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m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ms)和额顶枕颞区(480~-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面孔表情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in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ins)和额顶枕颞区(48~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情绪的唤醒度在情绪Stroop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网上发帖的形式招募27名在校大学生,比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对图片的颜色判别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①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反应时的主效应达到显著(F(5.130)=5.90,P<0.01),正性图片[(893±36)ms]和负性图片[(866±36)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828±43)ms]条件下长;②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正确率的主效应达到临界显著(F(5.130)=2.63,P=0.05),负性高唤醒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0.92±0.03)低于颜色方块条件下的正确率(0.95±0.02);③愉悦度的主效应在反应时上显著(F(1.26)=7.03,P=0.013),正性图片的反应时[(893±36)ms]大于负性图片的反应时[(866±36)ms];④唤醒度的主效应在正确率上显著(F(1.26)=5.63,P=0.025),高唤醒图片的正确率(0.93±0.17)小于低唤醒图片的正确率(0.95±0.09).结论 情绪Stroop效应可能更多地受到情绪刺激的唤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方法 13名受试者从事情感词汇的颜色判别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情绪词效价: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行为指标反应时间和反应正误率均无显著差异.ERP的F值参数映射示显著情感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枕区(200~220 ms);左前额及中央额区(270~300 ms);枕顶区(左560~580 ms、右620~630 ms).结论 任务无关的情绪词加工在不同阶段涉及广泛脑区,ERP在情绪研究和评价方面比行为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 16名受试者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按键判定4个项目中是否存在1个目标,其中目标和1个分心物可能具备颜色突出性.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应用2(分心物突出性:有、无)×3(目标:缺失、低突出性、高突出性)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99,29.79)=21.56,P=0.00).低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 (552.57 ±82.32) ms]和缺乏[(540.47±75.68)ms]条件下差异显著(t(15)=-2.489,P=0.025).高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527.14±77.84) ms]和缺乏[(527.77±78.31)ms]条件下无显著差异(l(15)=0.162,P=0.873).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知觉阶段(350 ~450 ms),分心物和目标的突出性效应分别出现在处理刺激新奇性的右额顶颞区和视觉加工相关的顶枕区,两者的交互效应存在于刺激熟悉性加工及分类相关的左颞区(450~ 600 ms).结论 高突出性目标的迅捷加工得益于早期其与分心物的并行处理以及后期左颞区熟悉性网络对其的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D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工具筛选出了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被试进行真人情绪面孔的负启动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发现2组被试对负性面孔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3.491,P =0.001),抑郁情绪组[(-66.992±198.051)ms]低于正常对照组[(121.386±154.270)ms];对负性面孔的正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4.546,P =0.000),抑郁情绪组[(-317.787±131.839)ms]高于正常对照组[(-128.083±116.260)ms],但对正性面孔正负启动条件下的启动效应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分别为正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29.618±135.978)ms,抑郁情绪组(-201.534±95.436)ms;负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0.658±143.446)ms,抑郁情绪组(32.033±120.625)ms].结论 提示2组被试都对正性面孔的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无显著区别;但两者对负性面孔存在差别,正常对照组能成功抑制负性刺激,而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则有过度易化效应和抑制不足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阈上和阈下情绪的Stroop效应.方法 通过网上发帖的形式招募52名在校大学生,分别使用阈上(30名被试)和阈下(20名被试)呈现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情绪条件下,个体对图片的颜色判别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①在阈上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116)=3.63,P=0.008),高唤醒正性[(781±60)ms]和负性[(787±63)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733±62) ms]条件下长;②在阈上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9)=5.14,P=0.031),高唤醒[(784±59) ms]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低唤醒[(761±55) ms]图片下的反应时;③在阈下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84)=2.50,P=0.049),低唤醒正性[ (661±52) ms]和负性[(667±56)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633±49) ms]条件下长;④在阈下呈现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1)=9.97,P=0.005),低唤醒[(664±51) ms]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高唤醒[ (638±50) ms]下的反应时.结论 阈上和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眼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结果,探索能反映图片情绪因素对人们影响程度的眼动指标,探讨人们观看情绪图片的眼动特征。方法根据40名被试对40张情绪图片的评分结果,挑选出5张有显著差异的情绪图片,分别定义为正性、偏正性、中性、偏负性、负性5种类型。以选出的5张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另选39名被试运用EYELINK-II眼动仪进行眼动实验,每张图片呈现20s,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分析眼动数据。结果注视点总数、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和平均瞳孔尺寸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在四个有显著差异的眼动指标中,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均与中性图片差异有显著性。注视点总数结果正性图片[(57.56±20.66)个]、负性图片[(51.82±20.54)个]均多于中性图片[(41.97±17.77)个];平均瞳孔尺寸结果正性图片[(1022.98±328.09)units]、负性图片[(1058.89±377.58)units]均大于中性图片[(831.60±265.98)units]。结论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特征有差异,注视点总数与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与平均瞳孔尺寸指标是评价情绪图片的较好指标,人们观看正、负性图片比观看中性图片时瞳孔更大、注视点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 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 1000/100 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连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两类接替关系:同类任务重复和异类任务切换.对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均行2(线索时程:长/短)×2(任务接替:重复/切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切换代价(切换减去重复):短线索[ (0.80 ±40.7) ms]与长线索[(15.0±33.3)ms]差异存在显著趋势(t(18)=-1.77,P=0.09).