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的确定方法对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确定方法,认为用环境简图法确定洞外亮度L20既简单易行又能保证精度,由于等效光幕亮度Lseq能更好地反映汽车驾驶员感受到的洞外亮度,该指标将逐渐被广泛采用。在用环境简图法确定L20的过程中和Lseq的计算过程中都需要洞外景物亮度,考虑到洞外景物亮度的测量比较麻烦,提出选一典型地区测量其洞外景物亮度,国内其他地区的洞外景物亮度根据当地的光气候数据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确定方法,认为用环境简图法确定洞外亮度L20既简单易行又能保证精度,由于等效光幕亮度Lseq能更好地反映汽车驾驶员感受到的洞外亮度,该指标将逐渐被广泛采用。在用环境简图法确定L20的过程中和Lseq的计算过程中都需要洞外景物亮度,考虑到洞外景物亮度的测量比较麻烦,提出选一典型地区测量其洞外景物亮度,国内其他地区的洞外景物亮度根据当地的光气候数据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外亮度是公路隧道照明的重要基准参数之一。但目前在隧道洞外亮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应用上,主要有基于K值法的洞外亮度L_(20)(S)和基于察觉对比法的等效光幕亮度Lseq2种类型。虽然,两者都是隧道洞外光环境在标准视场范围内等效亮度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在概念的界定和隧道照明设计的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2种类型洞外亮度概念的阐述,以及隧道照明和洞外亮度研究发展历程的梳理,介绍了2种类型洞外亮度在隧道照明设计中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加深研究人员对隧道洞外亮度的认识和理解,为隧道洞外亮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外景物亮度是隧道照明设计最重要的基准参数,合理的隧道洞外景物亮度值的选择既能保证隧道照明的安全性又能保证隧道照明的经济性。我国现行隧道照明设计标准中给出的隧道洞外景物亮度的标准值,是直接选用CIE隧道照明指南中给出的建议值。实际上,由于各个地区的光环境的差异以及隧道洞外景物的表面材料反射特征的差异,必然会导致隧道洞外景物亮度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最新的光气候研究成果,提出了用光气候理论研究隧道洞外景物亮度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传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数码技术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试方法,使得大规模、高效率地实测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成为可能。采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对金丽温、两龙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光环境进行实测,提出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建议值,可供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运营及改造设计时参考。基于环境景观理论,提出符合"环境友好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理念的接近段减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实际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的自动测试分析方法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数字图像灰度值与曝光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给出了数码成像过程中所拍物体各点的亮度计算公式,采用数码成像技术测试隧道洞外亮度步骤、数码相机感光特性曲线的标定方法以及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对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两座已通车运营的隧道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验证了测试方法。最终建立起基于数码成像技术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自动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对公路隧道照明的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目前智能控制采用的光环境参数仍为传统设计标准。隧道照明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视觉适应问题,而各国设计标准及设计方法均仅考虑亮度适应,没有考虑色温突变对视觉适应和驾驶员生理变化的影响。同时,入口段亮度(Lth)和洞外亮度(Lth(s))直接影响驾驶员进入隧道的视觉适应过程,但目前根据洞外亮度确定入口段亮度时仅考虑了车流量和设计车速2个因素,实际上,洞外亮度和车流量是不断变化的,从洞外天然光色温到洞内光源色温的突变对驾驶员的适应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按传统标准进行照明参数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不符合人眼视觉特性,会出现"过度照明"或"无效照明"现象。同时,色温的变化也会造成驾驶员一些生理反应的变化。结合隧道智慧照明的发展历程和色温突变对驾驶员影响的相关研究,探讨基于色温修正的隧道智慧照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用数码相机研究隧道洞外景物亮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洞外景物亮度是隧道照明设计中确定入口段和过渡段亮度的基准参考值,为了更准确地确定这一基准参考值,本文建议用数码相机研究隧道洞外景物亮度。根据数码相机成像原理和数字图像的色度学原理,用实验测试数据拟合出一定曝光条件下相机的光学特征表达式。根据这一光学特征表达式,从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计算出实际的隧道口景物亮度值。实测值和计算值比较,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隧道洞口外20°视野内景物亮度是各隧道照明设计的基础,但依据规范并通过查表法得到的景物亮度没有考虑不同区域光气候特征及隧道洞外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得到的只是近似参考值。笔者基于隧道地域性特征并考虑不同光气候分区,研究得到东莞和重庆地区隧道洞外各景物亮度设计标准值,从而得出不同设计方法下隧道入口段设计亮度值。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地域性特征的隧道照明设计方法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失能眩光对道路照明安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能眩光是由于眩光源在人眼屈光介质内形成散射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等效光幕亮度和路面平均亮度来确定失能眩光的影响大小。采用失能眩光对反应时间影响实验,定量研究等效光幕亮度与反应时间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实验数据的拟合曲线的精度较高,满足工程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能见度公式进行研究并用Matlab软件编写隧道内对比度传输系数程序,探讨隧道内照明亮度对隧道能见度的影响.说明隧道内能见度情况与隧道纵向的前后亮度对比有关;无论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场是何种形式,要使隧道能见度良好,都需使得隧道内亮度从入口至出口逐渐增大,亮度增大的速率越大,能见度越好.并对传统隧道照明曲线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驾驶员瞳孔变化确定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被广为采用的确定隧道入口段亮度的矗值法和最小察觉对比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驾驶员瞳孔变化确定隧道入1:7段亮度的方法,通过在隧道现场实测,详细介绍了采用该方法确定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思路。由于该方法直接考虑驾驶员进入隧道过程中的视觉适应过程,因此,采用该方法确定隧道入1:7段亮度更有利于保障隧道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现行公路隧道照明标准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公路隧道白天亮度水平的因素,并根据各标准规定对某一假定环境不同车速条件下的隧道进行亮度水平模拟。从各照明段长度和照明段亮度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车速条件下各标准中隧道亮度水平的差异及原因,从而为确定科学合理的隧道亮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三种计算入口段亮度的方法——K值法、SRN主观评价法和察觉对比度法进行比较,得出察觉对比度法最适合我国的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通过对重庆市真武山隧道进行实测计算,印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照明控制系统中,维持隧道内外光线强度的平衡是控制的目的。因此根据外部照度控制灯光的开灯率是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分析了光照度检测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了灰色理论的隧道照明多级亮度智能控制策略,解决了开灯率高,能源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公路隧道发光涂料为研究对象,对数值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建立起以路面平均亮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的公路隧道发光涂料仿真计算模型。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方法,对隧道内墙壁发光涂料铺设范围以两侧3米高为基准向上铺设时的效果进行研究,分别模拟计算了不铺设和铺设至两侧2m、3m、4.54m、5.71m、6.5m、7m高度及全截面这8种情况。通过汇总分析隧道路面平均亮度及能效值等关键参数,得到隧道内平均亮度变化范围在8.7~12.1ed/m。,能效值随铺设范围增大而减小,在墙壁两侧3m高度范围内铺设时的经济技术性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