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进一步发展可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笔者拟降氮汤从1999年至2004年治疗本病8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失调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机,脾失健运是肾病型水肿的关键环节,慢性肾衰竭由于湿浊内停,上扰脾胃,可影响胃纳脾运的功能;脾不统血,血离经妄行可形成血尿;脾不升清,精微物质下泄,可出现蛋白尿;胃易生燥热,可耗气伤阴;脾胃为后天之本,对扶正固本方药疗效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聂教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采用辨证、辨病结合症状论治,以"抓主症"来辨证,确定主方,针对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肾小球性血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或症状分别进行加减化裁。在运用其他治法时,亦不忘顾护脾胃。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运用调理脾胃的食疗方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镜人论慢性肾小球疾病从脾胃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石蕴玉(200085)关键词:张镜人,慢性肾小球疾病,脾胃在张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中极其重视脾胃。现就慢性肾小球疾病诊治中,张老这方面思想的体现以及自己的体会阐述如下:一、脾胃──后天之本人之始生本乎...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转归.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复杂,多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及脏腑的虚损,标实则以湿、浊、毒、瘀等为主.此文主要介绍刘志龙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以治病求本,培补肾元为主;重视调理脾胃,顾护胃气;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并注重守法守方,介绍刘志龙教...  相似文献   

6.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均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通常分为四期: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及尿毒症期.肾衰竭期指肾小球滤过率(GFR)低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450~707μmol/L),明显贫血、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不同程度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肾复康Ⅱ号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氯沙坦钾组(对照组)和肾复康Ⅱ号方联合氯沙坦钾组(联合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肌酐等.结果 3个月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0.0% (P <0.05),联合组的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复康Ⅱ号方联合氯沙坦钾能更有效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可安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降浊清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大鼠7/8肾脏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观察连续给予降浊清丸12周的治疗作用,测定尿量,尿蛋白,尿中尿素氮、肌酐,血中肌酐、尿素氮及胆固醇含量;摘取肾脏称重,计算肾脏指数,并在光镜下进行肾组织形态学观察,并观察该药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 灌胃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降浊清丸可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尿量、尿蛋白、尿中尿素氮,并明显降低血中肌酐、尿素氮及胆固醇含量.病理学观察显示降浊清丸可部分修复肾切除模型大鼠的肾组织,表现为肾指数降低,肾小球直径减小,间质炎症减轻,并能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结论 降浊清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幔肾康延缓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肾3/4切除法复制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用慢肾康加入饮水中进行用药,观察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及基质成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值均显著降低;肾小球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沉积减少。结论:慢肾康有减轻肾小球纤维化及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以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及肾小球硬化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童安荣主任医师认为在治疗慢性肾衰时,在健脾补肾的同时,还应注重疏肝理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45例慢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辨证分为脾气(阳)虚、脾肾阳虚或脾肾气阴两虚。经过中药调理脾胃,通腑泄浊等治疗可改善症状。作者认为中医辨证有助于观察肾病时机体内在改变,并结合有关化验讨论了消化道症状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8,26(2):254-257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5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少阳病的患病情况及少阳病可能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和解少阳法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0-11月收集的5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家医院500例患者中咽于、耳鸣耳聋、目眩、口苦、胸胁苦闷等少阳病常见症状出现频数均〉20%,少阳病患病率为19.8%;近期有外感者患病率为42.6%,无外感者为1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肾气虚患者更易患病(患病率35.5%)。女性患病率更高(22.9%).与男性少阳病患病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状况、病程及年龄段的患者少阳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患病率外感后较高;少阳病患病率与肾功能状况、病程及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脾肾气虚型患者及女性更易患病;和解少阳法可以参考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5.
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学说入手,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血虚的相关性,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运用。笔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上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原则。治疗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生血法可以收获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减轻补铁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气血津液与脾胃在生理、病理关系方面的论述和气血津液临床证治的探讨,认为脾胃既是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也是导致气血津液病变的根本所在;由于二者相互间的生理关系,在气血津液因其他原因而发生病变后,也可影响脾胃而致脾胃发生病变。因而,在临证治疗中,无论证情有多么复杂,都应以脾胃为核心,或健脾、补脾、温脾,或运脾、和胃,导滞,治脾胃即所以治气血津液,治气血津液即当从脾胃做文章,启示了治气血津液病的门径,当从脾胃论治,又提出了气血津液病皆从脾胃调理论治的方法及临床验案,表明了用调理脾胃在治疗气血津液病中亦获良效,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所以,用调理脾胃之法,在临证时,只要能使脾胃强健,就能杜绝许多疾病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尤老师认为在危重病的抢救治疗中,强化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扶正祛邪",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预后,尤老师在诊疗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的过程中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而调理脾胃,贵在顺应脏腑生理特性,使脾升胃降,通腑泄浊。具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脓毒症、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中,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肾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肾与肝脾二脏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肾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肾论治高血压病,就是通过补肾填精、滋补肝肾、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祛痰诸法调理肾脏功能以调整阴阳,并配合健脾和胃、疏肝、柔肝之法使肝脾肾功能及阴阳平衡协调,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为中医临证提供新的理论借鉴。作者从中医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与肾脏的密切关系,现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脾胃论角度探讨真心痛的诊治方法。方法从历代医学著作中总结脾胃论角度诊治真心痛的理论基础和病因病机,归纳出如何从脾胃论角度辨证论治真心痛。结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真心痛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脾胃论角度把真心痛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脾阳虚、正虚阳脱四种证型,采用证型相对应的方剂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脾胃与心密切相关,从脾胃论治真心痛,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