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于猛 《发电设备》2012,26(1):5-8
在压力为8~10 MPa、质量流速为350~600 kg/(m2.s)、含汽率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直径为38.1 mm、壁厚为7.5 mm的六头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水平绝热布置。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很大,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临界压力附近趋近于1;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随含汽率增加而先增加,然后有减小的趋势;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也随质量流速增加而减小。并对用于计算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的试验关联式中的B系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海峰  吕玉坤  刘伟 《黑龙江电力》2012,34(4):270-272,277
随着发电机单机容量逐渐地提高,其对定子的冷却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笔者提出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电机定子蒸发冷却时的循环压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电机计算模型,通过对其计算分析,利用工质本身物理性质求解其放大倍数,然后通过案例获得了不同压力下和不同质量流量下放大倍数随含汽率的变化曲线,从而分析压力、质量流量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并验证了采用该模型研究定子两相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区加热法测量蒸汽湿度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并对探针汽液两相区流动压降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判定探针蒸发段管长大于水滴汽化长度的热力学检测标准,为保证探针在测量汽轮机排汽湿度时的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几套进口锅炉的汽水品质进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其锅筒內部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评价.从而提出了国产同型锅炉的锅筒内部装置的合理结构建议,可供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中汽,液两相流运动的流动结构,流动特性及汽,液两相流体的特性参数和基本数学模型,由此理论探讨了两相流体对锅炉设备水循环的影响,对热力设备产生热偏差、热应力的影响其加速热力设备化学腐蚀速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根据汽液两相流动阻力的计算式,推导出了流量敏感系数,出口焓值敏感系数的表达式。对直流锅炉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热敏感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热敏感性的影响,并对两种水冷壁管屏在热负荷不均时的温度偏差、焓值偏差进行了讨论,对直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汽液两相流动阻力的计算式,推导出了流量敏感系数、出口焓值敏感系数的表达式.对直流锅炉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热敏感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热敏感性的影响,并对两种水冷壁管屏在热负荷不均时的温度偏差、焓值偏差进行了讨论,对直流锅炉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供热系统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变截面通道汽液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供热系统、管壳式加热器和循环水泵组成的供热系统、加热罐和热水泵组成的供热系统等三种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流量为 1 5 0t h的供热系统为例 ,通过计算表明采用变截面通道汽液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供热系统经济性最好 ,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 2 0多万元。同时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升压特性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其最大出口压力可以达到蒸汽压力的 2 .0倍 ,完全可以满足供热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某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包内旋风汽水分离器结构对其分离效率的影响,通过应用Ansys-Fluent模拟软件分析其内部流体流速、压力状况及汽水分离状况,提出并确定新型汽水分离器的改造方案,对比分析两种结构的旋风汽水分离器的压降及分离效率。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旋风汽水分离器较改造前压降有所降低、分离效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从法规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讨论了电站锅炉产品的锅筒水压试验现行工艺,得出其试验压力、升压降压速度和保压时间在检验锅筒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更合理的水压试验工艺。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电力负荷峰谷差逐渐增大,火电必须参与调峰,不再带基本负荷。这些都使得锅炉水冷壁工质在超临界压力与亚临界压力之间不断变化,管内工质既可能为超临界压力水,也可能为汽液两相流,工质热物性变化大,尤其是30%THA工况水冷壁容易发生脉动、水冷壁多值性、停滞、动态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依托某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低负荷工况运行时对锅炉水动力安全性进行核算,校核锅炉受热面工作的可靠性并提出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工作原理。直接空冷换热管束内为复杂气液两相流动,分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通过垂直管内的液泛现象的出现,明确了液泛的定义。对直接空冷凝汽器逆流管束内的两相流型、液泛现象和压降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消除液泛的措施。