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铝塑复合板在我国的生产应用已经10余年了,1999年发布实施的<铝塑复合板>国家标准(GB/T 17748-1999)的制订工作转眼间也伴随着铝塑复合板行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10年.为了适应、规范铝塑复合板快速健康的发展,<铝塑复合板>国家标准经历了再次修订过程,修订过的标准更加细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709-718
对骨切削研究中的骨切削数值仿真本构模型、骨切削手术工艺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切削参数对骨切削的影响、骨切削刀具设计等,并对医学领域新兴的超声骨切削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得出应从以下方面完善骨切削研究:(1)骨切削数值仿真的本构模型有待开发;(2)构建系统的骨材料切削理论以解释骨材料切屑形态的切削机理;(3)骨材料切削刀具的开发需要进一步深化;(4)超声骨切削由于安全性高、损伤小、愈合快的特点将成为未来临床骨切割操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材科技》2003,12(5):14-17
经中国建材工业协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第1届第2次常务理事会决定,现将协会部分理事单位产品质量检测情况向社会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铝塑复合板(GB/T17748—1999)从199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以来,由企业自行申报,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铝塑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抽检两次以上(统计日期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按国家标准进行全项检测全部合格的铝塑复合板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企业名称产品名称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华尔泰”牌铝塑复合板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雅丽泰”牌铝塑…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切削破碎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国内外还较少对花岗岩等硬岩的切削加工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采用显微观察法,详细研究了两种花岗岩的切削过程;采用断口分析技术,分析了切削断裂的应力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花岗岩切削机理模型.该模型表明,在花岗岩切削过程中,微裂纹和主裂纹的生成和扩展,形成了粉屑、颗粒切屑和大块断裂切屑;它们受到切削深度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工程兵科研一所设计和建造的冻土切削试验系统,是一种工程机械刀具作切削冻土试验的专用设备。用于研究刀具在冻土工况下的切削刀(或扭矩)与刀具的几何形状、材质,切削速度、切削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适用于农业机械刀具切削冻土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刘玉军  蒋荃  刘正权 《建筑科学》2007,23(7):72-74,50
为研究幕墙用铝塑复合板开槽折边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角部强度的问题,试制了铝塑复合板角部强度性能测试仪,对3种不同合金牌号的铝塑复合板进行了角部强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压力频率或压力振幅的增加,铝塑复合板折边系统角部强度急剧下降,且铝材牌号对铝塑复合板折边系统角部强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5005镁铝系列铝塑板折边系统的角部强度要优于3003锰铝系列的铝塑板,3003锰铝系列的铝塑板优于1100纯铝系列的铝塑板。本文的试验结果可为铝塑复合板幕墙规程的制定和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切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春歧  崔群芳 《工程机械》1999,30(11):10-12
本文通过对原始黑砂土的土壤切削试验给出了切削阻力与切削参数,刀具参数的关系,讨论了工程机械斗型切削装置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材发展导向》2005,3(1):36-36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铝塑复合板行业20014年年会)于2004年11月3日在广东东莞召开。  相似文献   

9.
彩色花纹铝塑复台板的花纹可以通过照相和计算机设计实现.有比天然装饰材料更丰富的颜色和花纹.可以最大程度满足设计师的创意和业主的个性化选择。同石材、木材、花岗岩、大理石等天然材料相比,它可以采用开槽、折边、滚圆弧、异型、冲剪、钻孔、双曲面成型等多种加工方法.在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引言 铝塑复合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给水管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产量逐年增加,生产铝塑复合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铝塑复合管中,他们的质量状况究竟怎么样呢?首先从标准状况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正在制订铝塑复合管的国家标准,铝塑复合管(搭接焊)的行业标准刚刚颁布,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由于以前没有行标、国标,各生产企业往往自己制定企业标准来指导生产。而各种企业标准的水平不一,这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国外标准,有美国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