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传统人体行为识别算法不能有效抑制空间背景信息,网络间缺乏信息交互,以及无法对全局时间相关性进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割注意力的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CNN-Bi-LSTM)人体行为识别算法。首先以一定采样率采样30帧图像,通过分割注意力网络提取图像的深度特征,并引入特征融合机制增强不同卷积层间的信息交互;然后将深度特征输入到Bi-LSTM网络对人体动作的长时时间信息建模,最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类。相较于传统双流卷积网络,该算法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6.6%和10.2%,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图像目标分类,提出了一种显著性纹理特征.考虑到显著目标图像在纹理特征表征上的优势,在目标显著性图像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视觉显著性纹理特征.进而将该视觉显著性纹理特征同HSV色彩特征进行融合,形成图像目标融合特征,输入至后端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多类别的交叉实验证明,基于该融合特征的目标分类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图像目标进行分类,在SIMPLIcity图像数据集上平均分类正确率达到84.84%,在Corel图像集上平均分类正确率为85.05%,优于基于单一分类特征的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像分类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图像解译的关键。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逐像素的分类,造成卷积的重复计算。PolSAR图像存在丰富的信息,包括极化相干信息与极化分解信息,因此如何融合信息实现高效分类至关重要。基于极化散射特征分析,以U_net网络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双通道特征融合编解码网络,该网络使用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模块将极化相干信息和极化分解特征整合到语义分割框架中,辅助深度CNN分类器训练,实现高精度像素级的标记,同时加入空间金字塔结构有效的提取多尺度特征。该网络结构避免了逐像素切片重复计算,有效提升计算效率。利用AIRSAR获取的旧金山地区PolSAR数据和海南博鳌地区机载PolSAR数据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两个地区总体分类精度(OA)分别达到97.11%与99.97%,验证了提出的分类方法的有效性与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识别率低、且易受光照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特征融合局部二值模式特征及核极限学习机的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利用引入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深层次信息,然后提取描述图像浅层纹理信息的局部二值模式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维度;将两种从不同层面描述图像的互补特征串行融合。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参数,利用融合的特征训练模型,得到最优模型进行缺陷识别。通过实验,在自建数据集训练后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7.5%,kappa系数达到95.1。相比利用单一特征检测,分类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经风电场实际验证,本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6.3%,Kappa系数为94.5,漏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际道路场景不同类别位置和轮廓等细节部分相差较大,导致细节信息的丢失和小目标分割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加强空间信息引导的实时语义分割网络。该网络首先采用微调的轻量级分类卷积编码器,提取图像中不同层次的高级语义信息和浅层空间信息;其次,设计空间细节引导融合模块为编码器的深层与浅层的特征映射提供指导,使得融合过程中更加信任细节轮廓信息,增强空间感知能力,并抑制背景噪声影响;最后通过损失函数辅助监督训练和数据相关型上采样加强训练阶段的特征表示,进一步优化深度卷积网络,以弥补大幅度上采样造成的信息损失。在CamVid和Cityscape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其分割精度分别为73.7%和75.3%,推理速度分别为158.0和126.5 fps。与其他实时语义分割算法相比,算法能更好地平衡精确度和实时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光学遥感图像的多目标检测与识别一直是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多特征单一分类器决策级融合不能很好的利用特征与分类器的适应性,导致识别的准确率很难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特征多分类器决策级融合策略。首先提取了两种简单且具有平移、缩放不变性的特征;其次分别引入3种适应性较好的分类器进行分类;最后设计了两级的D-S证据理论的融合方案,并且在置信度函数计算的过程中引入表征分类器性能的混淆矩阵。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分类器输出的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光学遥感图像多目标分类识别的准确性。测试表明,对4种目标的识别率达到97.22%,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下目标检测中目标对比度低以及水下图像多尺度问题,提出了高频增强网络与特征金字塔(FPN)融合的水下目标检测算法,以提高对水下目标边缘、轮廓信息以及目标底层信息的提取。首先引入八度卷积将卷积层的输出特征按频率分解,将主干网络提取到的特征图进行高、低频信息分离,鉴于水下目标的轮廓信息和噪声信息均包含于高频特征中,在高频信息通道中引入通道信息具有自适应增强特点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形成了一种高频增强卷积,以达到增强有用轮廓特征信息和抑制噪声的目的;其次,将增强的高频特征分量融入FPN的浅层网络中,提高原FPN对水下多尺度目标的特征表示能力,缓解多尺度目标漏检问题。最后,将所提方法与基线算法Faster R-CNN融合,在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提供的数据集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识别准确率达到78.83%,相比基线提升2.61%,与其他类型目标检测算法相比,依然具备精度和实时检测优势,证明了从特征图频域角度提升前景和背景对比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促进遥感图像中丰富信息的挖掘与利用。然而,现有方法性能仍然受限于阴影信息不能充分提取、特征不能有效利用。针对阴影区域信息提取,动态随机共振能够利用噪声增强信号,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针对特征利用,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嵌入注意力机制,能够在其提取的高层特征的基础上,从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进一步提取融合,筛选出对当前任务目标更为关键的特征,提升网络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含有阴影区域的真实高光谱图像数据集Hydice上仿真,动态随机共振能够有效增强信号进而将分类精度从96.48%提升到97.14%,卷积注意块的加入使分类精度提升了0.408 4%。进一步与其他分类方法在Hydice、Indian Pines、Pavia University进行实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7.436 1%、99.219 5%和99.929 9%,对不同数据集的分类都具有良好的表现,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分类性能,在高光谱图像分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领域存在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研究异常流量样本少和分类器性能不佳时的入侵检测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和混合时空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改进生成对抗网络通过学习异常流量样本的分布特性,生成具有特定标签的人工异常流量样本;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提取攻击流量的时空融合特征,利用注意力机制对时空融合特征进行加权,构建混合时空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进行分类预测。