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并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法收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资料,分析透析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例,分析总结此类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对于心理护理均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态度均有了十分积极的转变,同时促进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对于促进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潘丽锋  杨学会  郭源 《吉林医学》2011,(6):1243-1243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而抑郁是青壮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抑郁的情绪可以影响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营养吸收和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可以增加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1]。因此,重视患者不良情绪表现,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对提高青壮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生存质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可调整患者心态、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减轻心理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总结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解决。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102例患者存在不同心理问题,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建立自信心,配合治疗。透析效果良好。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04-120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护理,使之积极配合,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患者普遍乐于接受心理护理,生活态度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因自身疾病、经济、社交等原因,往往存在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 心理护理对透析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护士应重视心理与健康关系理论的学习,更好地为患者实施临床心理护理服务,对于疾病的治疗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本院150例透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舒适度显著提升了,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明显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强调心理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内涵,有效提高了护理水平,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对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指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方法将2006~2010年我院透析中心诊治的2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172例治疗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共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100例对照组患者未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解除或部分解除了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配合达91.51%,而对照组患者有效配合仅为63.00%,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细心观察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诊断,制订护理策略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