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日本学者多年来对鲇鱼预报地震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日本开展地下电磁波垂分量法的观测和对地震前发生超低频电磁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山西电磁波台网2009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期间,山西省发生的M_L4.5以上8次地震获得的震前12个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测点震前异常资料,得出一些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地震前存在电磁波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区强震电磁波异常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吾先  金明培  马骏康 《地震》2003,23(2):77-84
从1992年11月开始实施了中日地震电磁波观测和研究项目,该电磁波观测资料真实完整地观测记录到丽江等29次近震电磁波异常的发展过程;对29个地震的特征作了对比观测研究,表明地震电磁波异常有3种发展类型,与之对应建立了3种地震电磁波预报规则;初步提出利用地震电磁波预报地震的模式;分析、讨论TOA电磁波监泅系统的优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地震电磁波观测找到了有效的前兆信息观测方法和监泅系统。这将对地震电磁波的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电气通讯大学教授芳野赳夫,以通过电磁波预测地震方法的开创和实际应用为目标,开始与苏联和法国进行联合研究。该方法是通过测定地下深处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在中等规模以上的内陆直下型地震发震前2—3小时,预测这类最令人发怵的地震的发生及其震中位置。利用这一方法,除了曾在事先预测到1983年2月茨城县西南部 M6.3直下型地震的发生及其震中部位之外,还在日本国内和欧洲获得几次引人瞩目的预测结果,作为利用电磁波的一种地震预测手段,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6.
浅谈超低频电磁波异常与相关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地震台多年来应用超低频电磁信息探索地震前兆所总结出的异常形态分别与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对应实例,揭示了U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 地震映震的一些初步规律,说明了电磁波是地震短临预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地震电磁波法作临震预报,发现地震的发震时间是有规律性的,仪器到的辽南发生的地方震和有些大地震,就是在预测的“发震时段”里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机控制采集处理震前电磁波观测实验系统,通过对1985年1月26日20时55分发生的隆尧M_L4.4级地震前所采集到的电磁波异常信息,分析、处理结果说明,应用微机控制观测实验系统有可能从众多的信息群中,找出与地震有关的优势频率,从而为研究震前电磁波异常参数与地震三要素关系提供科学数据,并比其它记录方式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一、仪器装置介绍<1>甚低频电磁波接收示意图.<2>253千赫电磁波接收示意图.<3>390千赫电磁波接收示意图.二、震前异常及分析4.9(M_L)级地震1982年12月10日02点16分北京怀柔县马道峪发生了4.9(M_L)级地震震中距我观测点约50公里我观测点在地震前  相似文献   

10.
凌芝 《山西地震》2000,(1):47-48
震前电磁辐射接收记录表明,河北张北地震前在北京,山西太原,河南安阳、洛阳记录到震前异常,这些异常全部在地震发生前结束,若在地震前能全面掌握这些异常,似能预报出河北张北地震。这些异常进一步表明电磁波接收仪能反映地震前兆。指出,为更好地发挥电磁波接收仪的作用,需要解决用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这20多年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前的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出现的异常信息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信息与地震三要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对电磁波的性质从电磁波产生的机制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及邻区Ms4.0以上地震前的电磁波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分布在甘肃省河西地区14个电磁波台站近6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个来发生在甘肃省及邻近地区的11个Ms4.0以上地震的电磁波异常特征。结构表明,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主要有低频脉冲和阵发性脉冲两类;异常信号出现的时间强度与地震的大小及距离远近有关,震级大、距离远的地震信号出现的时间早、幅度大;震源浅的地震异常信号强,累计持续时间长,其信号呈脉冲形式,震源深信号相对较弱,并显示低频脉动特征;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电磁波实验观测点为例,介绍了震前电磁波实验研究的观测装置和记录资料。通过对记录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初步分析讨论,认为震前电磁波信息的出现,同距震中100公里左右、M_s≥3.5级地震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电磁波异常”现象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M=7.0级地震前后楚雄地震台“磁引信”仪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发现主震前后出现的异常电磁波的波形、频率、振幅都不相同,并指出利用震前电磁波异常作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能性。本文还就地震辐射电磁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强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美  李开复 《地震研究》1990,13(4):353-360
本文报导了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架设于楚雄观测站的电磁波接收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后出,1985年一1987年4月停记前,以观测站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发生了18次M_L>5.0级地震,有15次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其余3次异常不太明显,当作无异常)。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观测是一种有希望的临震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都江堰地震台2类电磁波仪的震前记录进行分析,震前仪器记录到了电磁波异常现象:2006年6月21日甘肃文县5.0级、2006年7月22日和2006年8月25日云南盐津2次5.1级地震,这些说明电磁波监测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强震发生之前存在电磁波辐射的前兆现象,这是我国近年来通过大震考察所总结出的重要地球物理活动,我们称之为地震射电。唐山地震以后,利用手头现有的仪器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20.
地震电磁波前兆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河北省北部监测网区5个台的震前电磁波实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在燕山褶断带南麓发生的一组M_L=5的地震的震前电磁波异常特征,同时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