到全省的20.39%,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贵州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持久的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治理模式: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禽)生产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坡改梯模式,环境移民与开发式扶贫模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等。正由于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表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消除贫困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水土流失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观音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配套建设技术与行政保障体系,注意建设生态环境的管理与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郭曼曼  路旭  马青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884-2897
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增长的需求,丰富国土空间研究的自然生态视角,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研究小流域地区生态价值核算及经济补偿问题。在坚持生态完整和划清事权原则下,通过叠加小流域区和行政区边界,构建“县域—小流域—次小流域—微流域+村域”分层级分单元的空间体系。在生态完整的小流域及次小流域单元尺度上,通过生态—经济相对优先模型计算单元间的生态补偿关系;在“微流域+村域”的基础单元尺度上,以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评价为基础,通过分单元分类管控的方式,确保生态补偿的实施和落地。通过构建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体系,探索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及森林对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结果,讨论了在喀斯特生态恢复与重建中,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贵州喀特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提出林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平沟小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发展人工草地,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草地管理措施,保持了水土,改良了土壤,发展了多种经营,使该流域的生态,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证明了发展人工草地是加快辽西山区建设速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保山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手段,小流域内所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水土流失地区的普遍状况。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贵州喀斯特石质山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提出的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思想,它特别强调了人口、资源、民发展的协调性。贵州喀斯特石质山地无论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有其特殊性,搞好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以生态可地续发展为基础,宏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背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增加可持续发展人材教育的投入,切实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金小麒 《环保科技》2000,6(1):42-45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及森林植被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结果,论述了在喀斯特生态恢复与重建中,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从全省的每一条河流入手,按照目标、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小流域控制思路,实施“治(水污染防治)、用(污水资源化)、保(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重策略;综合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宏观管理机制的作用,全面推行流域内经济结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生态保护和建设等各项工作。争取在2020年以前,基本解决我省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全省地表水体变清。因此,努力推动小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并实施阶段性推进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呈现出的新态势。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将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西方国家自从上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近年来,我国也在推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发展一些循环...  相似文献   

19.
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组成整个国土空间功能系统,分析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状况,揭示它们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质量分布特征,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广南县为例,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综合评价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国土空间的功能质量与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1)城镇和农业功能质量以低值为主,生态功能质量以高值为主,综合功能的高低质量的数量结构较平均,不同功能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四种国土空间功能质量均具有正相关性,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并呈地域分布差异;(3)喀斯特地区各类功能相互影响较大,低耦合区和高耦合区分布差异显著,在建设用地中耦合度最低;(4)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关系可分为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轻度协调,它们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综合功能质量相似,国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区管控措施的提出可有效推动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功能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在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可利用性,关于喀斯特地区AM真菌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本文归纳了喀斯特地区分离出的AM真菌名录,旨在为喀斯特高效生态修复菌种筛选提供支撑材料。综述了喀斯特地区土壤石灰性、营养物质匮乏、空间异质性强,植被逆向演替、植物种类多样等特点对喀斯特地区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规律,总结了AM真菌对于喀斯特地区土壤结构、营养元素循环、植物抗旱性、植物个体养分吸收、植被演替方面的生理生态功能及作用机理,以期为喀斯特地区AM真菌适生性研究、AM真菌潜在生态功能有效利用、AM真菌-植物共生体系筛选与培育等环节做出指引,为菌根技术在喀斯特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AM真菌多样性影响机制,探讨AM真菌与植物适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AM真菌-植物共生体系筛选与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