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一、昆虫激素研究发展的背景昆虫激素可分为外激素和内激素。外激素又名信息素(pheromone或semiochemical),乃指昆虫体内分泌到体外并能引起同种昆虫的某种特殊生理效应和特定行为的超微量物质。外激素包括: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集合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追迹  相似文献   

2.
《农药》1976,(2)
(一)昆虫激素的种类: 一般讲,昆虫激素分为两大类:内激素,外激素。内激素包括脑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滞育激素等,是由昆虫体内特有的腺体所分泌,经血液传导到全身,在不同发育时期内,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滞育(休眠)、生殖等生理功能起着调节控制的作用。外激素又称为信息激素,由雄性或雌性昆虫的特有腺体分泌到昆虫体外,对它同种伙伴发出的化学信号,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帮助获得昆虫生活中的种种基本需要,例如生殖,寻找食物,群聚活动、自卫等。现在已经发现的昆虫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迹外激  相似文献   

3.
沙蚕毒系农药如杀螟丹(巴丹)、杀虫双、易卫杀等是有别于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新型杀虫剂,是仿天然物质——沙蚕毒素模拟合成的仿生性农药。由于这类农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那样作用于胆碱酯酶,也不同于有机氯那样的神经毒剂,而是使昆虫中毒后产生兴奋、痉挛,机体失去反应和紧张  相似文献   

4.
历来,以昆虫为对象的生理活性物质的探索,其研究对象仅限于靶标器官,由于数量的限制故而困难重重,尤其是有关肽激素的知识更需有长期的积累。但是,最近利用高速液相色谱法的分离、精制和微量氨基酸分析技术已成为有效的手段,再加之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昆虫肽的研究有了飞跃的进步。仅在过去5年间,以羽化激素开始,又从昆虫中分离出前胸腺刺激激素、利尿激素、肌走性因子和性信息素合成促进肽等,并阐明了它们的化学  相似文献   

5.
手性2-辛醇是液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性原料,也是合成类固醇、维生素E和昆虫性外激素(生物杀虫剂)等许多光学活性药物和农药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具有广阔的市场,产品的国际售价约6.4万元/kg。通常化学法生产手性2-辛醇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使用剧毒的马前子碱,且需反复拆分若干次。现已利用酶工程技术,以化工厂副产品外消旋2-辛醇为主要原料,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制备的手性2-辛醇的光学纯度达98%。  相似文献   

6.
现已充分证明,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如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酯酶(Est)等都能被各种外源(xenobiotics)或内源(endogenous)化合物所诱导(in-duce)。解毒酶系的诱导高表达,显然能使昆虫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增加,代谢加速,从而使昆虫产生暂时的耐药性(tolerance),以帮助昆虫渡过“危险期”。但这种由诱导产生的耐药性不具遗传性,与具有遗传性的抗药性不同,后者已有很多专著,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前者  相似文献   

7.
引言关于控制释放的定义、功能和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可以说凡是了解其应用的人对此各有解释。有人把它当作解决农药喷撒和使用问题的灵丹妙药,而另一极端是有人把它看成为延长害物化学防治的“最后一手”努力。然而控制释放剂型可使效力短暂的农药增加持效性,使如昆虫性外激素可能用于植物保护方面,其重要性可能还没有被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合成技术是当前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在药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代"进行分类,就不对称合成技术在昆虫性信息素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介绍了Sharpless环氧化等反应在性信息素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昆虫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产物中含有的大量组分油酸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种鳞翅目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顺-9-十八碳烯-1-醇乙酸酯与顺-9-十八碳烯醛,并通过NMR、IR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油酸经四氢铝锂还原后,再经乙酸酐酯化得到的顺-9-十八碳烯-1-醇乙酸酯和经氯铬酸吡啶■盐(PCC)氧化得到的顺-9-十八碳烯醛的总收率分别为88.0%和66.0%。该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短、收率高,解决了PCC氧化反应中Cr~(3+)残留问题,实现了2种昆虫性信息素的简便合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近年开始研究和开发合成昆虫性信息素。该公司计划利用本厂合成香料的中间体来生产廉价的昆虫性信息素,争取市场领先地位。预期在1983年首先在茶叶上实现商品化,以后再在果树、水稻、十字花科蔬菜上推广应用。该公司预测昆虫性信  相似文献   