为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方法对恒热流密度竖直热壁表面自由下降液膜冷却流动过程进行瞬态研究,建立了简化为二维问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选用RNG k-ε模型求解汽液两相湍流流动,基于VOF多相流模型结合自编程用户定义函数求解相变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得到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冷却降膜厚度在热壁不同位置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冷却降膜的流动过程中,其表面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波动。热扰动会降低液膜相界面流动稳定性,提高液膜流量能够抑制液膜表面波动,两种影响因素对于液膜的流动稳定性是相互抑制的。核态沸腾发生时,液膜内汽泡的运动、变化会对液膜相界面波动产生显著影响。瞬态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降膜冷却传热过程中表面传热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液膜的热稳定性受到入口液流量及壁面热流密度的耦合影响。根据汽液两相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测量凝析天然气流量,对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条件下槽式孔板的压降相关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了孔径比为0.50、0.60和0.75的槽式孔板气相压降倍率FG随Lockhart-Martinelli参数X、气体Froude数Frg和孔径比b变化的规律;将X、Frg和b作为变量对Murdock相关式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不同孔径比槽式孔板的压降相关式,并与前人建立的标准孔板压降相关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孔径比的槽式孔板,所提出的相关式流量计算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设计方案,对水平倾角20°的光管内汽水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发生的边界条件和可压缩容积、压力、质量流率等参数对脉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参数对2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规律性,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但部分参数对界限含汽率的影响则因试验条件而异;低过冷度下的光管内压力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大于高过冷度下的内螺纹管内压力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在不同系统参数条件下界限热流密度及界限含汽率的变化范围和脉动起始点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DG1000/170—1型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汽水品质试验的基础上,对其锅筒内部装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出了国产同类型锅炉内部装置的合理结构建议,可供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压缸合缸机组中对中轴封漏汽率须采用单独的变温度试验确定。影响中轴封漏汽率试验结果的主要参数包括高压调节级参数、中压缸进汽调节阀压损、中压缸进汽参数及排汽参数。以某60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对各项测量参数的测量偏差对中轴封漏汽率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再温度、中压缸排汽压力、及中压缸排汽温度对漏汽率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而其它参数的测量偏差则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小,试验中应尽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进热再温度、中压缸排汽压力、及中压缸排汽温度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闵行电厂先后安装了两台上海锅炉厂制造的400吨/时超高压中间再热锅炉(汽包压力155公斤/厘米~2,过热汽温555℃)。锅炉汽包内径1600毫米,壁厚75毫米,筒体直段长11886毫米,材料为BHW38。原设计汽包内部装置以铁丝网分离器作为一、二次分离元件,没有清洗装置。锅炉投入运行以来,在以二级除盐水(未作直流凝聚处理)作为补给水的条件下,汽包压力大于110公斤/厘米~2时,蒸汽品质即不合格,达不到铭牌出力。73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改进,加装了清洗装置。通过第二次改进,曾取得一定效果,在以除盐水作为补给水,锅炉装污率(?)1%,汽包压力125~127公斤/厘米~2,及目前高压加热器未投的情况下能满足12.5万瓩的出力,并有60~65%的清洗效果,但在压力较高和水位较高时仍有一定带水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朱志平  杨磊  乔越  曹颉  赵永福 《中国电力》2018,51(5):128-133
中国第三代核电选定乙醇胺(ETA)作为二回路碱化剂,但目前有关ETA汽液分配系数、高温分解特性研究不够全面,难以满足各种参数核电站的应用需求。采用高压釜模拟核电站二回路的工作压力与温度,采用特制取样装置得到了试验中汽、液两相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总有机碳(TOC)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汽、液两相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相对挥发度、热分解率及TOC含量;同时提出汽相总碱与液相总碱浓度比计算公式,用以评价汽液两相碱化剂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ETA汽液分配系数低,有利于提高二回路系统液相的pH值。在无氧条件下ETA的热稳定性好,即使300℃下热分解率也不超过1.0%/h;但含氧会加速ETA分解,其分解产物中存在较高质量浓度的铵根和较低质量浓度的甲酸、乙酸和乙醇酸。所得试验数据可以作为核电站二回路水化学控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单室平衡容器测量锅炉汽包水位的校正计算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单室平衡容顺在工业过程微机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用该平衡容器进行锅炉水位测量归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点研究密度校正和含汽率的校正计算,使锅炉水位测量更为准确,还举例分析了无校正时可能造成的水位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