正确率切换代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线索加工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前额-后枕区(1 00 ~ 200 ms)、额顶-颞枕区(200~500 ms)以及额顶网络-枕区(500 ~ 900 ms).在任务执行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左侧额区(300 ~400 ms)和顶枕区(400~ 900 ms);任务主效应起始于右侧(500 ~ 600 ms)并扩散至双侧(600 ~ 900 ms)额中央顶颞区.结论 短暂线索不仅在线索加工阶段可早期启动额顶网络的准备,而且在任务执行阶段促进左侧额叶对线索的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结果,探索能反映图片情绪因素对人们影响程度的眼动指标,探讨人们观看情绪图片的眼动特征.方法 根据40名被试对40张情绪图片的评分结果,挑选出5张有显著差异的情绪图片,分别定义为正性、偏正性、中性、偏负性、负性5种类型.以选出的5张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另选39名被试运用EYELINK-Ⅱ眼动仪进行眼动实验,每张图片呈现20 s,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分析眼动数据.结果 注视点总数、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和平均瞳孔尺寸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在四个有显著差异的眼动指标中,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均与中性图片差异有显著性.注视点总数结果正性图片[(57.56±20.66)个]、负性图片[(51.82±20.54)个]均多于中性图片[(41.97±17.77)个];平均瞳孔尺寸结果正性图片[(1022.98±328.09)units]、负性图片[(1058.89±377.58)units]均大于中性图片[(831.60±265.98)units].结论 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特征有差异,注视点总数与平均注视时间、最大瞳孔尺寸与平均瞳孔尺寸指标是评价情绪图片的较好指标,人们观看正、负性图片比观看中性图片时瞳孔更大、注视点更多.  相似文献   

11.
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离断面神经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extrinsic (CNTF) in the regeneration of severed facial nerve in cats. METHOD: The facial nerve in temporal bone of adult cats were severed and the severed ends were connected with CNTF or saline applied at the connec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ere performed with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e for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t 2, 4 and 8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both CNTF and saline groups failed to exhibit muscular excitement by facial nerve stimulation, but the amount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4 weeks, the latency of the facial muscle excitement was 7.832+/-2.695 ms in CNTF group and 16.120+/-3.516 ms in saline group,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myelinated axon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435+/-318 vs 957+/-269, P<0.05). At the 8th weeks, the latency of facial muscle excitement was reduced to 3.125+/-0.165 ms in CNTF group and to a comparable level of 3.095+/-0.178 ms in saline group (P>0.05),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myelinated axons increased to 1,695+/-283 and 1,543+/-320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groups (P>0.05).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chwann cells was noted in both groups at this stage. CONCLUSION: Local application of CNTF may enhance facial early-stage nerve regeneration in adult cats, but its long-term effects remain unclea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成年猫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作用。方法 猫颞骨内面神经横断损伤后端端对合,局部应用CNTF作实验组,对照组用同等量生理盐水(SAL);于术后2、4和8周各组进行电生理、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技术结合免疫电镜观察及形态学分析。结果 术后2周两组电刺激面神经均未诱发面肌兴奋,有髓纤维计数实验组(834±326)、对照组(235±152)t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术后4周CNTF组,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实验组(7.832±2.695)、对照组(16.120±3.516);有髓神经纤维数实验组(1435±318)、对照组(957±269),有显著性差异。术后8周CNTF组,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实验组(3.125±0.156)、对照组(3.095±0.178),有髓神经纤维数实验组(1695±283)、对照组(1543±320),t检验(P>0.05),两组差异均无明显意义。但髓鞘厚度较均匀、结构尚完整,轴突再生明显,雪旺细胞增多。结论 局部应用CNTF在正常猫神经损伤的较早期(4周左右)有促进再生修复作用,但远期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汉字字形及语音工作记忆的损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 YL  Chen HB  Li SH  Cai XJ  Su W  W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7):438-441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汉语视觉语言工作记忆损害特点.方法 仿制并修订了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对确诊的早期P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汉字字形和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结果 PD组(20例)字形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的成绩(91.8%±1.9%)与对照组(25例)成绩(正确率91.3%±1.4%)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4,P=0.823).PD组(25例)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检查的成绩(正确率89.3%±6.3%)明显低于对照组(25例)成绩(正确率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7).根据声调和音节两个要素将测试汉字细分为同音同调、同音不同调、同调不同音、音调都不同4种情况,分别统计汉字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正确率,结果表明仅在同音不同调的情况下PD组的成绩(8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成绩(86.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左侧肢体起病的患者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成绩低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肢体起病PD患者正确率为88.0%±6.5%,对照组正确率为94.1%±5.1%,t=3.197,P=0.003).结论 早期PD患者存在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的损害,声调对于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受损起着重要的作用;字形性语言工作记忆相对保留.推测字形和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加工应用不同的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P300影响。 方法 对33例18~58岁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其中应激组17例,无应激组16例)和18名20~58岁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视觉脑诱发电位检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诱发下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取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进行病例组HAMA、HAMD总评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相关性分析。 