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硫改性椰壳活性炭管道喷射脱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物质废弃物椰壳制备活性炭脱汞吸附剂,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载硫改性.采用N2吸附/脱附、热重质谱联用(TG-MS)、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XANES)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孔隙结构和硫存在形态表征.在模拟烟气管道喷射实验装置上进行汞吸附脱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载硫温度500℃时椰壳活性炭汞吸附效率优于商用富硫活性炭.活性炭汞吸附脱除能力由孔隙结构、硫含量与硫存在形态共同决定.硫含量随着载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孔隙结构参数得到优化.元素硫、噻吩与硫酸盐为活性炭硫的主要存在形态,噻吩为有机硫的主要形态.元素硫与噻吩均有利于汞吸附脱除,其中元素硫效果最优.模拟烟气组分的加入促进了活性炭脱汞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飞灰残炭对零价汞蒸汽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飞灰未燃残炭对零价汞蒸气的吸附特性.在低汞平衡浓度(<250 μg/m3)条件下,残炭汞吸附能力与商业活性炭差距不显著,而商业活性炭在高汞浓度端的汞吸附量则明显升高.残炭汞吸附特性与其来源相关性较强.残炭的吸附等温线类似于Ⅱ型等温线,而商业活性炭则明显具有Ⅲ型吸附等温线特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炭质吸附剂表面存在活性点位,从而使其吸附过程得到加强.因为残炭制造成本相对低廉,所以在烟气汞污染物脱除方面更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粉末椰壳活性炭为原料、硅酸盐水泥为胶凝剂,利用水泥的胶凝作用将载银抗菌剂包裹在活性炭核芯的表面,制备了一种兼具吸附性能与抗菌性能的壳层结构球粒活性炭.用抑菌圈法评价试样的抗菌性能,用碘吸附值评价试样的吸附能力,选择甲醛与苯的吸附模拟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将载银抗菌剂集中裹覆在成型活性炭颗粒的壳层上,试样的抗菌能力显著增强;壳层中抗菌剂的添加量对抗菌能力影响较大;为保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壳层足够包覆住整个核芯即可.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纤维对气体中乙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吸附气体中的乙醇,吸附实验是采用鼓泡法进行的,以高纯氮气为载气使乙醇饱和蒸气通过吸附柱,对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纤维用量、吸附时间、入口气体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为活性炭纤维净化乙醇废气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硫磺改性吸附剂脱除实验室中气态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冷原子吸收法,选用经硫磺改性的活性炭和沸石对实验室中气态汞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和沸石对气态汞的脱汞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如对汞质量浓度560μg/m3的汞蒸气,负载8%硫的活性炭的脱汞率为90%,而未改性的活性炭的脱汞率为77%,负载8%硫的沸石相比于未改性的沸石的脱汞率由47%提升到67%。从经济角度分析,沸石脱汞比活性炭的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6.
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与汞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煤热解释放出汞,并对热解气体进行汞吸附脱除的燃烧前脱汞的技术路线.在程序升温管式炉系统中,实验研究了大同煤和宝日希勒煤,在N2气氛下热解过程中汞析出和汞吸附的特性.热解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热解过程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随热解温度升高,汞释放率急剧上升,在600℃时两种煤中汞释放率达90%以上;被释放的汞蒸气中以元素汞为主.随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加热速率的升高,煤中汞释放率显著增加;汞析出仍以元素汞为主.考察了四种吸附剂活性炭、飞灰、Ca(OH)2和5%KMnO4改性Ca(OH)2,对大同煤热解气体中汞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四种吸附荆的单位汞吸附量均增大;其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汞吸附能力,吸附率达92%以上;飞灰和另外两种钙基吸附剂的汞吸附率在73%~8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纤维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活性炭纤维脱除燃煤烟气中汞的试验研究.采用Ontario-Hydro方法研究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利用三种不同活性炭纤维对实际烟气进行汞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烟气中气态汞主要以单质汞为主,飞灰未燃尽碳可以吸附气相汞;活性炭纤维对汞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表面含氧、含氮官能团以及水分对汞的吸附,特别是对Hg^0的吸附氧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对萘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萘溶液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萘的吸附量随着萘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呈略下降趋势,且温度对吸附影响并不大;溶液pH值对活性炭的吸附量影响也不明显;对萘吸附在30min内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较大,约为200mg/g;由吸附等温公式拟合结果显示为物理吸附,吸附能力顺序为:酸碱改性活性炭〉酸改性活性炭〉未改性活性炭。此外,还考察了用无水乙醇对吸附萘达饱和的未改性活性炭洗脱效率与时间的关系,浸泡90min,洗脱率达98%。  相似文献   

