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膀胱小细胞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 1岁 ,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年 ,于 1999年 3月 1日入院。B超提示膀胱多发占位。胸片未见异常。膀胱镜见膀胱右侧壁 3.0cm× 2 .0cm ,2 .0cm× 1.0cm两枚菜花状肿块 ,后壁 1.0cm× 0 .5cm肿块。IVU未见异常。于硬麻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肉眼肿块呈灰白色 ,镜下癌组织由小细胞构成 ,大小较为一致 ,圆形和卵圆形 ,核染色深 ,胞浆少 ,核仁不明显 ,可见较多核分裂相。癌细胞已侵及膀胱肌层 ,淋巴管及血管内见有癌栓。免疫组化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膀胱SCC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66.5岁。分期:T4N0M01例,T4N1M02例,T4N4M1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放疗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而行右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生存时间6.5个月,另2例已分别生存6个月和3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膀胱SCC预后极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4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滨帅;刘晓强;王一;郭战军;邢庆菲;王英亮;孙光;胡怀湘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4):276-279
目的 分析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78岁,平均64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4例,健康查体发现膀胱占位1例。B超检查示肿物直径2.1~4.0 cm,平均3.0 cm,中等回声肿物3例,低回声肿物2例;行CT检查3例,双肾积水伴盆腔多发淋巴结增大1例。5例均先行诊断性TURBT术,其中3例未进一步手术,单纯化疗1个疗程,另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术后化疗3个疗程。 结果 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体积小,呈圆形,片状排列,核浓染,缺乏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例嗜铬素A(+),3例突触素(+),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癌。3例接受TURBT加术后化疗者中2例在术后7、8个月死亡,1例随访32个月未见复发、转移;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术后化疗患者随访16、26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术后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若采取保留膀胱的手术应配合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51~71岁)。肿瘤分期T2N0M02例,T3N0M0 1例,T4N0M0 2例,T4N2M1 1例。肿瘤电切加化疗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姑息膀胱切除加化疗2例,肿瘤电切、髂动脉栓塞及全身化疗1例。4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平均存活时间7个月(2~15个月),2例分别随访18个月及21个月仍存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治疗应以手术结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小细胞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小细胞癌多发生在肺部 ,肺外较罕见 ,前列腺小细胞癌至今文献报道仅 6 0余例。我们收治 2例 ,报道如下。例 1,男 ,5 5岁。尿频、夜尿增多 1年。诊为轻度前列腺增生 ,未予治疗 ,近3个月症状加重 ,排尿困难并急性尿潴留就诊。查体 :前列腺Ⅲ°增生 ,质地中等偏硬 ,表面光滑 ,未扪及结节。血PSA正常 ,胸片无异常 ,诊为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摘除术 ,术中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并突向膀胱 ,剜除前列腺时发现前列腺与外科包膜粘连。术后病理示前列腺小细胞癌 ,予双睾切除、氟他胺、抑那通治疗 ,因全身广泛转移 3个月后死亡。例 2 ,男 ,34岁。排尿淋… 相似文献
9.
膀胱鳞状细胞癌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8):566-566
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SCC)较少见。1 988年1月至2 0 0 2年1 0月我院收治2 1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2 1例。男1 3例,女8例。年龄4 5~76岁,平均6 4岁。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1 6例(76 .2 % ) ;膀胱刺激症状1 3例(5 7.1 % ) ,其中首发症状为膀胱刺激征7例(33.3% ) ;合并膀胱结石2例(9.5 % ) ;长期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2例(9.5 % )。2 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加局部组织活检确诊。膀胱镜检查见肿瘤呈扁平苔藓样轻度隆起1 6例,呈小结节样5例,部分表面有坏死。IVU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肾盂积水者7例(33.3% )。1 6例行CT盆腔扫描,膀… 相似文献
10.
石都;孔垂泽;李振华;赵伟;满晓军;霍红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8):607-610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例;年龄54~81岁,平均61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1例,尿急2例,排尿困难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TURBT后复查3例。肿瘤直径1.0~6.0 cm,平均3.4 cm。2例行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行静脉化疗联合盆腔放疗,2例拒绝后续治疗;13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术后行静脉化疗,2例行盆腔放疗,2例行静脉化疗联合放疗,余7例患者拒绝后续治疗。 结果 18例病理诊断为单纯型膀胱小细胞癌11例,混合型膀胱小细胞癌7例,均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TNM肿瘤分期:T 1N 0M 0期3例,T 2N 0~1M 0期4例,T 3N 0~2M 0期11例。随访5~35个月,9例死于肿瘤转移,9例存活至今,其中1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余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单纯型较混合型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可能更差。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膀胱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保留膀胱治疗策略对于适当患者可以尝试。联合辅助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对1986年至今收治经病理证实的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与膀胱肿瘤浸润前列腺及前列腺癌浸润膀胱两种疾病相比较。术前明确诊断需要注意:(1)前列腺直肠指诊必不可少;(2)术前前列腺穿刺活检可防止漏诊,尤其对可疑前列腺癌者更有必要;(3)膀胱镜检查、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具有一定意义。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报告1951年1月~1996年3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128例,占同期1756例膀胱肿瘤的7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混合癌占844%。分析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为主,T3期以上者占704%,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786%、473%及298%,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例1,50岁,因排尿困难伴会阴部疼痛3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5.0 cm×6.0 cm)增生,质硬,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0.31 ng/ml,fPSA 0.09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例2,82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血尿4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4.0 cm×5.0 cm)增生,质硬伴多发性结节,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2.61 ng/ml,fPSA 0.05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精囊及膀胱颈部受侵犯。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双睾切除术加TURP。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肿瘤呈弥漫性片巢状结构,伴大片凝固性坏死,核小、燕麦状或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少,类似肺小细胞癌。精囊及膀胱颈部均有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LCA、L-26、34βE12(-),PSA、AE1/AE3、AR(+),CA、S-100(±)。例1术后1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激素及化疗是可行的,晚期患者则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第1例患者,男,57岁,以全程肉眼血尿和继发的贫血就诊,CT检查示膀胱顶部占位性病变,界限清楚,有斑点状钙化。第2例患者,男,66岁,以黏液尿就诊,无其他临床表现,CT示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均于术前膀胱镜活检明确诊断。第1例因患者拒绝膀胱全切除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脐尿管和相邻腹膜的切除术,第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塞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第1例患者术后血尿消失,贫血纠正。7个月后发现肺部转移,术后8个月死亡。第2例术后黏液尿和膀胱刺激症状消失。随访3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全膀胱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鳞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至今仍生存3例,5例死亡者均由于恶性肿瘤转移,行膀胱全切术者至今均生存。膀胱结石并膀胱鳞癌的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属晚期。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行膀胱全切术效果较确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