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羌族刺绣是羌族人自己创造的艺术,它以高超的制作工艺、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本文试通过对羌绣纹饰历史及现状的探析,再现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产生了很多闪光的建筑思想,这些优秀的建筑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居环境的改善,现代建筑工艺的提升,传统建筑正渐渐消逝于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下。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可追溯于夏商之前,然其富有的民族特色却未有本民族的文字符号予以记载,几千年的文化依靠其聚落、建筑、习俗相传至今。2008年汶川大地震,羌族主要聚居区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其古老的村寨、聚落损毁消失。文章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内具有代表的古羌聚落,通过对古羌历史、建筑功能、建筑技艺、建筑防御的研究,从而一窥古羌先人的智慧与其民族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3.
羌族民居浅析——黑虎羌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虎羌碉为例,介绍羌族民居的发展历程、布局方式、建筑特色;分析羌碉形成的历史、地理原因;总结其建筑文化价值,使读者对羌族民居这一特殊的建筑形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千年一遇的512大地震彻底毁坏了北川县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将为弘扬和创新羌族文化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新契机。目前重建规划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重建过程面临着新县城风貌特点的研究与探索,也担负着挖掘、传承保护羌族独特文化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北川羌记忆与羌变化分析,提出了关于北川建筑本土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流变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弘扬时代精神,在传承羌民族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城镇风貌。引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是对北川县城建筑方向的最佳概括。  相似文献   

5.
羌绣是羌族古先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磨砺出来的辉煌传统手工技艺。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机械逐渐取替手工,传统的羌绣手工技艺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羌族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致使羌绣手工技艺的传承雪上加霜。保护传统手工技艺最好的方法便是传承。现代高校作为文化"重地",拥有学生组成的未来中坚力量,为保护与传承羌绣,将其融入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主要由藏、羌、回、汉等民族组成,其中藏族占56.1%,羌族占17.9%。该州平均海拔2600米,干燥少雨,平均气温在7℃左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藏、羌村寨与内地住房的规模、形式、房屋结构、建筑材料以及防火减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羌绣是羌族人民特有的刺绣,是我们了解羌族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羌族人民也将传统刺绣与现代化商品所结合,生产出具有羌族特色的现代化羌绣产品。这不仅能够给羌族人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收入和价值体现,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胡媛  桑祖南  黄凌江 《华中建筑》2010,28(5):151-154
该文以咸丰麻柳溪村为例,以一个独具特色的湖北土家族地区羌族部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柳溪村落现状问题的分析,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了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新思路。并在对其重点地块规划设计中,探讨了土羌结合的设计手段,并总结和归纳出多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土建筑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而是集合成聚落而存在。一个聚落可视为一个有机体,它是复杂而具有情感的。通过对川西多个羌族聚落的调研,试图解读聚落营建者的构思以及聚落物质空间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聚落营建的普遍规律:对外展现个性,对内求得共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羌族文化的源流、山寨、居住空间模式、宗教和文化心态等的探索,初步揭示了羌居住文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锵锵三人行     
《百年建筑》2007,(F01):6-11
旁白 2006年7日.主人公小迪——北京一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现任总经理许延平带着全公司员工.历经10余天,乘坐新开通的青藏列车前往西藏“朝圣”。这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的小迪埋藏心中的夙愿。  相似文献   

14.
从21世纪中国建筑发展来看,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挖掘与吸收的源泉,羌族建筑与空间设计在民族建筑文化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羌族庄房空间设计的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羌族建筑的三种形式;以庄房建筑形式为主,分析它的建筑结构,以及影响建筑空间分布的文化信仰与环境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四川羌族聚落的景观构成上,分析了其景观本底单元,即羌族建筑单体;景观斑块,即聚落中的公共空间;景观的有机构成原理,原点——核心组团——全寨。并据此总结了羌寨聚落的景观特点:防御功能强;节约用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保留。  相似文献   

16.
以空间桁架模型来分析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大跨度连廊,对结构构件自由度的基本理论深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布置新型支座来实现架空的连廊与主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柔性连接,既满足结构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又节省了建筑空间,更好地实现了方案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万婧  张友威  李波 《重庆建筑》2011,10(12):43-45
在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茂县、理县地区,至今仍以使用石头和泥土修建的房屋为多,而居住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河流域的羌人的房屋则多以木料为主.本文从抗震性、防御性、节能性等几个方面对羌族建筑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们项目既能争取在保护和发展羌族建筑的同时,又能体现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羌族村寨作为羌族的文化遗产,除了建筑的独特外形和建造技术,其色彩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整个羌寨色彩质朴单纯,与羌族色彩丰富的服饰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通过对桃坪羌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促使羌寨色彩面貌形成的原因,为汶川大地震后,还原和保护羌寨的文化艺术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