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在CIN Ⅲ级中明显高于CINⅠ/Ⅱ级(P〈0.05),在宫颈癌中,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Survivin mRNA在CIN及宫颈癌中过表达,推测Survivin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复发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检测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16E6与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34例CIN、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66,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315,0.483),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95,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056,0.627),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都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和CIN组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47,P=0.000).结论 宫颈病变级别增加与HPV16E6和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两种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EK与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癌石蜡标本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45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进行Hpa及DEK基因检测。结果(1)DEK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24.4%、10.0%。宫颈癌组织中DEK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X2=38.05,P〈0.01;)(2=5.77,P〈0.05);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24.4%和10.0%,宫颈癌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x2=31.69,12.94,P〈0.01)。(2)在宫颈癌组织中DEK基因表达与Hp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01)。结论宫颈癌组织及CIN组织中DEK、Hpa的表达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hit、Survivin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Fhit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于术前采用HC-Ⅱ法检测HR-HPV感染情况.结果 Fhit和Survivin表达成负相关(P〈0.05).Fhit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HR-HPV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Fhi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以上两者成负相关(P〈0.05).结论 Fhit表达缺失发生在CIN期,Survivin则参与了宫颈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并与HR-HPV感染导致的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Livi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甲状腺癌、58例甲状腺腺瘤、34例癌旁组织和2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差异,评价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甲状腺癌的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Livin阳性表达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瘤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39.65%,14.71%,和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Livin的阳性率明显增高,转移患者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Livin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Livin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癌组织82例,另外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5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45例,比较EZH2分别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H2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 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2.44%,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在CIN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生存有明显影响,且呈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呈阴性表达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ZH2有关(P 0.05),宫颈癌患者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EZH2有关(P 0.05)。结论 EZH2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存在相关性,EZH2可以作为治疗宫颈癌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vin及caspase-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及caspase-9在30例宫颈鳞癌、9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以及宫颈癌组织的表达逐渐增强。CINⅠ以及CINⅢ之间的表达率、宫颈癌组和CINⅠ、Ⅱ级之间的表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CINⅠ级与CINⅢ级和宫颈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及caspase-9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zrin和Survivi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CIN3、28例CIN1~2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Ezrin、Sur-vivin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2组(P0.05),Ezrin和Survivin在宫颈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和Survivin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Ⅰ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均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中FHIT表达的阴性率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FHIT表达的缺失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CN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宫颈癌中FHIT表达的缺失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3)。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143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标本共140例,其中HPV(-)宫颈炎23例、HPV(+)宫颈炎21例、CINⅠ级28例、CINⅡ~Ⅲ级2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3例。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miR-143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4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宫颈炎组织、CINⅠ级和CIN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型宫颈癌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miR-1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宫颈鳞癌新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urvivin、Smad4/dpo4、APC基因在大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大肠组织、80例腺瘤、80例腺癌中三种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5.0%、75.0%;Smad4基因为100%、95.0%、78.8%;APC为100%、80.0%、45.0%.结论 Survivin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和监测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新指标.Smad4基因突变或缺失不仅诱导大肠癌的发生还促进其发展.检测APC基因突变,有助于对肿瘤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urvivin、PTE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法检测Survivin、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Survivin表达率较高(P〈0.01,P〈0.05)。而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PTEN表达率较低(P〈0.01)。此外,胃癌中survivin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61,P〈0.01),PTEN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2,P〈0.01)。结论Survivin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检测及胃癌愈后判别的标志物之一;PTEN基因的失活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徐璇  刘珊珊  龚萍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630-1632
