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5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9.6%(25/261),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至15年.25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25例患者经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及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住院的分水岭脑梗死46例患者进行病因学的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结果46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主要为体循环低血压、血管狭窄或闭塞、微栓子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基础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降压治疗须适度,手术、透析、腹泻、失血情况下需及时补充体液,有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须行稳定斑块治疗,合并心房纤颤须抗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n=50)和介入治疗组(n=50),在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介入治疗组患者加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与介入治疗组相比,差异较大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且介入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相较于单一实施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情况下,促进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77 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状况.方法 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71例,未确诊糖尿病的对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 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为41.8%,糖代谢受损者有23.4%,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5.2%.若不进行OGTT,单纯依靠空腹血糖进行诊断,将有58.5%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同时发现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和低HDL-C.结论 脑梗死住院患者中大多数合并糖脂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以减少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