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城市雨水径流面污染负荷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有效总量控制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一种计算城市径流面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参数少、因果关系清楚、简便直接等特点。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并合理确定初期雨水径流控制量,这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控制路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基于海绵城市设计思想,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雨水路面拦截装置,分析其收集、净化、下渗排放作用原理,对拦截装置的截流净化效率进行实测,结果显示:装置对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拦截、净化效率,能够有效拦截初期径流污染物,控制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相应的技术和配套工程措施也得到发展,植被浅沟技术便是其中之一。植被浅沟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收集、输送和净化措施,被广泛地用于城市园区雨水利用和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文章从概念、作用、设计计算、设计参数、运行维护和实际工程的应用等方面对植被浅沟这种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作了较详细介绍,认为通过切合实际的合理设计、合理施工、良好的运作维护,植被浅沟可以高效地收集并处理径流雨水,将它和其它工程措施联合使用,组成一种高效率的景观水体雨水利用系统。植被浅沟施工及运行维护简单、成本低廉,在条件合适时可代替传统的雨水管道,尤其适用于城市同区的雨水利用和景观系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水径流冲刷效应,提出厦门市市政道路污染物设计浓度参考值和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两个基础参数,以及重点防控的道路类型、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对应关系,可为厦门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彦红 《山西建筑》2007,33(31):184-185
指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雨水污染控制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一直是重点问题.初期雨水调蓄池可以控制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了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雨水调蓄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设计要点,初期雨水的处理流程及污染控制效果,对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很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两个不同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还普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于1999年以来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初期冲刷现象及其描述方法、污染物积累输送规律等进行分析,明确提出研究、讨论初期冲刷问题首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典型条件;归纳了初期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国内外一些学者讨论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时存在的矛盾与困惑进行剖析,澄清初期雨水与初期冲刷的不同概念,为把握其基本规律、深入研究城市径流污染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的利用不仅仅是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还包括缓解雨水内涝、减缓地下水的下降、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等作用。通过对世博园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有利于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生态绿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态绿地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生态绿地通过滤层过滤、植物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多重作用,实现了对SS、TN和TP的高效去除,而过滤介质和植物根系的缓冲作用,使得对CODMn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去除效果。生态绿地通过对初期高污染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及后期洁净雨水的溢流实现了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高效控制,对每场降雨中CODMn、TP、TN和SS的平均控制量分别为41.0、0.697、24.5和239mg/m2。生态绿地收集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到达表层土壤,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供给植物生长需求,对降雨量的利用率可达20%。生态绿地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同时,还实现了对雨水的高效利用,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而城市内涝灾害严重、道路雨水对环境污染大等问题,进行道路雨水污染控制及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一道路雨水污染控制与利用系统为实例,研究了该系统对城市道路雨水(包括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利用情况。结果发现,该系统对道路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其对悬浮物、电导率、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64%、93.9%、99.76%、91.56%、68.75%。最后提出了道路雨水宜以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利用的原则,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过滤、旋流分离、沉淀等处理后加以储存,就地用于道路浇洒清洗、绿化浇灌及消防临时用水等,有效缓解了道路雨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节约了水资源,为道路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水环境质量,减少初期雨水冲刷地面导致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笔者分析了现有的排河口净化截污技术,重点阐述了水力旋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并以北方某市护城河排河口改造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水力旋流技术的设计方案。通过对降雨初期水力旋流分离器进、出水水质的检测分析发现,水力旋流分离器对SS和CO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峰值去除率均超过9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31%,出水水质均明显优于进水水质。由此可见,水力旋流技术可以有效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且水力旋流分离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无需电耗、运行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水力旋流分离器是一种非常适用于排水管网径流污染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内涝多发、水环境污染和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等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美国提出的一种雨水管理体系,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源头控制维持城市水文循环.基于LID理念,构建将雨水源头控制措施、雨水排除管网和雨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结合的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既可控制降雨径流引起的负面影响,又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从整体上提高城市排水安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更好地体现了我国的雨水管理要求.针对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建立科学的动态评估方法,并开发界面友好、行之有效的评估工具,是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市太湖新城为例,在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提出一套综合雨水渗透及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指出该系统的关键在于整合初雨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贮存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配合透水道路铺装,实现雨天渗、滞、蓄、排,旱天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压力,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14.
周爽 《重庆建筑》2016,(4):19-20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的相关经验,对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在实际运行中需注意的问题。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可控制降雨径流,提高径流水质,通过本地化、生态化、低能耗的雨洪控制利用设施,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近30年的降雨资料,并结合雨水径流污染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调蓄标准下年径流污染控制总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归纳出适合天津市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雨水利用并不是新话题。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自觉地采用各种集雨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用于旱季的农业灌溉用水。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雨水水质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城区内的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快速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城市大范围采用硬铺装后.切断了雨水补充地下水源的重要通道.使得雨水更加难于收集、处理和利用。数据显示,我国许多城镇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雨水利用率尚不到10%。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内涝频发、雨水径流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介绍了利用平屋顶调节城市雨水径流的方法——蓝色屋顶。以某城市片区为例,借助SWMM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下采用不同比例蓝色屋顶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比较了在一定开发强度下屋顶调节与场地开发前的水文条件。结果表明:屋顶调节是削减场地开发后峰值流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一定重现期内的强降雨事件削峰效果更明显。因此,蓝色屋顶可作为城市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城市的"海绵"功能,尤其对于高强度开发区域,以及国内许多城市旧城改造中内涝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亮  魏桃员 《市政技术》2013,31(1):77-79,101
通过对武汉市白沙洲大道道路雨水的水质监测得出道路雨水水质较差,并且初期雨水水质的污染物指标远高于生活污水,但是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之后,其水质指标基本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指标的结论。因此认为,对道路雨水的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减轻市政排水压力,控制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19.
初期雨水污染物质的输入逐渐成为城市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溯源可为源头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此,考察了HZ市某区域雨水径流中氮、磷、有机碳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初期冲刷比值FFn分析了其初期效应,结合可溶性有机物(DOM)的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与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初期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利用绝对主成分线性回归法(APCS-MLR)分配来源比例。结果表明,前30%的降雨径流中携带了超过50%的污染负荷(FF30=1.7),径流存在一定的初期效应。初期雨水径流中的磷和有机碳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绿地(74%和85%),少部分来自居民区(19%和6%);氮污染也主要来自城市绿地(52%),但有少部分来自生活污水(28%),其中氨氮主要来自生活污水(69%)。  相似文献   

20.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河道行洪压力增大、河湖被径流污染、积滞水易发等问题和缓解城市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在小区实施雨水利用措施后将对市政雨水管线的设计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多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雨水收集存储回用、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等雨水利用措施对雨水管线设计中径流系数、汇流时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