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科》2021,(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程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L_2-L_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全髋骨密度,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I型胶原C端肽(β-CTX)水平、骨保护蛋白(OP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L_2-L_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腰椎L_2-L_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LP、β-CTX、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BALP、OPG水平均显著提高,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BALP、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β-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和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125 IU/d,治疗12m.在基线和治疗12m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在基线、治疗3 m和12 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 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的变化率和治疗12m后腰椎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 Betastd =-0.321,P=0.032).结论 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对阿仑膦酸钠反应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收治的90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钙、血清磷、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均无明显变化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收治的90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观察组在常规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钙、血清磷、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均无明显变化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前瞻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20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20名正常男性为对照.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且每日服用钙尔奇D 1片,疗程为18个月.每6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近段骨密度,每3个月测量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和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正常男性不予干预,研究开始时和18个月时检查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治疗前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8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和股骨干骨密度值增加6.3%、2.5%、5.8%、3.5%及4.2%(P均<0.05).骨转换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CTX治疗6个月时即显著下降,此后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18个月后ALP降低33.6%,CTX下降66.7%(P均<0.01).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下降更明显.患者对阿仑膦酸钠的耐受性良好.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和血ALP在18个月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相似,阿仑膦酸钠能够明显增加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的疗效。方法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将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6例,口服阿仑膦酸钠,每周70mg,连续1年。对照组25例,口服利维爱2.5 mg/d,连续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腰1~4椎体和右侧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SH明显降低(P0.05),E2明显升高(P0.05),而试验组治疗前后FSH和E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和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提高骨密度方面均有效,而阿仑膦酸钠对血清E2、FSH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防治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GI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阿仑膦酸钠与安慰剂比较防治GI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Jadad评分评价纳入RCT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共111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仑膦酸钠治疗12个月可增加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均数差(MD)=3.35,95% CI(2.67 ~4.02),P=0.000;MD=1.90,95% CI(0.89 ~2.92),P=0.000],治疗24个月增加腰椎BMD[MD=3.91,95% CI(2.37 ~5.45),P<0.000],但没有增加股骨颈BMD[MD=1.91,95% CI(-1.15 ~5.02),P=0.22].在降低椎骨和非椎骨骨折风险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 CI (0.49 ~2.07),P=0.99;RR=1.02,95% CI (0.49~2.14),P=0.95].阿仑膦酸钠与安慰剂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7,95%CI (0.90~1.05),P=0.47].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增加患者腰椎和股骨颈BMD,且不良反应低,还没有证据表明可以降低骨折风险.今后,尚需要开展大样本RCT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股骨BMD的影响是否与用药时间有关以及进一步探索其能否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DOP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钙尔奇+阿法D3+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阿法D3治疗,疗程均为1年.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髋骨和腰椎骨密度(BMD),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疼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3.3%,低于治疗组的90.3%(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髋骨BMD均高于对照组,AK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钠能缓解DOP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好转停药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停药后的最佳评估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134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为骨质疏松症(T值≤-2.5),并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疗程≥3年)好转停药后的患者,根据评估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停药6个月评估(n=62例);B组停药12个月评估(n=55例);C组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评估(n=1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被纳入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终点和停药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等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停药6个月评估患者,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分别为(1.063±0.13)、(0.817±0.08)和(0.896±0.080)g/cm2]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腰椎和全髋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变化值小于骨密度仪的最小有意义变化值(least significant change,LSC),则无临床意义。55例停药12个月评估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分别为(1.071±0.09)、(0.815±0.08)和(0.887±0.07)g/cm2]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降低更为明显,其中腰椎、全髋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密度有明显的降低(P=0.085)。17例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评估的患者,停药6个月时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有降低趋势,停药12个月的骨密度相对于停药6个月的骨密度进一步降低。各组患者的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转换指标均有明显的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好转停药1年时评估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可早期预测及评估转归。  相似文献   

11.
