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的CT灌注成像特点及各参数值,为进一步的放射性肺炎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对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局部肺组织感兴趣区内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得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数值,但表面通透性 (PS)在75%以上患者中无法测得.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灌注与是否瘤周肺组织无关,不同性别及左右肺对肺组织灌注无影响.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CT灌注参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37例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中后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肺组织感兴趣区(ROI)各灌注参数值,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的变化.结果 37例胸部肿瘤患者观察期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62%(8/37),经不同剂量照射后,肺组织灌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rBF、rBV、rPS最可能用作预测指标;rBF、rBV联合指标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个预测指标.结论 CT灌注成像在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PS]的差异,分析梗死侧血管通透性增高表现.结果 急性脑梗死灶核心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脑组织与健侧脑组织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TP和PS呈延迟和增高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治疗后在行常规CTP后延迟30 min平扫,可见梗死区域内高密度对比剂外渗改变,其PS值高达(9.20±1.43)ml/100 (ml·min).结论 CT血管PS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继发出血或脑出血转化的监测,指导临床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 ml/s)下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最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CT灌注绝对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患侧参数值与对侧正常参数值的比值为相对参数值.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分别根据各参数伪彩功能图结合双侧灌注参数值盲法做出诊断,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灌注正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各项参数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灌注异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灌注异常侧MTT、CBV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CBF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用注射流率(6 ml/s)下,最大斜率法会低估CBF,其所得MTT、CBV绝对值均明显大于相应去卷积算法所得值.计算相对值不仅能弥补在低注射流率下最大斜率法的不足,而且能消除由不同后处理算法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差异,能更好地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常规MRI增强检查疑复发的临床病例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考值(rCBF、rCBV、rMTT、rPS)。结果复发组21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明显升高,MTT 14例稍升高,7例稍降低,rCBF值为3.11±0.96, rCBV为3.82±1.06,rMTT值为1.19±0.34,rPS值为8.04±4.33。放射性坏死组4例,CBF值及CBV值均明显降低,MTT值及PS 值4例均稍升高,rCBF值为0.34±0.14,rCBV 值为0.44±0.12,rMTT值为1.79±0.58,rPS值为2.07±0.95。胶质瘤术后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P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CBF、rCBV、r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鉴别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准确区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疾病良恶性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经病理证实的孤立肺结节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成像,并根据影像结果区分疾病的良恶性。结果通过CT灌注成像发现良性结节较恶性结节血容量小、通透性值低、血流量小、平均通过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结节较恶性结节通透性值低、血流量小、平均通过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血容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增强扫描发现炎性结节增强净增值、峰值时间均小于恶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时,使用多层CT灌注成像能有效判断疾病良、恶性,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喉原发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在以顺铂为基础的放化疗联合治疗过程中灌注参数的变化及CT灌注成像(CTPI)在预测联合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方法 对29例局部晚期喉鳞癌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放疗剂量达40 Gy、70 Gy时分别进行CTPI,并测量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根据第3次检查时的肿瘤体积减小的百分率分为敏感组及不敏感组,并对肿瘤各项灌注参数值进行对比,采用ROC曲线分析对基础(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灌注参数在肿瘤对治疗方案敏感性方面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 在敏感组,放疗剂量达40 Gy、70 Gy时,灌注参数BF明显下降(P=0.04和0.01);放疗剂量为40 Gy时灌注参数BV明显下降(P=0.04),70 Gy时减低更加明显(P=0.01);肿瘤基础BV在预测肿瘤对治疗方案敏感性方面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100%和83.00%;40 Gy以后,灌注参数BV的预测价值高于BF和MTT。 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明确局部晚期喉鳞癌对以顺珀为基础的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的敏感性方面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反映肺内病变生理学状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计算孤立性肺结节的CT灌注参数,评价CT灌注成像在肺内病变的功能成像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02/2005-03解放军总医院收治、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73例,其中恶性58例,良性15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得出病灶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病灶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渗透性,并在不同界值水平计算其诊断特性.结果:恶性结节的血流量高于良性结节,血容量低于良性结节,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平均通时间低于良性病灶,表面渗透性高于良性结节(P<0.05).②鳞癌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表面渗透性低于腺癌(P<0.05),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腺癌,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以平均通过时间≤7 s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则灵敏度为8.97%,特异度66.67%,准确度为68.49%,阳性预测值88.89%,阴件预测值为35.71%.以表面渗透件≥0.2 ML/(min·g)作为恶性病变域值,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53.33%,准确度为79.45%,阳性预测值87.72%,阴性预测值为50.0%.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病变的生理学状态,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肺内结节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肾脏CT灌注成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峰值时间、表面通透性PS图等参数,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本文就肾脏CT灌注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评价肺恶性肿瘤血管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对23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以CT灌注成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感兴趣区的选择采用高灌注区均值和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两种方式,分别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测量肿瘤的CT强化峰值(PH),对各灌注参数值及P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肺恶性肿瘤的PH与CT灌注成像BV的高灌注区均值、全肿瘤均值及BF的全肿瘤均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②肺恶性肿瘤的PH与BF的高灌注区均值及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大部分灌注参数与PH有共同的组织学基础,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评价肺恶性肿瘤的血管功能状态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