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37年5月5日下午,海伦乘坐卡车抵达延安。5月6日清晨,正忙着召开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毛泽东和朱德就前来看望海伦。一见面,毛泽东同海伦握手,亲切地说:"我是毛泽东,欢迎你到延安来。""我早就从照片上认识您了。"海伦从手袋里取出笔记本里夹着的毛泽东头戴红星帽的照片,双手递给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的古城,一方贫瘠而又神秘的黄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 在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中国革命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人们称这里为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马背上总是驮着书。只要一有空隙,他就手不释卷。在延安时期,他动员大家说:“让我们来一个读书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朱鸿召 《领导文萃》2014,(15):43-45
正延安时期,听毛泽东演讲是一道风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初,毛泽东在党内任职主要分管军事和外交工作,但其锐利的思想、通脱的风格、幽默的话语,使其具有崇高的威信和独特的魅力。听毛泽东演讲,先是抗大学员们的福份。毛泽东以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他讲课的内容,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  相似文献   

6.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选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何方 《领导文萃》2011,(20):85-88
我是1938年秋天到达延安的。一到延安,就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舒畅。那时是张闻天担任总书记,也是毛泽东后来说的,处于我们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二个生动活泼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是年,根据中共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二人由此产生矛盾。1943年11月,新四军军长陈毅起程去延安汇报工作。对于陈毅和饶漱石的矛盾,毛泽东给他讲了许多党史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之后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党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党的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联系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为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是年,根据中共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二人由此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正>闲暇读史,获益匪浅。几则革命先辈清正廉明的家风故事,犹如一缕缕清风正气,沁人心田。毛泽东的一席批评话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都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从女儿懂事起,毛泽东对她俩就从不溺爱,总是让她们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过普通人的生活。上世纪50年代,李敏和李讷读大学时,吃住都在学校里。由于学习紧张,加之学校离家远,她俩只有周末才回一趟家。卫士们对俩女  相似文献   

12.
毛远新是毛泽民惟一的儿子,也是毛泽东认为毛氏三兄弟在世的惟一侄儿。1946年7月11日,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和新疆监狱的共产党人一起回到延安。数日后,毛泽东邀请朱旦华母子到杨家岭家中做客。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4.
薄一波素描     
薄一波与毛泽东 在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 1943年11月初,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央。第二天,毛泽东便找他谈话,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了在北平草  相似文献   

15.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其执政理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共产党执政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时说,我们的办法主要是民主,即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监督我们的政府。笔者认为,毛泽东当时主要思考的是民主执政的问题,可以说,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执政实践一直是在试图解决民主执政的问题。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实践,在总结执政的历史教训时开始考虑依法执政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建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的制度。因为,人治危害大,法…  相似文献   

16.
李欣  王凡 《秘书之友》2008,(3):32-34
杨尚昆接手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一职刚两个月,他在延安的外事活动中屡有接触的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前往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一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离开延安前,叶剑英到毛泽东那里为杨尚昆讨了一张中央军委秘书长的“委任状”。  相似文献   

17.
正党员干部学好哲学,拥有这个"精神武器",能使我们在思考事情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主观思维更接近客观实际,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毛泽东是全党重视并下苦功学哲学的典范。1938年,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任组长、陈云任副组长,四五十名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地点设在中组部,每两周开一次会,每次半天。当时,毛泽东对哲学的研究,废寝忘食。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述:"毛泽东是个认真  相似文献   

18.
贾常先 《领导科学》2000,(11):10-11
这是发生在延安窑洞里的一次感天动地的世纪对话。一位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一位是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当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主席问起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如何走出历代统治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办法,这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9.
钟文 《领导科学》2005,(13):34-36
1937年11月29日,一架飞机降落在延安东关机场。陈云在离开党中央两年多后,从新疆与王明、康生等同机回到中国革命新的中心———延安。他们受到了中共中央、边区政府、八路军领导人和机关干部、部队指战员、学校师生、当地群众上千人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在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上,毛泽东热情洋溢地说,今天,马克思给我们送来了天兵天将。1937年12月9日至14日,陈云出席了许久不参加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政治局会议”,这也是陈云回到延安后第一次参加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云被增…  相似文献   

20.
小卫 《领导文萃》2006,(7):68-73
享有中共党内一支笔盛名的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阐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文革”后,胡乔木又负责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其中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做了客观的评价。那么,在胡乔木眼里,毛泽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笔者根据《胡乔木传》编写整理出一篇文章,以飨读者。初到延安胡乔木1930年秋进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参加抗日运动,被国民党列入缉捕的黑名单。胡乔木被迫于1932年5月回老家盐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此后不久,由于当地党的负责人叛变投敌,胡乔木逃到上海,后转入浙江大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