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 (BMD)的影响。  方法 筛选了 10 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 ,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EXPERT XL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BMD测定。入选的患者腰椎 (L2~ 4 )BMD均低于峰值的 2 5个标准差或以下。随机分成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 10mg·d-1,联合用钙尔奇D 6 0 0mg·d-1;对照组单用钙尔奇D 6 0 0mg·d-1,观察 12月。每 6月做 1次腰椎、髋部的BMD测定。以腰椎 (L2~ 4 )BMD为比较指标。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 6月和 12月腰椎BMD增加分别为2 10 %和 3 2 0 %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和P <0 0 1)。对照组在治疗后 6月和 12月腰椎BMD增加分别为 0 91%和 1 0 6 % ,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消化道不良事件 2组相似。  结论  阿仑膦酸钠使腰椎BMD获显著性的进行性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1例分娩后出现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方法将31例分娩后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仑膦酸钠组,16例,接受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 mg,1次/周治疗;阿法骨化醇组,15例,接受阿法骨化醇(阿法迪三)0.25μg,2次/d治疗。31例患者均口服元素钙600 mg和维生素D 125 IU(钙尔奇D)600 mg,1次/d。以腰背痛和骨密度变化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1年和2年随访时进行骨密度测定和X线胸腰椎正侧位摄片。结果阿仑膦酸钠组入组16人,治疗2年最终随访12人。阿法骨化醇组入组15人,治疗2年最终随访11人。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阿仑膦酸钠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腰椎骨量[(0.768±0.183)g/cm~2]与治疗前[(0.739±0.140)g/cm~2])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股骨颈骨量[(0.750±0.227)g/cm~2]与治疗前[(0.728±0.175)g/cm~2]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法骨化醇组患者治疗1年后腰椎骨量[(0.785±0.214)g/cm~2]与治疗前[(0.752±0.167)g/cm~2]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股骨颈骨量[(0.761±0.243)g/cm~2)]与治疗前[(0.743±0.191)g/cm~2]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哺乳期出现反复持续的腰背疼痛。分娩后哺乳的前5个月是骨丢失的高峰期,分娩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活性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后骨量明显改善,并以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对骨转换标记物的影响和1年随访后骨密度变化. 方法 78例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60~82岁,应用阿仑膦酸钠每周70 mg,治疗1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分别测定血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血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LP).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部位为1~4腰椎(L1-4)后前位和左侧全髋(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股骨干). 结果 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12个月后,血ICTP、BGP和BSALP分别下降45.8%和51.6%、32.0%和37.5%、35.3%和39.9%.治疗后12个月L1-4骨密度提高11.8%,股骨颈骨密度提高11.4%.治疗后3个月、12个月血ICTP下降与L1-4骨密度提高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0.295,P<0.05和P<0.01),与治疗后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提高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2、0.333,P<0.05和P<0.01);血BGP与治疗后12个月LI1-4骨密度提高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2、0.401,均为P<0.01),与治疗后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7,0.284,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12个月血BSALP下降与治疗后12个月L1-4骨密度提高呈正相关(r分别为0.133、0.231,均为P<0.05),与治疗后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提高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8、0.317,均为P<0.01). 结论 骨转换标记物BGP、ICTP和BSALP早期变化可预测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患者1年后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雌性去势大鼠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0)与假手术组(n=10),模型组完整摘除双侧卵巢组织,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建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辛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d-1灌胃,阿仑膦酸钠0.5 mg·kg-1·d-1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联合用药组给予阿仑膦酸钠0.5 mg·kg-1·d-1+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疗程均为8 w。比较各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钙离子(Ca2+)、血清无机磷(P3+)水平以及骨密度和应力试验。结果 1各组大鼠血清Ca2+、P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血清ALP均显著提高(P0.05),阿仑膦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AL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股骨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股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辛伐他汀组股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应力试验均显著降低(P0.05),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应力试验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辛伐他汀组应力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抗OP需在阿仑膦酸钠应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但他汀类药物不能起到很好的抗OP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师按照骨折情况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固定骨折。观察组于入院后第2天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术后2 w改阿仑膦酸钠口服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术后2 w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疗效及Harris功能评分,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较术后第1天显著增加(t_(观察组)=25.994,t_(对照组)=18.360,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555,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骨颈和L2~4骨密度较术后第1天显著增加(t_(观察组)=20.307、19.496,t_(对照组)=7.319、9.372,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股骨颈和L2~4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96、8.665,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骨钙素(MID)水平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t_(观察组)=22.320、13.447,t_(对照组)=12.484、8.328,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PINP和MI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9.562、4.675,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良好,可增加骨密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阿仑膦酸钠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筛选110例展开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设置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各部位骨密度变化,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显著增加,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效果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单纯用药,有助于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骨质疏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早期PKP治疗,30例)与观察组(接受早期PKP+阿仑膦酸钠治疗,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腰背痛情况、骨密度[腰椎(L)3~L4节段及股骨颈]与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8、42 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躯体健康总评(PCS)及精神健康总评(MC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PCS评分及M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通过早期PKP与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程度,调节骨密度,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有无不良影响及抗骨质疏松症后1年全身骨密度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因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72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9.8岁,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应用钙尔奇D600mg,1次/d、骨化三醇0.25μg,1次/d,B组:A组治疗方案+术后4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合并症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13.9%的患者为骨量减少,根据骨密度T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占63.9%。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骨折后平均16周达到(替代实现)影像学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合并症、术侧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A组患者腰椎、髋部BMD与基线相比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腰椎、髋部BMD较基线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近端骨折后A组有1例患者再次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B组未出现再骨折。结论内固定术4周后应用阿仑膦酸钠未发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影响,与钙剂、活性维生素D联合应用1年能提高患者术后全身骨密度。阿仑膦酸钠能否预防再发骨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加激素替代(HRT)、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随机分为联合组(阿仑膦酸钠加HRT)31例,阿仑膦酸钠组30例,对照组31例,作为期1 年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胫骨骨密度(BMD)和药物副作用.治疗前、治疗后1 年应用超声定量骨密度仪进行BMD测定,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乳腺包块情况.结果 联合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年,胫骨BMD分别增加9.87% 、5.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组E2水平升高78.31 pmol/L、阿仑膦酸钠组升高2.44 pmol/L,FSH水平,联合组下降34.71 mIU/ml、阿仑膦酸钠组上升1.72 mIU/ml,联合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阿仑膦酸钠组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上升了5.35%、阿仑膦酸钠组下降了6.45%,联合组出现乳腺包块平均上升3.13%、阿仑膦酸钠组未出现乳腺包块,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中期能显著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妇女胫骨BMD,且对患者子宫、乳腺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全髋置换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尚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别于术后第6天、3、6个月测定髋臼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58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防止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