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 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3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 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1年标准。各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每年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 结果:2021年ISPED单位共分离到63 508株临床有效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9.9%和60.1%。前10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7%、肺炎链球菌1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4%、卡他莫拉菌6.5%、肺炎克雷伯菌 5.2%、铜绿假单胞菌4.0%、表皮葡萄球菌3.7%、鲍曼不动杆菌 2.4%和化脓性链球菌2.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分离菌分布不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生儿中分离率最高(18.7%),肺炎链球菌是>28 d至5岁儿童主要分离菌(13.6%~20.8%),大肠埃希菌是>5岁儿童最主要分离菌(22.4%)。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为9.6%。多重耐药菌(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CR 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 AB)检出率分别为4.6%、14.8%、6.7%和30.7%,CR 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 AB在非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 PA和CR AB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非新生儿组中均明显高于新生儿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2%。 结论:2021年MDROs在ISPED中总体检出率较往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应警惕新生儿群体中CR PA的感染与定植。  相似文献   

4.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代表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情况。 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 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汇总数据后统计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 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1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 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0)判断标准。 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重点为多重耐药菌(MDROs)在儿科群体中的检出情况。 结果:共对42 786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8.5%和61.5%。前5位分离株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4%)、金黄色葡萄球菌(12.6%)、肺炎链球菌(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和肺炎克雷伯菌(7.0%)。新生儿组前3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3%)、大肠埃希菌(18.6%)和肺炎克雷伯菌(13.2%),非新生儿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11.7%)和肺炎链球菌(11.2%)。呼吸道标本的比例由2019年的53.9%降至2020年的45.2%。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铜绿假单胞菌(CR 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 AB)检出率分别为4.9%、9.5%和33.5%,其中CR 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高于非新生儿组(19.4% vs 9.2%),CR AB在新生儿组的检出率低于非新生儿组(14.8% vs 37.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1.5%和75.9%。 结论:2020年MDROs在儿童患者中的总体检出率较2019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的变化,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997例,无菌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致病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99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425份培养出致病菌,共分离到菌株498株,总阳性率42.7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1株,占30.32%,革兰阴性杆菌321株,占64.46%,真菌26株,占5.62%.2008至2010年分离率位于前6位的致病菌有变化,铜绿假单胞菌(2.70%、0.42%、0)和副流感嗜血杆菌(2.03%、2.92%、8.24%)3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有降低趋势,而副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真菌在各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年龄段之间的检出率无差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随年龄增大检出率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3年间耐药表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最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住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较高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细菌在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不同.临床应以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选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1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病原学研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仍是研究热点。陈东科等[1] 对北京地区幼儿园 156名健康儿童做鼻咽分泌物菌群培养、分离鉴定 ,结果全部受检儿童细菌检出率达 10 0 % ,且近 70 %分离到 2种或 2种以上细菌。其中 1~ 3岁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分别为 71%、7%和 14% ,4~ 6岁组检出率分别为 30 %、18%和 13%。分离到的 58株肺炎链球菌用OX纸片法鉴定出 5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2 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产内酰胺酶的占 76% ,对苯唑青霉素耐药菌为 4 %。流感嗜血杆菌血清不可分型株占 85% ( 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15 04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痰标本送检,通过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从17 174份送检的痰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 395份,阳性率为13.95%;共分离出2 5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 577株(61.03%),革兰阳性菌967株(37.42%),真菌40株(1.5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3.90%)、肺炎链球菌(33.55%)、卡他莫拉菌(19.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64%)。2 331例感染阳性患儿中有251例混合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发生率最高。病原菌检出率以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P < 0.05)。各年龄组患儿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1个月~ < 1岁组患儿病原菌检出率最高。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流感嗜血杆菌除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呋辛敏感率较低,对其他药物敏感率均较高。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为主,且常见混合型感染。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病原菌检出率不同。不同病原菌耐药性有不同特点,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Zhang L  Wang XL  Huang C  Shen W  Liang QJ  Li XC  Xie YQ  Deng KF  Li JS  Wu 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927-93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小儿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变化规律。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1—2006年住院患儿所分离的2888株病原菌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1)2001—2006年分离株中格兰阴性菌占优势(1845株,63.9%),排列在前8位的儿科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血培养常见病原菌158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非发酵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痰培养常见病原菌2018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非发酵菌。(4)泌尿系统病原菌12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5)脓培养病原菌497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其他非发酵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6)各种体液(包括胸、腹腔液体和局部穿刺液等)病原菌85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001—2003年与2004—2006年相比,病原菌排序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2001—2003年和2004—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6.7%、17.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0%、70.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合计检出率分别为21.8%、43.8%;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9.4%、39.7%。结论近3年成都地区儿科常见致病菌分布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开展区域性耐药菌株监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张海琼 《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0):747-749
