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入广安市人民医院的100例肝脏结节患者,其中4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设为肝硬化组;5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肝癌结节,设为小肝癌组。100例肝脏结节患者均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CT平扫+增强扫描)与MRI多b值成像[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MRI常规平扫图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评估肝硬化结节良性与恶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皮疹)与MRI检查ADC平均值。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结节病变鉴别中MRI多b值成像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依次为93.00%、97.67%、89.47%,CT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依次为67.00%、64.44%、69.09%;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中MRI多b值成像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 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是在肝硬化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的。肝硬化背景下结节尤其是癌前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对临床早期干预提高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硬化背景下癌前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从定性的观察到定量的评价,从解剖成像到功能成像,提供给临床更加丰富、立体、全方位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受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的影响,常常使得疾病的检出率低,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也是临床中关注的重点话题。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提供可靠基础,MRI诊断疾病上,各种各样的影像评价方式使得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就MRI影像评价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增强CT或MRI对照,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肝癌30例和肝硬化再生结节48例(病灶内径≤2.0 cm),采用第二代声学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成像,并记录病灶动态充盈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软件获取并分析病灶的造影定量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造影剂峰值强度.结果 两组间的造影剂到达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造影剂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定量分析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造影时间强度参数,分析两者不同的血流灌注特征性变化,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杨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3):220-223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肝硬化常伴肝脏的增生结节,部分增生结节可演变为小肝癌[1]。应用CT灌注成像探讨原发性肝癌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抽样选取的9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肝硬化增生结节、肝硬化增生结节、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及肝脏占位病变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无较大差异(P>0.05)。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流灌注指数(DPI)与阻力指数(RR)明显高于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静脉充血指数(PCI)与肝总血流量(TL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患者(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实践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往受磁敏感伪影、呼吸运动伪影等影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肺部疾病诊断中应用较少。随着快速采集技术和去伪影技术的发展,MRI检出肺小结节、判断结节良恶性、评估肺结节治疗效果成为可能。本文就MRI在肺结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究MRI在肺结节检出、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技术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价值,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理组织学检查.MRI平扫结束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磁共振(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疑似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 R和C T诊断,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小肝癌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78例患者经手术结果显示55例为小肝癌,23例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70.51%(55/78);MR诊断结果显示,50例小肝癌,2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64.10%(50/78);CT诊断结果显示,44例小肝癌,3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检出率为56.41%(44/78);M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小肝癌检出率更高,且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肌肉脂肪变性是多种肌肉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且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肌肉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磁共振肌肉脂肪测量技术不但能监测疾病的进展,还可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并准确地估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常见的磁共振脂肪测量技术及其在肌肉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病理状态,因此,及时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苦参、白芍、丹参等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效果,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决策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入住甘肃省人民医院的一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成功行最大限度肿瘤减灭术,手术时间360min,术中估计失血量200ml,无输血。术后第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病理:(腹膜后)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临床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高度考虑: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术后第16天出院。随访4月,术区肿瘤复发,肝脏转移。随访时间目前截至2018年10月。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且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软组织小细胞肿瘤,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最大限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预后,但预后不理想,仍需探究更有效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鉴别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术前行肝脏常规平扫、Gd-EOB-DTPA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患者125例。HCC 84例(84个病灶),ICC 41例(41个病灶)。记录HCC与ICC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_min)、ADC第5百分位数(ADC_5th)、ADC第25百分位数(ADC_25th)、ADC第75百分位数(ADC_75th)、ADC第95百分位数(ADC_95th)、ADC最大值(ADC_max)、ADC平均值(ADC_mean)、ADC中位值(ADC_median)、偏度及峰度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各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直方图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用卡方检验比较Gd-EOB-DTPA增强(A组)与最大诊断效能的ADC直方图参数(B组)的诊断能力。结果 ICC的ADC_75th、ADC_95th、ADC_max、ADC_mean、ADC_median均高于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ADC_min高于I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ADC_5th、ADC_25th、偏度值与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_max鉴别HCC与ICC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以2.65×10^-3mm^2/s为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6%和86.9%。B组较A组有更高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直方图对HCC与ICC有鉴别诊断价值,ADC_max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萆薢分清饮为临床常用方,为深入的挖掘其临床应用价值,该文着重去分析整理了历代中医有关此方的论述,并探讨其在现代临床应用,去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从而提高该方临床使用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接受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TLTG)后应用改良Overlap法实施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TLTG的86例胃癌患者资料,均施行D2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4例以传统Overlap法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另42例以改良Overlap法行消化道重建(改良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术后无瘤生存、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2月。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TLTG,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0.4±2.3)min与(46.5±4.4)min,t=9.493]、总手术时间[(253.3±12.8)min与.(278.6±14.9)min,t=5.462]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良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1.5±12.9)ml与(73.2±15.3)ml,t=0.286]、淋巴结清扫数[(35.5±4.8)枚与(34.2±5.6)枚,t=0.618]、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9)d与(2.7±1.1)d,t=0.348]、术后住院时间[(9.9±1.6)d与(9.8±1.7)d,t=0.229]及术后并发症[7.1%(3/42)与9.1%(4/44),χ^2=0.2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获随访12~25个月,均无一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论TLTG应用改良Overlap法实施消化道重建,相对于传统Overlap法吻合过程简化、手术时间缩短、吻合效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BE)是引起新生儿严重脑损伤,产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早期准确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预后。目前,普遍认为新生儿急性BE时双侧苍白球T1WI对称性高信号是主要表现,但由于新生儿期髓磷脂的存在影响信号判读,特异性低,假阳性率高,而利用先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峰度成像可提高BE的诊断率,为BE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高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神经通路模式的改变带来新的机遇。笔者就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记载同名雄黄丸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敦煌遗书及清代以前古医籍记载的所有同名雄黄丸,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同名雄黄丸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同名雄黄丸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仅在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七代代共36部古医籍,按不同年代记载同名雄黄丸方剂不重复计,共出现同名雄黄丸92首,涉及中药177味,药物分为21类,用药达640次;核心药物为雄黄、麝香、朱砂、巴豆、附子、鬼臼、天南星、牛黄、明矾、全蝎等及核心药类为杀虫止痒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泻下药等。结论:①组成敦煌雄黄丸敦煌雄黄丸的4味药包含了最高频率的1味雄黄和频率较高的1味明矾。②敦煌雄黄丸与古代医籍中记载的同名雄黄丸不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32例MM患者、20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人,分析3组β2微球蛋白(β2 MG)、球蛋白(GLB)、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TK1水平差别。根据MM国际分期体系(ISS),MM组分为Ⅰ期、Ⅱ期、Ⅲ期组,分析组间β2 MG、GLB、LDH和TK1水平差别,并对治疗前血清TK1和β2 MG、GLB、LD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MM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TK1表达水平;对不同TK1水平的MM患者中位生存期进行分析,探讨TK1在MM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MM组β2 MG、GLB、LDH和TK1水平高于MGUS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Ⅲ期的β2 MG、GLB、LDH、TK1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治疗前血清TK1水平与β2 MG、GLB、LDH呈正相关(P<0.05);有效组治疗后的TK1表达水平下降(P<0.05);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K1<4.97 pmol/L的MM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4.7%,高于血清TK1≥4.97 pmol/L的MM患者(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TK1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意义,并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马晓峰  马莉  魏小果 《临床荟萃》2019,34(5):426-430
目的 探讨同源异形框基因Six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Six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以Six1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Six1,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 Six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沉默Six1后,Six1 mRNA和Si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T 29细胞穿膜细胞数也明显降低。结论 Six1表达与结肠癌发展密切相关,抑制Six1的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