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采用右肾切除+高脂饮食+STZ制作糖尿病肾病模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DNE组,采用STZ制作糖尿病肾病模型后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第12周末测定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Ccr),免疫组化观察肾CTGF表达情况。结果DN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Ccr)及CTGF的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或P<0.01),DNE组明显低于DN组(均P<0.05)。肾局部CTGF与尿蛋白、肾小球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CTGF表达升高,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而减轻DN损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李  杨教会  田青  邓惠玲 《中国药师》2011,14(6):841-842
目的:观察自拟芪莲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消渴丸组19例给予消渴丸10丸,bid;芪莲汤组43例给予自拟芪莲汤,每日1剂。15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耐量实验2h血糖(2hPG)、血清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及24h尿蛋白排泄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消渴丸组空腹血糖控制较好,芪莲汤组在餐后血糖、24h尿蛋白排泄量及血脂控制优于消渴丸组。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莲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宁颗粒剂治疗大鼠C-BSA肾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肾宁颗粒剂对大鼠C BSA肾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6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宁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肾复康组、泼尼松组 ,每组 8只。以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 (C BSA)造成大鼠膜性肾炎模型 ,第 2wk末起每周测定 1次 2 4h尿蛋白 ,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浆白蛋白、肾功能、前列腺素等 ,并做病理检查 ,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肾宁颗粒可降低C BSA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含量 ,以高剂量组起效最早 ,效果最显著。肾宁颗粒剂可升高模型大鼠血浆白蛋白含量 ,降低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含量 ,能降低C BSA肾炎大鼠血浆血栓素B2 (TXB2 ) /6 酮基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值 ,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结论 肾宁颗粒剂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炎大鼠尿蛋白含量 ,高剂量可升高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 ,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作用同肾复康作用相似 ,优于泼尼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nephfin表达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小球中nephr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肾小球nephrin表达显著减少,而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P〈0.05),且蛋白尿的程度与neph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肾小球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TNF-α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氟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8周,并设立相应对照组.观察药物对大鼠血糖、m脂、尿蛋白、肾功能以及血清和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氟伐他汀对各组大鼠血糖(P>0.10)、血脂(P>0.10)无明显影响,但能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P<0.01)、降低血清TNF-α(<0.05)和肾脏TNF-α的表达(P<0.01),减轻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增生.结论 氟伐他汀可能通过对TNF-α的抑制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减轻肾脏病变,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且此作用不依赖于他汀类药物的凋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红霞  温宪春  宋娟  苗术 《中国药房》2010,(19):1738-1740
目的:研究二冬颗粒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模型、二甲双胍和二冬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二冬颗粒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FBG,抑制FFA的产生,降低血胆固醇和LDL-C、MDA水平,升高SOD活性。二冬颗粒可保护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免受破坏。结论:二冬颗粒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增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制备高脂高糖+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小剂量枸杞多糖干预组(250 mg·kg-1·d-1),大剂量枸杞多糖干预组(1 000 mg·kg1·d-1).观察糖尿病大鼠成型各阶段肾脏的氧化应激状态,枸杞多糖干预后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状态,肾功能改变及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在高脂高糖喂养阶段已出现肾脏SOD降低,成型12周时SOD降低,MDA升高,SOD/MDA降低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小剂量枸杞多糖干预使糖尿病大鼠肾脏SOD升高,MDA降低,SOD/MDA升高,并能使肾功能明显好转.肾脏抗氧化能力与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苷、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枸杞多糖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占糖尿病90%以上。该病发病率急剧增加,仅次于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因此,建立较为理想的T2DM大鼠模型有助于进行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高脂乳剂给Wistar大鼠灌胃,使其先产生胰岛素抵抗,再结合两次给药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在短时间内成功制备了T2DM大鼠模型,并连续监测该模型大鼠动态血糖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沉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肾阴虚大鼠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灌胃结合小剂量STZ(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后灌胃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沉提取物组、罗格列酮组,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及血清cAMP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高脂乳结合小剂量STZ加氢化可的松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值≥16.7 mmol/L,其cAMP水平为(1.32±0.04)mmol/L;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沉提取物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空腹血糖值及cAMP水平(P<0.01)。结论六味地黄汤改善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可能与其降低cAMP水平有关,其水提醇沉提取物可能是六味地黄汤改善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与人类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体质量180~220g的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高糖组(HH)、高脂高糖+60Co照射组(HH+R)、高脂高糖除抗氧化剂组(HH-AntiO)及高脂高糖除抗氧化剂+60Co照射组(HH+R-AntiO)。HH+R组和HH+R-AntiO组于实验第15、30、60天给予剂量为4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在指定时间点检测各处理组动物的氧化应激指标,实验第60天时进行静脉糖耐量实验。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mg/kg),每周1次,连续4周,大鼠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进行胰腺灌流实验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各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改变。第60天时,除HH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出现胰岛素抵抗。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后,大鼠出现比较稳定的中度高血糖,其中HH-AntiO组大鼠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最为接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的两相性特点;同时胰腺中胰岛素也有一定的贮存量,约为对照组的40%。结论与遗传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转基因大鼠模型相比,本研究建立的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能更好地观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脂益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l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在实验开始后给予降脂益肝冲剂,同时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活饮用水灌胃,8周末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肝组织TXB2和6-Keto-PGFla含量及其比值(T/PG比值)。结果治疗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改善,6-Keto-PGFl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XB2含量、T/PG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降脂益肝冲剂对大鼠血浆和肝组织TXB2、6-Keto-PGFla的含量及其比值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痛风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卫和  曾嵘  王志琪  王宏宝 《医药导报》2008,27(12):1435-1437