9.
以胶黏剂和颗粒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活性炭模块并测试了该模块的床层阻力、强度及对苯蒸气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了胶黏剂添加量和添加增稠剂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模块的优化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5℃,热处理时间5h,胶黏剂添加量10%以及充分冲洗掉增稠剂。在该制备条件下,模块成型的活性炭对苯蒸气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可达106.39mg/cm3,吸附速率为920.43min-1,与成型前相比吸附性能下降小于10%;床层阻力小于颗粒装填床层,抗压强度大于0.12MPa/c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适用于饮用水的高效杀菌材料,制备了新型臭氧改性的载银活性炭(Ag/AC),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表面酸性基团含量等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考察Ag/AC的晶体结构,以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实验菌,考察Ag/AC的灭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经臭氧改性30 min后,表面酸性基团含量显著增加了17.91%;臭氧改性能够明显增加活性炭的载银量。对比硝酸银和银氨溶液两种载银浸渍液的实验结果发现,臭氧改性的活性炭对银氨离子的吸附亲和力更强,当银氨离子浸渍质量浓度为50 mg/L时,Ag/AC的载银量比用硝酸银溶液浸渍的高3.14%。此外,采用银氨溶液浸渍可以显著减少银溶出,当Ag/AC的载银量为1.03 mg/g时,银溶出量为0.013 mg/L,低于饮用水中银离子的安全标准。臭氧改性的载银活性炭对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杀菌效率明显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当Ag/AC的载银量为1.03 mg/g、接触时间为4 h时,对自来水中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分别为100%和78.2%.  相似文献   

11.
通过活性炭吸附放射性同位素 131 Ba ,发现活性炭的吸附率与活性炭的粒径 ,温度、吸附时间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等有关。而活性炭的脱附率与冲洗液的体积、冲洗时间和不同的冲洗液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乙酰胆碱酯酶电极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酶电极基础上探讨了电极上的反应机理。以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活性为基础的抑制型酶电极的电极反应是:1)催化底物水解;2)底物中的I-被氧化为I2;3)底物氯化硫代乙酰胆碱分解产生的硫代胆碱含有的-SH基在银基汞膜电极上与汞生成硫醇汞盐。硫代胆碱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为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2,反应速率常数k=0.29s-1。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活性炭对有机蒸汽的实用吸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测定活性炭对空气中有机蒸汽吸附量的方法,并对方法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用此法测定了不同型号的活性炭对空气中乙酸丁醋的实用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
以金、银纳米及Au@Ag、Au-Ag合金复合纳米粒子为基底,研究尼古丁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讨论分子在4种纳米粒子表面的作用方式及可能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分子在金纳米和Au-Ag合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相同——垂直吸附,不同的是与金纳米粒子形成了稳定的N-Au键;由于银纳米粒子和Au@Ag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均富含大...  相似文献   

15.
选用活性炭吸附正丁醇体系进行固体在溶液中的等温吸附实验,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平衡浓度,并改进了测定表面张力的装置。所设计的实验方法既避免了与前置课内容的重复,又提高了实验精度和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三甲胺臭味是电冰箱贮藏食品产生异味中的代表物.通过实验得到多种活性炭吸附三甲胺的实验结果;筛选出能有效去除食品贮藏异味的活性炭吸味剂,给出了吸附净化效率并与日本、香港同类产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压流动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影响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有关,但孔径分布是主要的因素。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在0.5~1.7nm范围内时,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经多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略有减小并达到恒定值,孔容小和孔径分布窄的吸附剂的吸附量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亚硝基R盐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亚硝基R盐在汞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准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4,其被还原为其相应的氨类化合物;吸附符合福兰克林吸附方程,吸附系数β=3.63×105 L/mol,饱和吸附量Γs=1.00×10-10 mol/cm2,吸附因子υ=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