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平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试验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保胆取石,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胆结石患者62例,其中胆囊功能良好的30例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A组),其余3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评分、GL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胆囊/胆总管残石、胆管狭窄/胆瘘以及结石复发,但是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发生率B组(18.75%,6/32)高于A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效果佳等优点,胆囊功能良好且具有保胆手术指征的患者提倡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腹腔镜组与常规组(n=40).常规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与常规组患者发生率12.5%相比具有明显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开腹手术组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微创组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胃肠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微创组免疫功能指标、手术操作时间、恢复胃肠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开腹手术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机体创伤,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2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134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7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胆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外科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胆结石住院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开腹手术组(22例),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一般开腹手术切除胆囊,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优于一般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微创内镜保胆技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03~2016-03期间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为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比较短(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息肉的治疗中应用微创保胆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将其作为胆囊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例)患者均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50例)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物应用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物应用剂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26.8%),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术中安全性,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治疗、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以及术后随访的情况。结果经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短、出血量比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费用较低,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48.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顾强  仇笛  朱卫平  陈建新 《工企医刊》2015,(3):1420-142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应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胆结石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许多患者在发病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被广泛应用到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解决了胆囊结石问题,且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维持了肝外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内镜治疗可以分为经腹腔治疗、经电子十二指肠镜治疗、经电子/纤维胆道镜治疗及保胆内镜取石治疗等,综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应用镇痛药率、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显示出内镜治疗的优势和特色。鉴于此,本文就胆结石行内镜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胆结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策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群尧 《药物与人》2014,(8):158-158
目的:比较分析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参考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等优势,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微创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35例应用微创腹腔镜,对比各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各组效果截然不同,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数据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胆结石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值得信赖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华江  杨秀川 《现代养生》2014,(22):121-121
目的: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得到顺利完成,成功率达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止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并发症率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内镜在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三组,第一组3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行外科保胆取石手术,第二组3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第三组30例患者采取胆管镜行外科保胆取石手术,将三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手术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损伤量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时虽然时间长、费用较高,但是取石彻底、创伤小、并发症不严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32例,按诊疗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取石术,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优异,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取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3.45%)仍高于对照组(83.2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肾结石时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手术,出血量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