[摘要]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痛风颗粒治疗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并设有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受试关节周径、关节腔组织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用药后,模型大鼠受试关节周径明显缩小,肿胀率下降(P<0.05,P<0.01),关节周围组织和血浆PGE2含量及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数量下降(P<0.05,P<0.01)。结论痛风颗粒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向炎症局部的聚集和炎症递质PGE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6只)和罗格列酮组(R组,8只),以正常大鼠(N组,6只)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环氧化酶-2(COX-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DN组尿蛋白、BUN、SCr、肾脏COX-2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N组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下调;而R组大鼠上述各项检测指标明显逆转;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OX-2蛋白及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N组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N组,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COX-2表达,发挥不依赖糖脂代谢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痛风颗粒抗炎降尿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痛风颗粒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性高尿酸血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步探究其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大鼠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和尿酸(uric acid,UA)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大鼠足肿胀率、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血尿酸值、白细胞计数及肾脏重量系数。结果:痛风颗粒能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足跖肿胀以及患肢压力和步态积分,并能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尿酸水平,高剂量痛风颗粒能明显抑制白细胞增生。结论:痛风颗粒具有抑制炎症及降低血清高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ig给予清胰Ⅱ号颗粒,其有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分别ig给予不同剂量(2.5、5.0 g·kg~(-1))的清胰Ⅱ号颗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中大黄素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给予不同剂量药物的大鼠血浆中大黄素的t_(1/2α)分别为(9.468±8.46)、(21.68±17.867)h;t_(1/2β)分别为(15.388±5.46)、(39.63±24.39)h;t_(max)分别为(2.500±3.479)、(5.333±3.266)h;C_(max)分别为(0.058±0.004)、(0.101±0.007)mg·L~(-1);CL分别为(33.027±9.365)、(9.405±5.846)L·h~(-1)·kg~(-1);AUC(0-∞)分别为(0.652±0.201)、(1.364±0.267)mg·h~(-1)·L~(-1),其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大黄素浓度检测方法,得到了相关药动学参数,可为清胰Ⅱ号颗粒后续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晓蓉  邢昌嬴  赵秀芬  钱军  刘佳  俞香宝 《江苏医药》2005,31(10):773-775,i0003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及CD2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24只,分正常对照(A)组、DN模型(B)组和MMF干预DN(C)组。饲养8周后行有关血尿生化指标和光镜组织学、透射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D2AP mRNA表达检测。结果MMF明显减少DN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预防血肌酐的升高。组织学显示C组大鼠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少,系膜增宽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明显改善。电镜下B组大鼠足细胞足突增宽,部分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膜增厚,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增多,C组大鼠以上病变都明显减轻。CD2AP mRNA表达在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结论MMF具有治疗SD大鼠DN的作用,并且在转录水平逆转肾皮质CD2AP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宁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SOD的活力及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宁颗粒高、中剂量组、茵栀黄组的ALT,AST,TBIL,ALP,GGT,MDA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肝宁颗粒各剂量组的TBIL均显著增高(P〈0.01),肝宁颗粒高剂量组的ALT,GGT,SOD,MDA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肝宁颗粒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肝宁颗粒剂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大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疗效略低于茵栀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18.
何首乌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何首乌颗粒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按血糖、血脂水平、性剐、年龄、病程、服药种类等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继续服用原降糖药及糖尿病运动饮食控制。试验组服用何首乌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3g。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服用45d。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有所下降,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餐后2h血糖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糖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C、TG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8.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首乌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型高血脂症有一定疗效,且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2种方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杨冰  王克华 《中国药房》2007,18(20):1524-1525
目的:探讨防风颗粒与利巴韦林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与经济学效果。方法: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随机均分为A、B组。A组口服防风颗粒40mg.kg-1.次-1,tid;B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10mg.kg-1.d-1,分3次口服,疗程均为3d。结果: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80.0%(P<0.05),成本分别为194.70、192.9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11.63、241.19。结论:防风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较利巴韦林颗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更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应用养血清脑颗粒4g,口服3次/d,并联合应用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4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25例,应用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5天。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眩晕症,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