11.
《医药化工》2005,(8):39-39
手性2-辛醇是液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性原料。也是合成类固醇、维生素E和昆虫性外激素等许多光学活性药物和农药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具有广阔的市场,产品的国际售价约6.4万元/kg,现在利用酶工程技术,以化工副产品外消旋2-辛醇为主要原料,在常温常压进行,制备的手性2-辛醇的光学纯度达98%,该技术能源和设备投资少,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约4000—5000元/kg。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自1967年 Roller 等对天然蚕蛾(Hyal-ophera Cecrapia)的保幼激素进行分离鉴定结构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其类似物的合成和应用的大量工作,并集中于经济昆虫的增产以及害虫防治方面的研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Ugi-4CC(four-component coupling)反应5-氨基噻唑的合成方法合成了9个2,4-二取代5-氨基噻唑,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IR确证,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经IR确证;实现了重结晶法提纯目标化合物,相比文献柱层析法,提高了合成效率,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结果使该方法更具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4.
tbebufenozide(代号RH-5992)系新颖非甾族合成拟蜕皮剂,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IGR)作用。其化学结构为N-叔丁基-N′-(4-乙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酰肼,是以罗姆-哈斯公司的杀虫剂抑食肼(RH-5849)为原型发展而来。据报导,罗姆-哈斯公司的抑食胼对昆虫的蜕皮素受体(EcR)具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早熟,使幼体蜕皮致死。抑食肼尽管与天然蜕皮甾族激素分子结构不同,却具有蜕皮甾族激素的活性。这  相似文献   

15.
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苯甲酰基脲衍生物是1973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它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蜕皮而死亡。1976年苏州大学(原江苏师范学院)合成了苯甲酰基上邻位只有一个氯原子的苏脲1号[1-(2-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七年来对它的物理及光谱性质、药效、毒理、合成路线、分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苏脲1号具有高效、安全、合成简便等特点。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苏脲1号类似物,即保留分子结构中苯甲酰基邻位一个氯原子,同时改变另一个苯环或环上取代基时,观察药  相似文献   

16.
Г.  АФ  冀人 《世界农药》1989,11(4):13-21
昆虫蜕皮激素——蜕皮素(ecdysone)及其由植物中分离的结构类似物——植物蜕皮激素(phytoecdysone)在害虫防治中未获实际应用。其一,因为它们的合成或由植物原料中的分离十分繁难,致使它们价格昂贵;其二,它们在注入昆虫幼虫的血淋巴时,能强烈地破坏昆虫的蜕皮过程,但不大渗入昆虫的角质膜。蜕皮素破坏生物合成时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参  相似文献   

17.
液相及气相色谱仪已得到广泛利用,但液相色谱仪应用范围还不够宽。如何扩大应用是科学家们所希望的。现在有两个途径:一是找寻新的分离或萃取剂,一是改进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文章主要从理论上及数学计算来阐明色谱柱放大的可能性及最优直径及长度,并提出在色谱柱加压的可能性。试验是以栎树的昆虫所分泌的外激素为试样,经反应及分离等制备过程,将外激素的母体或外激素本  相似文献   

18.
不少文章都介绍了有关各种二苯醚类及环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它们除具需光性外,还具有脱色等作用。对于这些作用机理的产生,很多人认为主要为:(1)抑制叶绿素的生化合成;(2)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化合成;(3)破坏类囊体的光氧化;(4)阻碍光合作用和呼吸电子传递系统;(5)抑制ATP的产生;(6)植物的应激反应等。然后,最近经用单细胞绿藻  相似文献   

19.
虽然合成有机农药已在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诸如食用作物残留、害虫机体农药抗性发展等消极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远比常规化学杀虫剂更安全更富选择性的合成性信息素无疑是一种有希望可供选择的手段。 1971年,日本已验明小卷叶蛾类和桔黄小卷叶蛾同属昆虫性信息素成份。此后,随着微量化学技术令人瞩目的进展,现已验明50多种害虫信息素的化学成份,并广泛用于昆虫行为研究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昆虫合成性信息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拟除虫菊酯的发展情况对于合成拟除虫菊酯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的了解的逐步进展以及相应的商业开发,可在(表1)的化合物顺序中反映出来。尽管有些化合物对某种昆虫在生命史某一环节上特别有效,然而经验表明,针对表中所选的两种昆虫的活性水平能够恰当地为这些化合物提供在实际价值上有用的一般说明。 Staudinger和Ruzicka合成了一些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并试验其杀虫活性,研究了结构-活性关系,从而奠定了产生活性必须具备的现代概念。然而,最初商品化的重要进展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