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锌焙砂酸浸液中高浓度Fe3+和Zn2+对微量In3+的光谱测定存在严重的基体干扰,提出一种铟与锌、铁粗分离,并使铟得以富集的还原-共沉淀前处理方法。用Na2SO3溶液将锌焙砂酸浸液中大量Fe3+还原成Fe2+,调节溶液pH值为4.0~4.5,溶液中少量未被还原的Fe3+形成Fe(OH)3沉淀,In3+也以In(OH)3形式共沉淀而得到富集,大量Zn2+和Fe2+则留在溶液中。富集铟的滤泥用酸溶解,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铟。该方法对铟富集率达到98%以上,锌和铁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铟光谱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湿法炼锌中性浸出液中的杂质钻,对锌电解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多年生产实践表明,锌溶液中的钴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将使锌电积无法进行。因此,深度除钴成为国内外冶金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锌焙砂中性浸出液的深度净化,一般分两段进行:第一段为除铜、镉、砷、锑、锗和镍等杂质;第二段为除钴。除钻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氟、氯次氧化锌原料,研究出一种多级除氟、氯的湿法炼锌生产工艺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实现氟总去除率达80%以上、氯总去除率达90%以上。采用中浸液铜盐除氯-针铁矿法沉铁除氟氯、热酸浸出液针铁矿法沉铁除氟氯相结合的工艺,可使氟、氯等有害元素从溶液中有效开路,减小其对锌电积过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锌冶炼使用的锌焙砂、锌焙尘原料样用酸分解,加入氯化钡,使铅生成难溶共晶沉淀,使锡、铝、钛络合沉淀,并使铁、锰生成MnFeF_6式结晶沉淀,以抗坏血酸与硫氰酸盐联合掩蔽铜,在不需要分离的情况下,加入PH5.5缓冲溶液,以甲基百里酚蓝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的总量。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方法的相对偏差(RSD=?)为0.159%~0.205%,加标回收率在99.52%~100.40%之间,适合作为锌焙砂中铁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湿法炼锌过程中铟铁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锌焙砂的热酸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先还原高价铁后中和沉铟的方法,对湿法炼锌过程中铟铁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温度对Fe3+的还原率影响最大,在95℃还原3 h、锌精矿过量1.2倍情况下,溶液中Fe3+的还原率在95%左右;中和沉铟过程中终点pH对铟沉淀影响较大,控制终点pH在4.0左右,中和时间1.0 h,温度在80℃时,铟的沉淀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碳酸锌和碳酸镁溶度积的差异,本文开展了碳化沉淀法分离回收锌、镁的研究,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碳酸盐种类及用量、温度等因素对锌、镁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查明了中和渣浸出除杂液中锌、镁分离的调控方法。理论计算表明,以碳酸盐作为沉淀剂时,锌优先沉淀,且在镁离子沉淀之前,锌已沉淀完全。实验结果表明,相对Na2CO3、NaHCO3、NH4HCO3等碳酸盐,以MgCO3为沉淀剂进行镁、锌分离的效果更佳。实验所得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 ℃,碳酸镁过量系数1.20,反应时间90 min,加料速度2.10 g/min。在该条件下,锌沉淀率达99.99%以上,镁沉淀率低于0.10%,实现了镁、锌的有效分离。所得沉锌渣为碱式碳酸锌,纯度较高,可达到工业碱式碳酸锌合格品(HG/T 2523—93)的技术指标。该方法简单易行,锌、镁分离效果好,且锌、镁均可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净化含钴硫酸盐溶液的新方法。硫酸盐溶液是钴硫精矿硫酸化沸腾焙烧后的焙砂浸出液。 硫酸盐溶液含有不同浓度的钴、镍、铜、铁、锰、锌、钙、镁。采用氟化沉淀除钙、镁,而后用P_(204)钠盐萃取分离其它元素。净化后的含钴硫酸盐溶液可用来制取纯氧化钴粉及结晶硫酸镍。  相似文献   

8.
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极片粉浸出液为原料,采用铁粉还原法沉淀铜—硫化钠深度除铜—中和水解法除铁铝—氟化钠除镁工艺流程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铁粉加入系数1.1时,铜能大量沉淀,再次加入5倍理论量的硫化钠后,铜接近完全沉淀。调节溶液pH=4,反应时间2h,铁和铝接近完全沉淀。除铁后的滤液用氟化钠除去镁离子,设定反应温度80℃、氟化钠用量2.5g/L,镁去除率达99%。除杂后溶液中Cu2mg/L、Mg5mg/L,Al、Fe能控制在6mg/L以内,后续可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盐前躯体。  相似文献   