结果 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高兴、中性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悲伤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都低于对照组,但仅无应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在高兴、中性、悲伤情绪面孔刺激后P300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对于高兴、中性面孔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减弱,情绪偏向影响发作期抑郁患者持续注意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认知差异,探讨倒置效应和结构变化在面孔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诱导启动范式,以16名正常大学在校男生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简化面孔和字母组合的相同视觉刺激,比较被试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反应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被试在加工面孔组比较刺激时受到倒置的影响而准确率显著降低[(79.03±10.53)%,(89.43±9.98)%,P<0.01];在加工面孔组的诱导刺激和比较刺激时均受到倒置的影响而使反应时间显著延长[(3720.40±607.71)ms.(2998.33±544.02)ms,(3521.80±1038.20)ms,(2750.87±867.13)ms,P<0.01],而倒置对字母组的两种刺激的反应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反应时和准确率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激活诱导效应对认知加工具有重要影响,在面孔认知的结构编码之前有一个认知启动的阶段.结构变化时倒置效应在字母诱导组的缺失和在面孔诱导组的显现,印证了结构变化和倒置效应对于面孔加工的草要意义,且该效应不能用认知难度的变化来解释.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of subjects'responses to the same visual stimuli under two different priming conditions,an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inversion effect and configural changes upon facial recognition.Methods Priming pattern was employed,and subjects were induced to recognize the same stimuli as schematic faces or three English letters under different priming conditions.The participants'accuracy and reaction times were compared in two priming conditions. Results Participants'accuracy of the comparison stimuli in facial priming condi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inversion effect((79.03±10.53)%vs(89.43±9.98)%,P<0.01);reaction times of priming stimuli and comparison stimuli were delayed by inversion effect significantly((3720.40±607.71)ms vs(2998.33±544.02)ms,(3521.80±1038.20)ms vs(2750.87±867.13)ms,P<0.01),and there was no influence of inversion effect upon the reaction times of English letter stimuli(P>0.05).Correlations of accuracy to reaction times reach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two conditions.Conclusion Priming effect make sense in the cognition,and there was a priming stage before the facial configuration.Inversion effect shows up in the face priming condition,and vanish in the English letter priming condition,which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figuration and inversion effect in the facial cognition.What's more,such effect can't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difficul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面孔表情加工对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正性、中性、负性三种面孔表情简笔画图片为刺激,31名受试者(男18例,女13例)执行隐含面孔表情识别任务,比较了不同性别的ERP差异波(正性和负性分别减去中性表情对应的ERP波形所得的“清绪波”)及N210(对应于文献中的N170)的异同。结果正性情绪波显著的差异在100-200ms的分布由左侧逐渐过渡到右侧、260-280ms分布于两侧但以左侧为主、360-380ms为前部;负性情绪波显著的差异在360-380ms分布在头皮右侧、500-520ms则在左侧并向后部扩布。女性面孔表情识别左半球的比右半球N21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不同性别间对面孔表情的神经加工存在差异,女性N210左半球加工速度迟于右半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女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加工速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名字分开、混合、倒转3种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进一步讨论在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时是否存在"异性相吸"。方法招募40名健康成年人选取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及中性名字各50个作为视觉刺激材料,采用eevoke软件测试被试在3种任务条件下对不同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结果在名字分开、混合和倒转条件下均显示出对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和中性名字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现为对女性名字反应速度最快〔(750.94±104.53)ms〕,其次为对男性名字〔(879.07±126.44)ms〕,对中性名字的反应速度〔(1 109.36±158.98)ms〕最慢。名字分开时反应速度快于名字混合和名字倒转,名字倒转时反应速度最慢。3类名字之间反应速度的两两比较也显示出对不同性别名字反应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条件下〔名字分开:F(1,19)=0.059,P=0.811;名字混合:F(1,19)=0.139,P=0.713;名字倒转:F(1,19)=3.592,P=0.073〕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对同一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对女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均快于对男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对中性名字的反应时间最长;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过程中不存在"异性相吸";刺激条件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影响对女性名字反应最快而对中性名字反应最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工作幸福感量表进行效度测评,为研究医院中青年临床医师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3所综合性医院内,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50名30~45岁的临床骨干医师为调查样本,采用工作幸福感量表(包括情绪体验量表和工作幸福感认知量表)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法及相关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效度测评。结果 回收有效量表246份,有效率98.4%。工作幸福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1;由于该量表是由情绪体验与工作幸福感认知两部分组成,分别进行主成分法检验。情绪体验部分由2个主要因子组成,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主成分分析析出初始因子总方差解释率达59.94%,条目解释比例达88.9%;认知部分由8个主要因子组成(报酬与福利满意度、奖励与认可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同事满意度、管理者满意度、工作程序满意度和人际协调满意度),主成分分析析出初始因子总方差解释率达61.54%,条目解释比例达83.3%。结论 量表具有可接受的结构效度,在对部分条目进一步完善后可以应用于医院工作者工作幸福感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