目的探讨Livin基因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对5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液细胞中的Livin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Livin基因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中Livin阳性率低于复发组(P〈0.05);Livin表达阳性组的耐药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Livin基因的过表达可能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并可能是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鼠丘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NGB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改进的Mamarou法制作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采用RT-PCR检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丘脑组织中NGB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伤后30min脑组织中NGB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而24h时则有所下降,48h又上升达高峰。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丘脑组织中NGBmRNA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后应激及继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瘤癌变过程中其表面腺管开口变化与PCNA、survivin mRNA在各型腺管开口中表达关系的研究。方法标本分别以腺管开口类型及病理组织学分为6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PCNAmRNA在大肠黏膜腺管开口Ⅰ型、Ⅱ型、ⅢL型、Ⅳ型、Ⅴ1型、ⅤN型6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3)、12.5%(1/8)、38.9%(7/18)、66.7%(12/18)、75.0%(3/4)、100.0%(9/9),survivin mRNA为0%(0/13)、12.5%(1/8)、22.2%(4/18)、44.4%(8/18)、50.0%(2/4)、77.8%(7/9)。PCNA mRNA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癌6组中分别为0%(0/10)、16.7%(2/12)、35.3%(6/17)、63.6%(7/11)、75.0%(6/8)、91.7%(11/12),survivin mRNA为0%(0/10)、8.3%(1/12)、23.5%(4/17)、45.5%(5/11)、50.0%(4/8)、和66.7%(8/1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在腺管开口类型分组其表达强度变化,能较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状态,并且与病理类型分组得出相同的结果,能即刻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普通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抗原(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SMA、P63在6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病、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增生病变(1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纤维腺病及13例乳腺导管上皮轻、中及重度非典型增生病例)中,三种抗体均显示病变导管周围肌上皮层完整阳性,呈花环状结构,染色强度均为2+-3+;在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中,显示肌上皮细胞层3+完整阳性的导管数/病变导管总数的结果分别是:CD10抗体为92/384(23.96%)、SMA抗体为185/384(48.18%)、P63为80/384(20.83%)。三种抗体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有差别(P〈0.05)。另外,SMA抗体染色有6/15(40%)病例显示所有导管肌上皮层2+/3+完整阳性,CD10和P63抗体各为4/15(26.7%)病例阳性。抗体表达阴性率分别为CD10:170/384(44.27%),SMA:74/384(19.27%)、P63:127/384(33.07%);在30例乳腺浸润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三种抗体染色肌上皮细胞均显示阴性结果。结论CD10可成为继SMA,P63后又一个肌上皮细胞标记抗体,对判断乳腺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存在与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HSP_70与p57^kip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HSP_70和p57^kip2皿的表达与其Enneking外科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切片中HSP_70与p57^kip2的表达,并与13例骨软骨瘤作对比。结果随着骨巨细胞瘤Enneking分期的升高,HSP_70的表达强度增加,而p57^kip2的表达强度减弱。1-3期骨巨细胞瘤的HSP_70阳性率分别为22.2%、88.9%、100%,1~3期骨巨细胞瘤的p57^kip2弘阳性率分别为88.9%、88.9%、33.3%。HSP_70与p57^kip2表达存在负相关(r=-0.54,P〈0.01)。HSP_70在侵袭性强的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p57^kip2在侵袭性弱的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结论HSP_70与p57^kip2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其外科分期和预后判断的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及p21^WAF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1^WAF1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与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及p21^WAF1蛋自在80例乳腺癌组织及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有49例阳性表达(61.25%);而8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只有3例弱阳性表达(3.75%),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p21^WAF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乳腺癌组为0.78±0.095、正常乳腺组为0.65±0.055;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比乳腺癌组织高,其中乙酰化的组蛋白H3正常乳腺组为2.35±0.340、乳腺癌组为1.07±0.067,乙酰化的组蛋白H4正常乳腺组为3.44±0.202、乳腺癌组为1.11±0.086,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与p21^WAF1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和96.7%、66.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Snail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E-cad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0)。结论Snail mRNA过表达与E-cadherin mRNA低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卢笛  付云辉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482-1484
目的 探讨P73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结肠癌组织、12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73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和8.3%,二者阳性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1);淋巴结转移灶组的P73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癌原发灶组(P<0.01),P73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χ2=8.01,P<0.01).P73与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87,P<0.01).结论 P73与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其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判断其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