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李  楼秋丽  马韩飞 《新中医》2017,49(5):14-1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价]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ADL评分、MMSE和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降低患者依赖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评价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共204例,对照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各51例。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指南进行治疗,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联用10天醒脑静注射液、刘氏菖郁汤、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注射液。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简化改良Rankin评分问卷(smRSq)进行90天依赖情况随访。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0天后,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NIHSS评分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83)。90天后刘氏菖郁汤组依赖情况低于对照组(P<0.0083);刘氏菖郁汤合醒脑静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2);与对照组比较,刘氏菖郁汤组获得生活自理的比值比为3.1[95%CI(1.406,7.747)]。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早期使用刘氏菖郁汤10天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可降低90天时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和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Th1、Th2百分率和Th1/Th2比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h1、Th2百分率、Th1/Th2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Th1、Th1/Th2、NIHSS评分在治疗后3、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2以及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明显调控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Th1/Th2平衡,对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奥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每次1丸,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症状(神昏、项强、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评分及血清MDA、SOD、TAC、GSH-Px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及血清SOD、TAC、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各项症状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9/49)(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疗效显著,且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和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PS)、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颅内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均0. 05)。治疗后2组颅内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 05),观察组增幅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均0. 05)。2组均无出血发生。结论阿替普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颅内血流,恢复受损的脑部区域正常血供,从而保护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E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颅内压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NSE、hs-CRP、颅内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有积极影响,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NSE、hs-CRP、颅内压水平均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证候学规律和辨证论治,观察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依据辨证论治联用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单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计算两组主要终点事件(72h NIHSS评分、3月mRS评分、6月死亡率、14d不良反应出现率),并计算两组次要终点事件(6月严重残疾率)。结果:治疗后72h NIHSS评分、3月mRS评分、6月死亡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d不良反应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严重残疾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证候学规律联用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辨证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以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IMS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6)在IMS中医证型风痰阻络、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等实证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等虚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因子指标、临床疗效指标(NIHSS评分和MBI评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因子可对IMS的中医证型、疗效及愈后起到评估作用,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IMS的神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2组均治疗14 d,随访30 d,观察比较2组治疗第1 d及7、14、30 d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中医证候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中相关证候要素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第1 d 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14、30 d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第1 d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对风证、火热证、血瘀证及阴虚阳亢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火热证、痰证、血瘀证及阴虚阳亢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虚证的改善不及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火热证、痰证、血瘀证及阴虚阳亢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乳宁Ⅱ号”对Ca76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乳宁Ⅱ号”对Ca761小鼠乳腺癌模型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乳宁Ⅱ号”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检测经“乳宁Ⅱ号”不同方法处理的荷瘤小鼠的瘤重及移植瘤的细胞周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Z组与CTX组、Z+CTX组瘤重均低于NS组,各实验组s期肿瘤细胞与空白组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Z组G0-G1期肿瘤细胞百分比低于CTX组(P<0.05);而G2-M期肿瘤细胞百分比高于CTX组(P<0.05).结论“乳宁Ⅱ号”可抑制Ca761小鼠乳腺癌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2/M关卡效应,即控制对肿瘤细胞周期G2-M期转化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抗抑郁症胶囊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抗抑郁症胶囊(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资料和方法 1.对象 1.1 入选标准 年龄55—70岁,同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和分类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IIR)及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 Ⅳ)中抑郁症诊断标准,BDI总分≥17,患者自愿参加。  相似文献   

13.
石榴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和生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石榴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重视。在我国石榴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目前国内学者对石榴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石榴多酚类或黄酮类的提取工艺报道、化学成分分离和体外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石榴中单体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方面报道较少。石榴中存在多种药效活性成分,包括鞣花酸、安石榴苷、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石榴酸等。本文对其抗肿瘤作用药效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石榴抗肿瘤作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Effect of Chang     
  相似文献   

15.
黄芪甲甙对组胺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实验观察黄芪甲甙对炎症介质组胺引起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方法从新生牛主动脉分离获得单个内皮细胞,培养于微孔滤膜上直至形成致密单层。通过灌流hanks液或含5g.L-1白蛋白的hanks液后,测定经10-4M组胺溶液处理或经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过程,检测去势雌鼠血清内细胞因子含量,并观察"补肾"食疗和耳针对其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切除6月龄雌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作为对照组.耳针组、"补肾"食疗组、耳针加"补肾"食疗组、雌二醇组分别经耳针、补肾食疗和雌二醇的三个月治疗,然后处死大鼠,取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2、IL-1β、IL-6和骨的BMD、BMC.结果造模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E2、BMD、BMC明显下降,IL-1、IL-6含量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而补肾食疗和耳针对其含量有降低作用(p<0.01).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细胞因子受E2调控,并能抑制骨形成,加速骨吸收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补肾药和耳针对其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芪皂苷甲对组胺引起的脑软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方法 :脑软膜微血管通透性用跨脑软膜微血管内皮的电阻表示 ,跨脑软膜微血管内皮的电阻通过将微电极插入微血管腔内记录 ,并用电缆公式计算获得。结果 :脑软膜微血管经灌流人工脑脊液 ,测得的跨内皮电阻大约为 2500Ω·cm2 ,说明微血管内皮是具有较低通透性的致密屏障 ,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 10-4 mol·L-1组胺引起跨内皮电阻快速的和可逆性的下降。在配对实验中 ,10-4 mol·L-1组胺引起跨内皮电阻的下降能够被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 0.8×10-4 mol·L-1黄芪皂苷甲所抑制。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组胺能够引起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而黄芪皂苷甲能够抑制组胺引起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黄芪皂苷甲引起通透性反应的细胞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医学注重“神”主之用,现代医学对精神心理作用的反思及针灸治病重在治“神”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治神是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的关键。“神”分五志,统而为一,才能使机体协调平衡,针灸治病尤其如此。并提出这对于找到中西医结合着力点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利胆作用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利胆的增效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利胆组、利胆灵组(活血化瘀 清热利胆)、熊去氧胆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建立大鼠“T”管胆肠内外引流模型。各组大鼠给药7d后收集标本,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量、胆汁及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结果]与正常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活血化瘀组及清热利胆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与利胆灵组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大鼠胆汁流量、胆汁胆红素、胆汁总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含量;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血清胆固醇水平;对胆汁及血清磷脂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对清热利胆中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祛风湿类中药蚕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研究蚕砂水提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考察蚕砂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蚕砂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跖肿胀,还显著减轻由醋酸引起的疼痛,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结论:蚕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