在UNSW-NB15数据集上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92.93%和94.81%,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改善原始数据集中的类别不平衡性问题,提高对异常流量样本的检测能力和网络入侵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遥感图像建筑物场景分类方法多采用人工标注样本,标注过程需要大量时间。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样本自动选择的高分遥感建筑物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建立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深度特征的多维高分遥感图像影像对象特征空间;其次,采用决策树初步提取建筑物,构建建筑物场景密度直方图;然后,采用自然间断法对建筑物密度分级,并采用比例法分别在每类场景中提取部分场景图像作为训练样本;最后,采用ResNet50网络对建筑物场景分类。以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为研究区域和Google Earth遥感图像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非监督场景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089和082,较原有样本选择方法分类精度提高了3%和8%。  相似文献   

11.
围绕形态学属性剖面和SVM分类算法相结合进行遥感图像特征匹配和检索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属性剖面(attribute profiles,AP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遥感图像检索方法。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形态学属性滤波;接着对滤波后图像提取灰度特征和 Gabor纹理特征;最后,在提取的特征基础上,使用 SVM对候选图像进行预分类,判断待检索图像类别;再从该类别中根据距离度量选择相似度高的图像以完成检索。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12.
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遥感图像分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器。该分类器采用B样条函数作为模糊隶属函数,将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推理,从而使系统具备了自适应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分类器经过训练后,可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分类,其分类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普及,卷积神经网络已成为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的主要手段,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网络主干的信息融合以及注意力机制等领域,在提高分类精度的同时也带来更高的计算复杂度。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损失函数和设计新的样本训练策略两个角度出发,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性能。首先,在对传统交叉熵和Focal loss损失函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阶段聚焦损失函数,该损失函数可以在训练阶段对卷积网络进行有侧重的性能挖掘。其次,设计了一种并行样本训练策略,将采用Gridmask算法增广后的样本图像和原始样本图像,分为两路输入卷积网络进行并行训练,进一步提升卷积网络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分别在AID和NWPU-RESISC45两个大规模数据库上取得了96.72%和93.95%的检测精度,可以显著提升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学者们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遥感图像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没有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作为参考图像,所以一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退化图像上训练模型,然后用训练好的模型去预测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但是退化图像的融合过程并不能完全反映原始图像的融合过程。为了改善融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半监督卷积神经网络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在退化图像和原始图像上使用同一个融合网络同时进行训练。退化图像的融合具有相应的参考图像,采用常规的监督学习方式对融合网络进行训练,还加入了光谱损失来更好的保持光谱信息。而原始图像的融合不存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参考图像,设计了光谱退化网络和空间退化网络对融合图像进行退化,再训练融合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光谱与细节保真效果好,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岳国良  路艳巧  常浩  孙翠英 《中国电力》2019,52(11):138-144,174
目前电力巡检主要是采用无人机巡检的方式,针对无人机巡检获取的图像识别过程中,电力设备旁的杂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对图像中的杂草进行识别。针对电力巡检的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巡检图像的杂草智能识别方法,以可见光巡检图像中杂草的特征为基础,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解决可见光巡检图像中电力设备附近的杂草识别问题。通过对图像进行样本数据增广和预处理,接着引入区域生成网络,再对图像提取固定个数候选框的图像特征,和改进的图像分类网络连接在一起,得到最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7.98%,检测一幅600×600大小图像需要花费的平均时间约为0.256 s,在保证了准确率的同时达到了高效识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光谱图像具有波段多、波段间相关性强的特点,导致高光谱图像信息冗余,造成维数灾难、难以分类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极限学习机结合的高光谱图像降维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LDA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克服高光谱图像信息冗余等问题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图像的特征信息;降低光谱图像维度后,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对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所提方法应用于Pavia University和Salinas高光谱图像处理,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8.78%和99.94%,有效提升了高光谱图像的地物分类性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云检测是遥感图像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云检测精度直接影响后续遥感图像应用的准确性,针对现有云与云阴影分割任务中,泛化能力差,误检漏检现象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U-Net网络模型,该模型以U-Net为主干网络,加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修改激活函数。将遥感图像作为输入,放入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的U型云图分割模型中进行训练,在获得最优权重后,输出包含云区域、云阴影区域和背景区域的遥感图像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分割模型,本模型在云和云阴影的分割任务中参数量最低,准确率最高,泛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