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行肌间隙入路手术显露;B组35例,行传统后入路手术显露。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4d疼痛感觉程度(VAS),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椎体上下缘连线夹角),双侧椎旁肌面积;术前,术后第1、3及7天,末次随访时血肌酸激酶(CK)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4d及末次随访时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及3天CK水平、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旁肌面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椎体高度、Cobb角、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K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对椎旁肌影响小等优势,有利于保护肌肉软组织的血供,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白世明  刘中收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13-331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驻马店盘龙山医院接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41例)和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9例)。对比分析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68例,采用传统入路胸腰椎手术患者36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滑脱症18例,胸腰椎骨折18例;男性21 例,女性15 例,年龄19~72岁;椎旁肌入路手术患者32例,其中腰椎滑脱症16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16例,男性19例,女性13 例,年龄21~68岁。术中测量T12和L4水平椎旁肌入路间隙距中线距离并观察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比较两种胸腰椎手术入路患者手术效果JOA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有关影像学指标变化(Cobb角和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分离显露关节突和横突非常简便;在胸腰段和下腰椎该间隙距中线的距离不同,男性T12水平为(2.1±0.6)cm,女性平均为(1.9±0.7)cm;男性L4水平为(3.7±1.0)cm,女性为(3.3±0.6)cm。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94.1±13.7)min]、出血量[(91.6±16.9)mL]、切口长度[(7.6±0.8)cm]等方面均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41.8±19.6)min]、出血量[(218.7±32.3)mL]、切口长度[(17.4±2.1)cm]明显减少(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的恢复上结果相近,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从自然肌间隙进入分离显露,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显露简易清晰等优点,可用于大部分后路胸腰椎手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较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优越,手术时间短,术野暴露时间则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6个月时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切口裂开、螺钉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周德春 《四川医学》2013,(4):498-500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取出椎弓根系统72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VAS评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9.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胸腰段骨折椎体均获得了良好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清楚、患者恢复快、防止术后腰背痛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一种实用手术。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结果]本组35例患者,手术结果优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周缘皮肤坏死,均一期愈合。[结论]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戴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497-1499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体Cobb角,对2种手术入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1);2组病人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Cobb角改善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疗效,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患者疼痛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汤雄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91-1793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韩红福 《当代医学》2016,(18):73-74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80例无神经症状无须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即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椎旁肌组(43例)和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的传统组(37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率、术后引流率、术后腰背部疼痛VAS等指标。结果椎旁肌组的手术时间(75.3±17.9)min、术中出血量(13.9±40.6)mL及术后引流量(84.6±24.8)mL显著少于传统组[(92.8±14.9)min、(231.3±35.3)mL、(160.4±44.5)mL](P<0.05)。椎旁肌组的术后2、3周的疼痛VAS评分[(2.8±0.4)、(1.1±0.3)]显著低于传统组[(4.3±0.7)、(2.9±0.7)](P<0.05)。2组的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法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法,具有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更易恢复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Lin HB  Wu XW  Li RY  Che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9):1331-1334
目的 观察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3D-Viewer)辅助进行直视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的方法和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腰椎疾患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3D-Viewer系统下手术)与传统组各42例.采用腰椎椎旁肌手术入路,借助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直视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7天肌酸激酶水平、术后12个月MRI多裂肌横截面积萎缩比;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7天肌酸激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术后12个月MRI多裂肌横截面积萎缩比术后1年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微创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3D-Viewer技术操作使腰椎后路手术微创化,适应证较广,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lumba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ssisted by 3D-Viewer system under a direct vision and provide rationales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8 to September 2009,a total of 84 lumbar degeneraftve diseas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n=42 each).One group was treated operatively by 3D-Viewer system under a direct vision while another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perations.The lumbar paraspinal muscle approach was employed.Surgery was assisted by 3D-Viewer system under a direct vision.The operative du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volume,CK(creatine kinase)levels at Days 1 & 7 post-operation,atrophic rates of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bilateral muhifidus muscles on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t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were recorded.At Month 12 post-operation,the them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nd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effects post-oper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rophic rates of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bilateral multifidus muscles on MRI and the improvement rates of ODI(P<0.001);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invasiv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s(P<0.05).Conclusion The 3D-Viewer technique reduces the risk of damage. As an ideal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it may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for spi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骨科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TLIF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TLIF手术方式,2组患者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给予抗生素、脱水剂或激素。比较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对VAS JOA、ODI进行评分,并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治疗后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289、5.921、9.368、2.987、4.759、2.157、7.05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为87.2%(41/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8,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术口渗液、浅表感染、患肢麻木、脑脊液漏、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4.7%(χ~2=6.474,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创伤小,有利于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术后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三原子氧靶点注射和硬膜外腔注射激素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0例,在C臂X线引导下,实验组患者经小关节内侧缘行椎间盘穿刺,经椎间盘造影确认穿刺针位于椎间盘突出物的中心(靶点),注入40 ug/ml三原子氧10 ml,行靶点消融。对照组患者经小关节内侧缘行硬膜外侧隐窝穿刺,经硬膜外前间隙造影确认穿刺针位于突出椎间盘外,注入激素复合液(20 g/L利多卡因5 ml,曲安缩松40 mg,神经妥乐平7.2 u,维生素B122 mg)。观察近远期疗效,抽样复查治疗前后的CT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2周优良率分别为60.1%、59.3%(P>0.05),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6.0%、40.6%(P<0.01),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7.3%、32.6%(P<0.01)。6个月后2组随机抽出30例进行CT复查,实验组突出物消失11例,突出物缩小(≥2 mm)15例,变化不明显4例,对照组CT变化均不明显,仅密度降低。结论:三原子氧靶点注射微创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高于硬膜外注射激素复合液组,CT复查突出物消失或明显缩小,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退变性LS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MIS-TLIF+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和对照组(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融合时间、治疗前后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状况、手术情况及椎弓根螺钉准确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准确率、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腰椎融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MIS-TLIF治疗退变性LS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对在本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治疗组优良率67.5%,对照组优良率37.5%,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关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微创内镜手术中应用。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结果机器人辅助的内镜手术已成功应用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并显现出独特优势。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弥补了传统内镜手术系统的缺点,为进一步完善内镜手术提供了新的途经,并有利于远程手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2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0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26例。对照组49例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19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2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63.26%),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腰椎评分标准(JOA)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选取30例住院行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和传统手术(open lumbar discectomy,OL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比较2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后JOA、VAS和ODI改善率情况。结果 MSLD组及OL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2.8±0.8)cm和(5.5±1.8)cm,手术时间分别为(57.0±16.9)min和(72.0±30.5)min,出血量分别为(85.0±33.0)mL和(110.0±48.0)mL,住院天数分别为(10.2±2.5)d和(12.2±3.6)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时,MSLD组及OLD组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5.3%±8.3%和84.9%±7.6%,VAS改善率分别为86.4%±1.9%和84.4%±2.1%,ODI改善率分别为81.5%±6.3%和80.8%±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可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手术刺激,安全、可靠性好,但熟练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显微外科训练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郑江  李开南  刘莉  刘都礼 《重庆医学》2011,40(25):2499-2502,2505
目的 对比研究腰椎后路传统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对竖脊肌损伤程度的差别.方法 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不行手术,开放手术组(n=8)行传统开放后路手术,微创手术组(n=8)行微创后路手术.每组分别于术后3 d,1、2周,1、2、3、6个月取手术区域竖脊肌肌肉,分别石蜡切片行HE、Mass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脊柱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椎间盘镜下切除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得到完全治愈;而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脊柱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