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城 《美食》2007,(6):24-25
你知道吗?食物营养也很狡猾,不留神,它就从你手边偷偷溜走。每天,妈妈总是关心如何丰富宝宝的餐桌,让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长得壮壮的。可是在我们准备和烹制这些食物的过程中,食物营养会因为各自特性的不同而大量流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物营养究竟是通过哪些路线逃跑的。  相似文献   

2.
曹继磊 《中国食品》2011,(24):80-81
苦瓜太苦、柠檬太酸、大蒜太冲、粗粮扎嘴……热爱甜美、精细、香浓的食物——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通病。没办法,谁让从小这种口味就已经形成了呢。但是,在千年前,甚至只是四五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的确经常过"吃糠咽菜"的日子。那时,人们不会担心患上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可现在,我们却在为如何预防肥胖,如何减轻癌症的风险而发愁。所以,赶紧把那些"难吃"的食物找回来吧,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能够让我们更健康的营养物质,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哪些食物即使"难吃"也得吃。  相似文献   

3.
食材越多样,营养越丰富,但在加工食品盛行的当下,有些混搭食物却并非如此。"核桃燕麦片"、"果蔬营养奶",看起来食材多了,但营养价值却未提升。营养专家提醒,天然食物混搭最好,若是加工食品,购买前要看清营养标签。营养麦片猫腻多推荐:牛奶冲调燕麦片现在"奶香燕麦片"、"果味燕麦片"等混搭燕麦片在市场走俏,其取胜的原因在于良好的口感。但殊不知,号称果味燕麦  相似文献   

4.
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d 24h回顾法的食物数据、"称重法"记录的家庭油脂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均随收入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美食》2007,(1):27-27
如果你想尽情享受食物的美味.又要保证食物营养丰富的话.毫无疑问.你所享用的美食应该随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而发生变化。可以借鉴一下英国的12位营养师给出的建议.也许个别推荐离我们较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尝试享受这些健康美味的食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范小建副部长阐述了做好新时期食物与营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围绕食物与营养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唐新蓉 《四川烹饪》2001,(11):22-23
中国饮食和中国医药,自古以来就结缘很深。“药食同源”历来为众所周知。其实,传统医药理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启示也是多多的。原始社会,先民们仅仅为了生存采食植物和狩猎,而作为食物的动植物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给人造成痛苦甚至死亡。久而久之,生活经验使人们懂得了在寻觅食物时加以辨别和选择。与此同时,先民们也发现了,某种食物可以解除身体的某种不适,于是,当他们身体出现这种症状时,就有意识咀嚼这种食物来治疗之。就这样,借着人的“本能”而选择必要的食物来医治各种疾…  相似文献   

8.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有害物质,以免对人体产生影响,另外还是要尽可能多的保留营养物质,使食物更易于人体消化,当前冷冻干燥技术、非热杀菌技术,微波技术等都属于新食物加工技术,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影响食品当中的营养物质,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新食品加工技术对对食物营养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国昆 《食品工业》2021,(2):I0056-I0056
食物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食物有多种作用,不仅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而且是身体和器官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食物能够与生命、生活画等号,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对谁来说食物都是人们的"天"。在古代,生产技术、经济水平都不及现在生活的时代,先民们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也不像如今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健康,人们只希望食物充足,能够果腹,毕竟当面临生存问题时,又怎么会有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是建国以来指导我国食物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如何改善居民营养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为了很好地贯彻执行纲要的实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为迅速准确掌握每人每天食物群别及营养素摄取量,按食物群别摄取量设计调查表,利用计算机统计,这种简易营养调查方法与传统称重法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简易法不需调查对象每日记录摄取的食物量。因此获得结果迅速、简单。可望在个体营养指导和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阳 《食品指南》2013,(7):48-51
自从学了营养,经常有朋友问我:营养师吃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们每天都吃什么、怎么吃呢?我觉得这些问题挺好玩的,因为营养师也是人,也是和别人一样一日三餐吃饭,吃的也都是市面上有的普通食物。但是既然瞳些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和搭配上确实会比常人更花些心思。我把对家中一日三餐的安排和朋友们分享一下,看看营养师的三餐是怎么吃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营养摄取与保健中心”对4万名各种年龄结构的人发出了一张“营养知识测验”试卷,提出了12个极为普通的有关营养知识的问题,但是没想到在收到的3万多张答卷中,平均分数仅为51.6分,也就是说平均有将近一半的试题答错了,这说明一般人的营养知识是很不够的,下面是12个问题及其正确答案: 1、只要吃多种不同的食物,便能得到适当的营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吃多种不同的食物并不能保证营养良好。对  相似文献   

