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  相似文献   

2.
综文 《质量探索》2007,(11):9-12
温家宝总理指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产品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题记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我们要从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鼓励我国的优秀企业争创世界顶级品牌.  相似文献   

4.
初探标准化在创名牌产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名牌和品牌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是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价值已从企业延伸到了国家。企业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和实力.是维系民族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温家宝总理指出:“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名牌效应是名牌理论的核心问题。名牌不仅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国宝”,还是有效进行市场竞争的“法宝”。深入理解名牌这个“法宝”的内涵,知道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奇特的奥妙的效力,将是运用名牌的关键。——艾丰  相似文献   

6.
名牌效应是名牌理论的核心问题。名牌不仅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国宝”,还是有效进行市场竞争的“法宝”。深入理解名牌这个“法宝”的内涵,知道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奇特奥妙的效力,将是运用名牌的关键。——艾丰  相似文献   

7.
以名牌产品的经济实力为后盾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是当代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名牌产品作为民族工业精华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实力。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侮”,深刻地阐明了名牌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溶为一体,商战已无国界。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护、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唯一选择就是要树立国产名牌,迎接市场经济和国际商战的挑战。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调整企业结构,带动现在存量资产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资产结构重组,形成技术聚集、资本聚集和知识产权聚集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企业集团,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一、实施名牌经济的几点思考1郾什么是名牌经济名牌经济的含义不仅仅是争创几个市级、省级、国家级名牌,争创名牌只是实施名牌经济战略中的一个步骤、一种手段、一项措施,名牌经济是一方经济在量和质上高度统一的体现。名牌经济的形成有以下四个标志:“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市场辐射力、占有率经久不衰;名牌经济总量占整个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对一个企业的名牌经济来说:“其产品必然适销对路;质量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其经营方式诚信可靠”。一个企业的名牌经济是“需求、质量、信用”的统一体。2郾…  相似文献   

9.
当代市场经济实质是名牌产品经济;当代市场竞争,实质是名牌产品竞争,企业形象竞争。中国企业今天已站在市场竞争的交道口上,世界市场正期待着中国名牌的诞生。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我国许多企业领导忽视了本企业气质风度和形象的塑造,因而导致产品陈旧老化,失掉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的不幸。在市场经济新体制确立后,企业形象、品牌问题已在营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抢先一步树立了企业形象与品牌意识的厂家,在国内外同类  相似文献   

10.
乐凯彩色透明灯箱广告片齐玉珊1.前言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告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被绝大多数的企业所认识。为了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打响并开创名牌,进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企业都不惜重金争做广告。彩色透明灯箱广告片能逼真地让人们看到商标及产品...  相似文献   

11.
1、深刻理解名牌实质 名牌实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名牌是经济领域中的现象,实质上是知识产权.二是名牌又是一种文化,是超经济领域的一种现象.三是名牌又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兼有经济、文化以至政治意义.名牌是以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持久地作用而形成的,它又升华为企业的声誉,包含在企业的信誉之中,它被凝聚在小小的商标之中,又广泛地传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吴国荣 《中国包装》2003,23(3):46-47
一.深刻理解名牌实质 所谓名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名牌是经济领域中的现象,实质上是知识产权;第二,名牌是一种文化,是超经济领域的一种现象;第三,名牌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兼有经济、文化以至政治意义。名牌是因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持久的作用而形成的,它又升华为企业的声誉,包含在企业的信誉之中,它被凝聚在商标之中,广泛地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主要不是凭借武力占领别国领土,而是凭经济实力占领别国市场。经济实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于一个国家世界公认名牌的多寡。如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十大驰名品牌和高值品牌上占了绝大部分,它就是凭借着如此众多的名牌产品,占领了世界上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世界名牌产品如可口可乐、柯达、万宝路、雀巢等已长驱直入中国市场,销售总额十分巨大。显然,中国企业不仅在走出国门,而且就在身边就必须面对世界名牌企业及名牌产品的挑战和竞争。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堪称世界名牌的中华名牌,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相似文献   

14.
侯剑 《包装世界》1997,(6):50-51
名牌战略与文化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企业界、理论界日益重视对名牌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研究。这是当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名牌战略是一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围绕着生产优质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树立名牌产品形象进行的筹划和采取的对策。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创立名牌企业,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名牌的外溢效应呢?前两讲我们是从名牌对企业自身的作用角度来研究名牌效应.当名牌效应绝不仅限于此,它对企业的外部,对整体经济,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把名牌的这种效用称为名牌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汽车企业欲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民营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李川副省长莅临省质监局指导名牌工作 1月19日,福建省副省长李川来到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指导工作。他指出, 全省各级质量技监部门要以名牌工作为平台,认真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做出新贡献。李副省长说,名牌工作对福建省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近几年来福建的名牌战略工作成效显著,至今已有59家企业的62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这对促进产业质量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之间的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已演化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要引  相似文献   

18.
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而且其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民族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引领企业自主创新,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围绕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名牌,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制胜武器。名牌战略和龙头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九江而言,要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应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充分发挥名牌对经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长远需要出发,实现名牌战略,培植一批名牌,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名牌的概念已远远超越了产品质量的内涵。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技术监督工作与企业创名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首先,创名牌要靠质量,而质量必须要从标准化、计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