目的 研究引起学龄前儿童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中耳感染患儿,进行耳分泌物常规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156株,占78.0%,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38株,占19.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6株,占3%。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未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常规监测的12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性低,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2%。结论 学龄前儿童中耳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合理用药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且痰培养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 564例C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 383株,其中细菌3 584株、病毒771、真菌7株及非典型病原体2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 045株(85.0%),细菌中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693株(89.9%)。在344例H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24株,其中细菌402株,真菌1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CAP与HAP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分别为26.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C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H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HAP致病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均普遍高于CAP,且有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 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年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耐药率变化。方法 以2006至200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咽拭子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采用NCCLS/CLSI 2006至2009年标准及英国BSAC标准。采用琼脂扩散法(KB)对5种常见细菌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参照CLSI 2006至2009年标准,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实验采用E-test检测。结果 2006至2009年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到细菌3 169株,其中化脓性链球菌1 225株、肺炎链球菌3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流感嗜血杆菌248株、卡他莫拉菌237株。①化脓性链球菌在上呼吸道细菌中构成比为74.5%~78.8%,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在上下呼吸道细菌中的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②2006至2009年,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6.8%~94.7%,未发现青霉素耐药株;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为1.4%~20.8%,4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91.1%~97.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0.0%~5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为7.7%~11.4%;上述3种细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17.0%~31.3%和83.1%~10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辛耐药率较低,卡他莫拉菌对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结论 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高度耐药。产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对第2代头孢菌素高度敏感,卡他莫拉菌对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Microbiology of empye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Brook 《Pediatrics》1990,85(5):722-726
The microbiology of empyema was studied in 72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se specimens yielded bacterial growth after inoculation for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A total of 93 organisms, 60 aerobic or facultative and 33 anaerobic, were isolated. Aerobic bacteria was isolated in 48 (67%) patients, anaerobic bacteria in 17 (24%), and mixed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in 7 (10%). The predominant aerobic or facultative bacteria wer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15 isolate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13),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10). The predominant anaerobes were Bacteroides sp (15 isolates, including 7 Bacteroides fragilis group and 5 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 group), anaerobic cocci (9), and Fusobacterium sp (6). beta-lactam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at least one isolate in 20 (37%) of the 54 tested patients. These included all 8 tested S aureus and 7 B fragilis group, 3 of 10 H influenzae, 2 of 4 B melaninogenicus group, and 1 of 2 Klebsiella pneumoniae. Most cases of S pneumoniae and H influenzae were associated with pneumonia. The recovery of anaerobic bacteria wa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omitant diagnosis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lung abscess, subdiaphragmatic abscess, and abscesses of dental or oropharyngeal origin. The data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naerobic bacteria in selected cases of empye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特点,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且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通过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其病原体。结果 在108例患儿中,检测出病原体85例(78.7%),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检出52例(48.1%),多重病原体感染检出33例(30.6%)。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8例(35.2%),其中36~ < 7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各检出29例(26.9%),其中肺炎链球菌主要集中于24月龄以下患儿。检出率较低的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各检出3例(2.8%)。在3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9例,29%)。在34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22例,65%)。在2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10例,45%)。结论 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连市儿童医院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医院门诊及病房新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36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566例。AURI组患儿未用抗菌药物或只口服过1~2次抗菌药物,均采集咽拭子;ALRI患儿均静脉用抗菌药物>3 d,采集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ATB系统(Bio-Merieux,法国)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30份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404株(43.4%),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2.5%,12.1%,7.4%。AURI分离菌株中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43.9%,22.0%,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非发酵菌属各占4.5%,8.3%,3.0%。ALRI分离菌株中,上述菌株分别占12.1%,7.4%,6.6%及16.9%,13.2%,21.8%。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29.3%,32.9%,对羟氨苄/克拉维酸及头孢噻吩、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耐药率为10.0%~12.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5.7%。AURI组与ALRI组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P<0.01)、羟氨苄/克拉维酸(P<0.05)、头孢克洛(P<0.05)、四环素(P<0.05)、复方新诺明(P<0.01)等耐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LRI组耐药率高于AURI组。结论:监测期间大连市小儿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主要流行菌株是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其对氨苄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ALRI与AURI细菌的分布不同,ALRI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流感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克拉维酸、头孢克洛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