14.
到市场买菜、去餐厅点菜、在家做家常菜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问题,同一类食物如果颜色不一样,他们的营养功效还一样吗?  相似文献   

15.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人们餐桌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不要多吃",均衡饮食才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利器,这是营养学家的说法。但从个体而言,食物还是有"好坏"之分的,虽然这种"好坏"只是相比较的结果,却也造成了人们对某些食物的偏嗜。然而,若处理不当,这些由人们"精选"的好食物反而会变成损害健康的"毒药",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6.
当日历翻到11月1日,这让我们想起这一天是全世界素食崇尚者的节日——素食节。同时,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素食的课题了。因为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人在崇尚素食这种特殊的饮食营养方式。素食者根据自己的信念,不吃那些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活物”,而特别崇尚于蔬菜和水果,当然还有属于植物性食物的各种谷物。他们认为自己的习惯与嗜好很健康,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一项新的食物加工技术给老人院的食品准备带来了革命。原先的糊状食物已经过时。食物将先被加工成粉末随后重新做成食物的形状。甚至可能直接3D打印出食物。看着是鸡肉,吃着风味也是鸡肉,但是口感硬度却完全不是鸡肉:谁品尝过这种食物就会感到惊奇。"基本上这种食物的口感就如同奶油一般,入口即化"来自不莱梅港的Biozoon公司的创始人,Matthias Kück描述道。Biozoon便加工这种食  相似文献   

18.
强化赖氨酸面粉对人群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利用率又取决于食物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是粮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谷类食物的氨基酸评分为44,因而影响了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此,在谷类食物中强化适量的赖氨酸,可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有研究表明如在面粉中添加赖氨酸0.2%,面粉蛋白的生物价值可由47提高到71,学龄儿童食用这种赖氨酸强化食品一年后,身高、体重和抵抗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非定态食物"指外观表现为单一食物,但其原料构成和成分变化不定,在消费环节无法判断其构成和成分的食物,如稀饭类食物。本文拟调查山东、江苏省部分城市居民日常膳食中的"非定态食物"种类、食用频率,了解其在整个膳食中的食物比重和营养贡献比例。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山东济宁、淄博,江苏南京、常州地区抽样调查,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非定态食物的消费状况和摄入量进行调查。结果:828名被调查者的一日膳食中,非定态食物的食用率为86.2%,地区、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非定态食物的定态原料主要为谷类和干豆,被调查者中这两类食物非定态消费的摄入量达到本类别食物总量10%以上者分别为69.1%和25.7%,达到50%以上者分别为11.0%和22.5%。非定态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占比中位数分别为:能量13.2%、蛋白质14.4%、碳水化合物18.5%;非定态食物贡献的B族维生素、多数微量营养素的占比也均在10%以上。非定态食物的摄入量、营养素占比具有地区差异,山东调查点明显高于江苏调查点。结论:非定态食物的食用率较为广泛,涉及食物品种较多,摄入量和贡献的营养素占比较高,在整个膳食中的地位较为可观,是影响营养评价准确性和制约营养指导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提高膳食调查中涉及此类食物的质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状况,为更好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99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个县内随机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通过记账法对2013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9 346所供餐学校中,各类食物供应量偏低的比例均已超过50%,其中鸡蛋、豆制品、牛奶等供应不足的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1.5%、96.5%和79.9%。小学和初中、不同季节、不同供餐模式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食堂食物供应情况呈现小学优于初中、春秋季优于夏冬季、食堂供餐优于企业供餐等特点。结论:我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普遍不足,应加强食堂配餐指导,增加蛋类、豆制品和奶类食物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