9.
锌浸出液三价铁直接水解赤铁矿法除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锌湿法冶炼赤铁矿法除铁新工艺,分析了硫酸盐溶液体系内三价铁沉淀氧化铁和二价铁沉淀氧化铁的不同之处,并对锌浸出液赤铁矿法除铁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无论理论还是实际都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预计其可以替代锌湿法冶炼工艺中传统的黄钾铁矾除铁法。  相似文献   

10.
Zn(Ⅱ)-NH_3-NH_4Cl-H_2O体系生产金属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NH3-NH4Cl溶液浸出锌焙砂、铸锌渣灰、铅厂烟灰,净化后电积锌。浸出过程在自然温度下进行,浸出液几乎不需要除铁。净化除杂温度低,除镉、钻容易。电积时电流效率93.78%,电能消耗2600~2750kW·h/t锌,比传统的ZnSO4溶液电积锌节约约15%的电能,且电锌质量远优于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锌烟灰制取碱式碳酸锌及活性氧化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康俊峰 《有色矿冶》2003,19(3):28-31
研究了锌烟灰经酸浸、净液、碳酸盐沉锌、焙烧等步骤制备碱式碳酸锌及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锌合金发展现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对锌合金产品的品种,用途做了详细介绍,阐明了大力发展锌的深加工产品对锌冶炼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微量添加元素对热镀锌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国内外就热镀锌浴中添加微量元素(如:Al、Ni、RE、Mg、Si、Bb、Pb、Ti)对镀锌层性能的影响和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中评述了这些研究结果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再生锌工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括锌金属和锌化合物在内的世界再生锌产量的增长速度为原生锌产量增长速度的3倍。到2005年再生锌将占世界锌消费总量的40%,再生锌工业已成为整个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评述了再生锌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锌精矿中锌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社红 《云南冶金》2009,38(5):52-54
建立了锌精矿中锌测定的新方法。对共存离子的影响、掩蔽剂的选择、掩蔽剂的用量以及锌标准加镉同收实验、样品加标回收实验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H5—6的溶液中选择碘化钾为掩蔽剂,碘化钾的用量大于5g镉才能掩蔽完全,锌标准加镉回收实验当镉量小于5mg时锌回收率达99.9%~100.9%,样品加标回收实验锌同收率在98%以上。该方法适用于锌精矿及含镉锌矿中锌的测定,结果与借助极谱仪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莱钢型钢区域的烧结、高炉进行了系统的锌分布及平衡研究。结果表明,265m2烧结机的锌金属带入量为0.88kg/t,主要由混匀料和冷返矿+灰带入(合计95.40%),由烧结矿和返矿带出(合计97.77%);1#高炉的锌金属带入量为0.85kg/t,主要由烧结矿和球团矿带入(合计92.45%),由重力灰和布袋灰排出(合计82.86%)。结合莱钢生产实际,提出了降低锌带入量及提高脱锌率的建议,如除尘灰、污泥等通过转底炉脱锌后再利用,通过高炉操作降锌等。  相似文献   

17.
在湿法炼锌的基础上,开发了硫酸锌溶液深度净化新技术,并通过采用一次隔膜电积法的新工艺制备获得了高级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工艺生产的锌产品含量超过99.998%,达到了高级锌的标准。通过进一步的工艺优化,采用一次电积方法可获得5N高纯锌,可为无汞锌粉生产等解决原料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长钢9号高炉入炉锌负荷进行调查及分析,采取适宜的高炉操作制度,提高高炉的排锌能力,对除尘灰的利用注意锌元素控制,从而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了锌在高炉内的富集和对高炉的危害,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和取得了较好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某含碳氧化锌矿的矿石性质,通过对其选矿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确定采用脱碳、硫化锌浮选、氧化锌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微量添加稀土对锌基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热镀锌镀液 (纯Zn、Zn <0 1 %Al、Zn <0 1 %Ni)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 ,对其所形成的锌基合金层在中性及酸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稀土元素能大大提高锌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同时对稀土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